廣西三大定位使命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東協多式聯運聯盟合作

此書從南寧地區實際情況出發,認真總結改革開放20年的歷史經驗教訓,為今後的改革開放、發展提供借鑑。以"綜述"、"專題資料"、"典型材料"、"地區大事記"為線索,介紹南寧地區在國家大環境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記錄南寧地區人民的豐功偉績,以激勵後人。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征程上,南寧地區各族人民緊緊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穩定,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建議國家和自治區支持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加強整體對外宣傳推介。由中直和區直有關部門協調組織所屬新聞媒體,從整體上加強對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宣傳報道,大力宣傳該區域的區位優勢、投資環境、發展前景,為該區域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加快發展大造聲勢。國家和自治區外事部門支持與幫助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各城市加強面向外國特別是東盟各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館的招商引資宣傳,我國駐東盟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利用外交渠道,向東盟各國宣傳推介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積極支持和幫助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各城市開展對東盟各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在舉行的“一帶一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物流高峰論壇上,《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合作備忘錄》正式簽訂,此舉將進一步推動中新“南向通道”建設,從而加快廣西“三大定位”實施進程。

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中央賦予的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進改革開放邁入新格局,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

陸海貿易大通道改變中國物流格局

北部灣畔,海闊天寬,千帆競發。在欽州港保稅區,吊機繁忙地將集裝箱吊上開往新加坡的貨船。在中新“南向通道”海鐵聯運樞紐欽州港火車站,前往重慶的列車整裝待發。今年一季度“渝桂新”海鐵聯運班列開行82列,是去年全年的2.2倍。

欽州港火車站站長黃光輝見證了中新“南向通道”日益繁忙的景象。“自去年9月常態化運營後,‘渝桂新’海鐵聯運班列不斷加密,目前重慶下行班列實現天天班,上行班列每週2至3班,同時蓉桂、滇桂、黔桂等班列也相繼開通或加密。”

欽州市商務局副局長謝柱軍說,經中新“南向通道”,大量來自重慶、四川、陝西的電子和機械產品銷往歐洲、東盟等海外市場。為應對貿易量的增加,欽州港去年新增了5條航線,目前正大力推進10萬噸級集裝箱航道、2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建設。

中新“南向通道”是指貨物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區市,通過廣西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東盟,由重慶向北與中歐班列連接,連通中亞、歐洲地區,從而將形成“一帶一路”經西部地區的一個完整環線,且貿易效率更高。貨物從重慶經長江航運到上海,航運距離為2400多公里,運輸時間需要14天左右,而經鐵路到北部灣港距離為1450公里,運輸時間只需要2天。

當前這條國際貿易大通道已引發西部地區傳統物流格局的重大轉變,廣西作為西部省區貨物出海口的作用愈發突出。今年一季度,廣西北部灣港完成總吞吐量4028萬噸,同比增長11.98%。

作為我國西部唯一沿海的省區,廣西正加速與東盟全方位互聯互通。目前北部灣港定期集裝箱外貿班輪航線達29條,年貨物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服務中南西南地區支點作用日益凸顯

隨著中新“南向通道”建設向縱深推進,廣西服務中南、西南地區產業發展的支點作用愈發凸顯。

作為“雲電送桂”和“桂鋁入滇”戰略合作重要內容的百色—文山跨省經濟合作園區建設如火如荼。按照規劃,至2020年,合作園區電解鋁產能將達到60萬噸,鋁型材深加工產能達到30萬噸,總產值超過20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通過合作,兩省區在資源上優勢互補,在產品上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是雙贏舉措。

近年來,廣西以“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為發展定位,不斷加強跨省產業合作,聯手貴州深入推進《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聯手廣東、海南共建北部灣城市群,與湖南合作在欽州建設臨港工業園區,與重慶、四川簽署協議,在沿海佈局,打造臨海產業“飛地經濟”。廣西的資源聚合能力甚至輻射到西北地區,甘肅金川集團就在廣西防城港建立了銅鎳生產基地。

目前,北部灣港已經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川、滇、湘、黔、渝5個西南中南省市通過廣西所屬口岸進出口的貨物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防城港是我國大陸距馬六甲海峽最近海港,現已建成萬噸至20萬噸級泊位37個,與全球190多個國家或地區通商通航。通過這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往金川集團在廣西的基地。

“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逐步形成

去年9月,哈薩克斯坦作為首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出任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特邀合作伙伴。

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建人說,哈薩克斯坦是農業大國,其來到南寧看中的不僅是廣西市場,還將以此為跳板,促進其農產品走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

同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也紛紛佈局廣西北部灣。世界第二大燕窩生產國的馬來西亞已有多家燕窩加工企業入駐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他們看中的同樣不僅是中國市場,還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

中馬欽州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說,因共同看好“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目前中外企業在中馬欽州園區投資項目超過90項,涉及傳統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行業,投資總額近900億元。

陸建人表示,廣西已參股馬來西亞關丹港和文萊摩拉港,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泰產業園建設,深化泛北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合作機制,這一系列渠道的搭建,加速了廣西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