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不均衡催生「大班額」 如何徹底「瘦身」?

教育资源不均衡催生“大班额” 如何彻底“瘦身”?

“大班額”如何徹底“瘦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慶玲

“一個班上有120多名學生,講課都需要用小喇叭,不然後面學生聽不見,學生作業每次只能改一部分,輪流來改……”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至今仍記得30多年前給一個縣城中學補習班上課的情景。

如今,“大班額”現象雖已不像當年那麼誇張,但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今年,這一現象不僅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被搬上全國兩會的會議桌。如何讓“大班額”徹底消腫、完美“瘦身”,不妨來聽聽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怎麼“支招”。

我國有“大班額”班級36.8萬個

《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規定,完全小學每班45人,初級中學、完全中學和高級中學每班50人。56人及以上的班級,則屬於“大班額”,66人及以上的班級為“超大班額”。

3月16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記者會上介紹,2017年我國共有“大班額”班級36.8萬個,佔全部班級的10.1%,去年1年共減少8.2萬個,下降18.3%;“超大班額”共8.6萬個,佔全部班級的2.4%,去年一年減少5.6萬個,下降近40%,在消除“大班額”問題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10多年前,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總督學潘惠麗還會時常看到“大班額”現象,“一個板凳上能坐兩三個學生”。潘惠麗說:“這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首先是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生均面積不足會影響教室內的通風、採光、照明等問題,對身體健康是有風險的,同時學生和老師的注意力都有限,人數過多會讓注意力分散。”

在唐江澎看來,“大班額”課堂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以講課為主,學生太多很難互動;二是以應試為主,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這麼多學生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更不要說個性化的教育,只能採取應試教學”。

“學生在學校不僅僅要學知識,還要進行思想道德、性格、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培養,這都需要老師多跟學生接觸才能實現,但在‘大班額’中是無法實現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認為,“大班額”還會限制學生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質疑能力等的培養,“比如說在小班教學中,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但‘大班額’中這種發言、交流的機會可能只會被少數人佔有”。

陳寶生表示,“大班額”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教室裡面放多少張桌子、多少條板凳、安排多少個人的問題,而是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教學質量,還有可能帶來安全問題,“大班額”問題必須堅決予以解決、消除。

教育資源不均衡催生“大班額”

而“大班額”現象的存在緣由錯綜複雜。

李有毅認為,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更為迫切,但部分地區因教育資源不足而無法均衡地滿足這一需求,“尤其是欠發達地區,老百姓希望孩子能上好學校,只能用‘大班額’這種方式來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認為,中西部地區的“大班額”問題在於地區經濟發展較薄弱,教育資源投入較少,所以在增加優質教育資源這方面本就存在歷史欠債;而在東部發達地區,“大班額”現象有多種因素的疊加,一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新戶籍制度的改革,農民進城數量增加,二是外省流入人口增加,三是“二孩”政策放開也會給義務教育增壓。“學校原來是按照戶籍人口來進行佈局的,並沒考慮流動人口等的增加,所以原來的資源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韓平說。

城鄉“兩頭抓”

“抓緊消除‘大班額’”,今年已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在潘惠麗看來,如今“大班額”問題凸顯出來,是因為“在黨的十八大之前,可以說著重解決的是讓每個孩子有學上(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之後,著重解決的不僅是學生上得起學,還要上好學,就把質量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消除‘大班額’就更為迫切”。

“浙江省的‘大班額’已減少到100多個,今年要把它消滅掉。”至於如何徹底消滅“大班額”,韓平表示一方面要擴大教育資源,如將學校的建設與城中村的改造結合起來,重新規劃學校佈局;另一方面則要促進城鄉一體化,“這需要很多政策一起推進,其中一個較有效的政策是優質高中拿出50%~60%的招生名額分到鄉鎮初中”。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則建議,要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合理規劃學校佈局建設,在城市中要做到學校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保證城鎮的擴張與義務教育的承接能力協調一致;另一方面,在農村要積極推進農村學校佈局適度集中、確保辦學水平,與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雙管齊下,切實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最近已經提出將緩解“鄉村弱、城鎮擠”問題,並實施消除“大班額”專項督查,確保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總結這些年的經驗,陳寶生表示,根治“大班額”需三大利器,即統籌、規範和臺賬。其中,統籌是指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把“城市擠”和“農村弱”統籌起來考慮,通過建設標準化學校以增加學位來解決“城市擠”問題,同時通過辦好農村教學點、寄宿制學校來提升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以解決“農村弱”的問題。

此外,陳寶生強調“規範”,即規範學校的招生行為、辦學行為,搞好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合理分配優質高中在區域內的招生計劃名額,同時提高普通學校質量,穩定生源;同時要求各省、市、縣按照規劃建立臺賬,倒排工期,落實責任。

“地方能否真正落實仍需教育部加強檢查和督導。”朱永新認為,要將學校的規模和班額變化情況納入學校督導的責任範圍,開設舉報熱線、網絡平臺等鼓勵群眾舉報違規情況舉報,並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其行政領導管理和監督不力應承擔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