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力支持国产芯片 芯片行业的春天已来临

一道禁令,一场博弈,在2018年4月挥泪上演,一场场关于芯片行业科技含量以及投资价值的争论,成为近期投资领域舆论的焦点,惊动了中国整个芯片行业,使得这场漫长的沉睡似乎在中兴事件发酵的27天里才真正进入清醒。

芯片领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脊梁,没有芯片的支撑,整个信息社会极有可能崩塌,关于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社会各界全力呼吁国家加强对芯片行业的研发力度,希望能够解决中国芯片之痛。

随着中央政府采购支持国产芯片后,在政策风口之下,有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已经闻风而动,争相布局芯片产业,在此背景下,是不是代表着芯片行业的春天已来临?

中央发力支持国产芯片 芯片行业的春天已来临

首先,我们应了解中国“芯”之痛在哪里?

据数据统计,美国前十大半导体设计公司年收入占全行业比例超过90%,台湾超80%,但反观国内芯片发展态势,45.9%从起跑线上就已经落败。而且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涉及企业从736家暴增至1362家,2017年增速回落,但总量也达到了1380家。

其中的缘由:

1,没有形成规模的人才梯队

2,中国芯在技术在设计、制造、封装以及生态上需要全方位的协作,而中国芯片产业恰恰缺少这样的完备链条;

3,大量资金疯狂涌入,但也有“浑水摸鱼”,而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可能连芯片的概念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其次,中国芯国产化在加速

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中国芯直视面对,决心自己建构自己的产业生态,例如,5月19日,长江存储终于盼来了自己的首台光刻机。这台来自全球最大的芯片设备制造商——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的大家伙的到来,被外界看做中国芯片技术的重要突破。紧接着,中国芯片加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也与同一家企业——荷兰阿斯麦公司订购了其首台最先进的EUV(极紫外线)光刻机,

目前,在芯片技术的研发上中国已经有了飞速进展,但在制造量产上还是短板。这两台光刻机的引进将大大提高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水平。

近日,在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新采购名单中,服务器产品的技术要求有了一大调整,格外引人注目:在原有服务器等类别的基础上,增设了“国产芯片服务器”这一新的类别,其中包括龙芯CPU服务器、飞腾CPU服务器以及申威CPU服务器。

在入围芯片公司之一的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看来,这对国产芯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最后,投资者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在政策、市场、资本的多重刺激下,中国芯片产业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从政策红利来看,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在《中国制造2025》中再度提出,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

在资金层面,国家设立了总规模近1400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扶持响应的产业链。预计到今年年末,新建10座晶圆厂。从市场一线来看,目前的芯片行业参与者包括创业型公司(上海熠知、探境科技、地平线),传统芯片公司(华为海思、瑞芯微等),还有互联网巨头(BAT等)。

在坚定看好国产芯片行业的崛起,并结合产业链的分析,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行业格局较为明朗、受益逻辑确定性较高的子行业以及相关龙头上市公司:1。芯片设计环节:兆易创新、汇顶科技等。2。芯片制造环节:大族激光。3。芯片封测环节: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丹邦科技、长川科技等。

综上所述,芯片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电子信息行业的高端制造,随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物联网等市场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投资的有力拉动,这一产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资金就将超过3500亿元,其中大部分是中国政府引导基金,这强有力的论证了集成电路产业中国化的趋势。相信未来全球半导体巨头中,一定会出现中国大陆企业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