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掌握朝政,陶謙發起關東諸侯第二次同盟,爲何沒能成功?

weibov5976


很多人只知道袁紹、曹操這些人參與的

第一次討董聯盟,卻不知道史書上記載了由朱儁、陶謙等人組織的第二次討董聯盟,甚至討李傕聯盟的事。

第一次討董聯盟破裂

早在第一次討董聯盟破裂之前,孫堅就帶兵擊敗董卓、呂布,攻入雒陽,隨後河南尹朱儁,也就是孫堅的老鄉,老同事,就選擇了脫離董卓陣營,與孫堅聯合,籌劃繼續進攻三輔,揮兵長安。

【朱儁畫像】

在這個節骨眼上,袁紹得了冀州,偏偏又做起拆盟友臺的事:他派揚州會稽人周㬂去奪取豫州。而在之前,豫州刺史孔伷逝世,袁術是讓孫堅領了豫州的。

這等於是說,袁紹向袁術示威:我才是盟主,我說了算!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第一次討董聯盟破裂:孫堅撤出雒陽,和袁術一同去攻打周㬂。

所以,鎮守雒陽的只剩下了朱儁孤軍一人,朱儁勢單力薄,在這個時候也選擇了放棄雒陽,前往荊州投奔袁術。


朱儁主導的第二次討董聯盟

長安朝廷(董卓)派楊懿擔任河南尹,接管雒陽一帶,朱儁在袁術的支持下,北上雒陽,趕走了楊懿。

然而雒陽一帶早已殘破不堪,朱儁認為無法防守,便將主力屯於相對於比較容易防守的中牟縣一帶,以此對抗長安。

這個時間點已經是初平二年末了(191年),袁紹和袁術兄弟兩邊陣營已經打的天昏地暗,什麼匡扶朝廷了,什麼滅門之仇了,統統都不要了!

袁術是不可能再給朱儁更多的兵力,袁紹那邊更是想都不要想的,所以朱儁為了重拾起反董大旗,決定聯絡關東其他諸侯來支持自己。

朱儁的努力得到了徐州刺史陶謙的相應,按照《朱儁傳》的記載,陶謙給朱儁增援了三千兵,其他地方官員也稍稍提供了一些援助,僅此而已。

【陶謙的影視形象】

另外,陶謙還上書表奏朱儁為車騎將軍。這就是第二次反董聯盟。

其實,早在去年,第一次反董聯軍建立之時,盟主袁紹就宣稱自己擔任車騎將軍,陶謙此舉,本質上就是否定袁紹的盟主地位,把反董聯軍的重心轉移到袁術這邊來。

因為陶謙親近袁術,反對袁紹。同樣的,朱儁也是得益於袁術。

《後漢書·朱儁傳》:(朱)儁以河南殘破無所資,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請師討(董)卓。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餘州郡稍有所給,謙乃上儁行車騎將軍。


陶謙主導的討李傕同盟

董卓聽聞朱儁佔據中牟,反抗自己,於是派出李傕、郭汜率領主力軍討伐朱儁,朱儁迎戰,被擊敗,於是佔據關隘,不敢再出擊。

按照《董卓傳》記載,李傕、郭汜率軍繞過朱儁,攻入陳留、潁川一帶,燒殺劫掠。據說蔡邕的女兒蔡琰就是在此時被匈奴人劫走了(如果蔡琰描述無誤,說明匈奴的流亡軍也參與了李傕的軍隊)。

蔡琰詩節選:

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就在關東百姓一片哀嚎聲中,董卓在長安卻被王允、呂布合謀刺殺,李傕等人聞訊,連忙撤軍。隨後,李傕等人用賈詡的計謀,攻入長安城,誅殺王允,重新掌握了政權。

【電視劇《新三國》中,王允被俘。】

在王允短暫掌控朝廷的那一個多月裡,王允也曾派出使者前往關東宣佈:董卓滅亡,希望關東諸侯放棄武力割據,重歸朝廷。

然而局勢驟變,李傕當政後,又派出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為使者,安撫關東。陶謙這些人不願意擁護李傕,於是提出讓朱儁擔任太師,組織起討李傕同盟

按照《朱儁傳》的記載,陶謙組建聯盟的奏章如下:

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幹、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謙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僉曰:“將軍君侯,既文且武,應運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陽,多持資糧,足支半歲,謹同心腹,委之元帥。

其實,這些人都是徐州周邊的地方官員,甚至是投奔在陶謙處避難的名士,不是實力弱小就是徒有虛名,根本沒有揮兵西進長安的軍事實力。

此時的孫堅已經戰死在襄陽城外,袁術與劉表酣戰,河北那邊,袁紹則與公孫瓚打的不可開交。

所謂的討李傕同盟,不過是陶謙的一廂情願罷了。

【李傕遊戲形象】

在長安朝廷,李傕採用賈詡的計謀,招安朱儁。朱儁手上,一邊是陶謙擁護自己討伐李傕的奏章,一邊是李傕用朝廷名號下達給自己的任命詔書,他審時度勢,決定放棄抵抗,入朝看看李傕到底有什麼能力控制朝廷。

——如此一來,這次“討李傕同盟”被賈詡用計謀兵不血刃地分化解散了。

剩下的陶謙也是孤掌難鳴,第二年,陶謙也派使者趙昱、王朗前往長安朝廷表示忠心,李傕也不計前嫌,大方賞賜:陶謙被提高為徐州牧,封候拜將,趙昱、王朗也同時拜為太守。


潯陽鹹魚


發起第二聯盟的是朱儁不是陶謙,其次朱儁號召同盟的時候董卓還沒死。朱儁當年就想暗通山東諸侯起兵,卻怕董卓進攻自己而逃往荊州。董卓遷都以後,朱儁率兵返回洛陽,但城池已經殘破,於是引軍向東,屯駐在中牟縣,並傳信給各個州郡,號召討伐董卓。

這時徐州刺史陶謙派遣精兵三千前往相助朱儁,各地諸侯也給朱儁派了一些兵馬。陶謙上表奏朱儁代理車騎將軍,董卓聞知後,派遣麾下名將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儁。朱儁進軍為李傕、郭汜所破,只得駐守在關前,跟董卓軍對持。

不久,董卓被王允、呂布所誅殺。李傕、郭汜引兵西攻長安,為董卓復仇。這時朱儁仍逗留在中牟,陶謙以朱儁是漢朝名臣,數有戰功,可委託大事,號召諸侯共同推舉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不過這個時候陶謙的號召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袁紹、袁術、公孫瓚、孫堅等人在中原已經打成一鍋粥了,當時袁紹已經企圖擁護劉虞稱帝,已不在乎朝廷威信。

陶謙所能號召的人物名單如下: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

周乾和大儒服虔都是前任官員,鄭玄這位博士也只有名氣,這三人只有名聲沒有實力。琅邪、東海、彭城三郡全是徐州官員,泰山、汝南、北海、沛國跟徐州臨近,其實也就是奉陶謙為主公的官員。總體來講,就是陶謙勢力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結果,迂腐的朱儁小瞧李傕、郭汜,被他們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徵召入朝。朱儁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可是他在朝中無兵無權,根本沒法控制李傕、郭汜的行動,最終只能在李、郭二人爭權中抑鬱而終。

朱儁入朝後對山東諸侯的影響很大,第一就是陶謙態度大變,他聽從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的建議,派遣趙昱向朝廷進貢,朝廷晉升陶謙為徐州牧,領安東將軍。趙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相當於陶謙承認了李傕、郭汜把持的漢朝廷。

當時袁紹、曹操正跟公孫瓚激戰,而陶謙是公孫瓚的盟友。李傕、郭汜派太傅馬日磾持節安撫天下,以趙岐為副手。趙岐到了冀州,調和了袁紹、曹操、公孫瓚的戰爭,相當於袁紹、曹操暫時也承認了朝廷的合法性。

由於袁紹擁護的劉虞不肯稱帝,於是袁紹唯有又轉向承認漢獻帝朝廷。在當時諸侯混戰已經打得難解難分,陶謙也不是什麼善類,他聯合公孫瓚意圖夾擊曹操,並想佔據豫州,所以才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陶謙等人考慮的都不在是朝廷的威信,而是自己領地的利益,最後一位具有號召力的人物朱儁放棄以後,袁紹和袁術各自相攻,自不會承認對方是盟主。公孫瓚、陶謙、孫堅、張燕偏向於袁術一方,劉表、曹操、劉岱則偏向於袁紹一方,形成了東漢群雄初期以二袁為中心的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