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的8月,在雷聲與閃電的夾道歡迎中踱來,大搖大擺藐視群雄。從此,溼漉漉的昆明只剩下了神色匆忙的行人。

如果一座城市只剩下了堅硬的水泥地和充滿目的性的步履,可能就失去了自己的氣質。

就像文章開頭,Eason歌裡的一句:"心裡裝著一片海,可眼前的路越走越窄"。

昆明越來越大,而安放靈魂的烏托邦,卻越來越小;

在昆明看"海",只有滇池;

在滇池看"海",只有海晏了。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1

去之前例行找了許多資料提前補課,看到很多人都用"滇池邊最後一個小漁村"來形容。

腦子裡就對這裡定下了一個基調:殘破、凌亂、空曠、帶著湖魚味道的泥濘小路、走兩步腳趾縫上就會沾滿綠色的浮萍......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即使這裡是很多婚紗攝影工作室的外景地之一,可誰不知道後期的力量呢?加個濾鏡,P個藍天,什麼破銅爛鐵都能變成國寶級文物。

因此,聽到拍攝"雨中的海晏"這樣的提議後,有一點點動搖。

如果看不到夕陽,是不是海晏也失去了遊玩的必要呢。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而在看到海晏的門牌石後吃了一驚。蒼勁有力的隸變體有種沉穩而繁華的味道。

兩米高的巨石潔白嶄新,應該是海晏人用心呵護的成果。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即使去的時候剛下過暴雨,進村的道路也十分平整開闊。

海晏就藏在道路盡頭的一片綠意中,隱約還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屋頂和灰白的水泥牆。

若不是三三兩兩散落的鐵皮小船,一點都看不出印象中"漁村"的影子。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海晏很大。

在這裡你能看到洋氣的複式樓,也能看到被風霜侵蝕的泥牆;

能看到嬌貴的玫瑰,也能看到蔓延到窗框上的藤曼;

能見到鴨子一家大搖大擺地飯後踱步,也能見到設備齊全的垂釣愛好者......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沿著青石板路繞幾道彎,就看到了浩渺的滇池。因為陰天的緣故,山脈都融在了空氣中,朦朧又柔和。

這裡的滇池有難得的清澈,蔓延上碎石灘的湖水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小魚小蝦。

一邊是撩動浪花的清風,一邊是駐紮在碎石灘上的棕櫚樹。

攝影小哥吃驚道:"這裡是東極島啊。"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2

海晏村隸屬於呈貢區大漁鄉,而她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滇王國時期。

"枕山、環水、面屏",從風水學說來看,海晏村從古渡口發展而來,早期的海晏被叫做石子河,是滇池旁最繁華的漁港。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昆明人的滇池,給這裡帶來了數不盡的水產資源。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曾經的古渡口繁榮鼎盛,來往船隻絡繹不絕。

一面枕山,一面環水,看起來像是一座開闊明朗的會客廳。這裡也因此成為了達官貴人青睞的最佳設宴地。

"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面朝大海般波瀾壯闊的滇池,登上絕岸,"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海宴"的名字就這樣被髮揚光大。

唐代鄭錫《日中有王子賦》中有句"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用來比喻天太平平。"宴"和"晏"兩個字,都成為了海晏人的祈願。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雨中勞作的村民)

很多人提到昆明的發展,不可避免講述到滇池與漁業在其中做出的貢獻,最後無一例外感嘆,昆明失去了自己的曾經。

因此當提到海晏,老昆明人都會帶著唏噓形容,這是滇池旁最後的古漁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其實除了海晏,滇池一週還有很多個大大小小的漁村。

在每年的滇池開湖季,也會有不少漁船披星戴月,櫛風沐雨。只是海晏是最繁榮的那一個。

儘管一個擁有2000多人的漁村,如今只剩下了200多人遵循著捕魚的傳統。而這在被現代文明侵蝕的昆明已經很難得。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儘管昆明人對於滇池魚的感情深厚到了一種無法想象的地步:炸魚、醬魚、鹹水魚,每一種烹飪方式都能極盡滇池魚的鮮美。

但為了保護滇池的生態,昆明在滇池禁漁期管控十分嚴格。海晏人往往要等待漫長的11個月,才能迎來短暫的一個月的開湖期。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肥美的滇池魚)

沒有人會放棄絕佳的捕魚地。因此即使在禁漁期,也會有很多釣魚愛好者驅車前往,風雨無懼。

一頂遮陽傘,一隻漁具箱,一杆纖長的釣竿,就是他們一個悠閒愜意的下午。

很多人其實並不奢望能釣到多肥美的滇池魚,只是這種帶著禪意的勞作方式讓人覺得安定。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海晏人保留了不少傳統的生活方式,比如雲南十八怪之一的"草帽當鍋蓋",雖然早就有這樣的概念,但在見到的一瞬間還是恍惚了一下:嗯?草帽?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傳統的生活方式自然而隨性,但處處透著對生活的熱愛。

比如在海晏,沒有一家的院子是空的。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哪怕是一隻擺在門口的塑料桶,都會盛開出嬌豔的月季;

黃褐色的土牆會攀爬上熱烈的三角梅;

而高牆大院也擋不住的石榴,在這個季節也綻放出了最甜蜜的色彩......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兜兜轉轉闖入一間小院子,各種藤曼綠植也闖入了眼睛。

女主人精心呵護所有稚嫩的綠意,雨水從屋簷滑落,又跳躍在寬闊的葉子上。

一把搖椅便能開啟一場柔軟的夢境。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枕著滇池滔滔的浪聲入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3

如果在村子裡遊蕩得久了,不用開口問,就會有熱心的村民主動詢問:"噶是要找七十二道門?"

"七十二道門"顧名思義,就是有72扇門。細數了一下,大大小小,木製的,泥砌的,一層又一層,一環又一環。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據說這裡曾住著一戶大戶人家,整個家族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隔著正門的門縫往裡瞧,黑漆漆的一片,大抵是因為倒座存在的緣故,居然會覺得有些陰涼。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雲南人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可見一斑:

炎熱的夏天,就應該有穿堂風陪伴;而在陰雨綿綿的日子,坐在檻前擇菜;幾年一遇的冬雪,看著兒孫在天井中玩耍......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從側門彎彎繞繞終於進去了院子,被歲月剝落的土牆,被風雨摧殘的木製庭院,卻擁有嶄新的對聯和門神的守護。

可見,海晏人對於傳統文化不說有多維護,但絕對是盡心的。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幽深的庭院裡佈滿青苔,因為剛下過雨,天井的屋簷下佈滿晶晶亮亮的水珠,就像睫毛上的霧氣,盈盈一握。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海晏太大了,對於路痴來說並不友好。

據說海晏村的佈局像一條魚骨,由一條長約2公里的青石板路貫穿全村。

"魚頭"就是滇池東岸的老碼頭,被攝影愛好者稱為"欣賞滇池落日最佳地點"的地方。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在度娘上隨便搜索一下,會看到很多種樣子的海晏。

是有著落日時極度絢爛的夢幻,是朝陽初升時的清新,是天朗氣清時的通透......

可很少有人見過,淫雨霏霏時的一抹蒼涼與開闊。

就像是到了天涯海角,耳邊狂奔的風和簌簌的雨,都成了一期一會的難得。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4

除了七十二道門,海晏還有一座蕭大中故居。

雖然房屋年代較為久遠,如今經過修繕成為了老年活動中心。白牆紅漆,庭院磊落,還是可以看出"將軍府"當年的宏偉。

許多人會在這裡,泡一杯茶,在茶葉舒捲中聊著漫不經心的天;或者下一盤象棋,在虛擬的戰場上廝殺一番。

過慣了霓虹閃爍的城市生活,看到這樣的生活場景,會不會也有一絲心動呢。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在碼頭的背面,有一處大約三米的"斷崖",上面有座石龍寺。相傳始建於明,到如今已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雨。

幾經毀壞,又幾經重建。目前正在修繕重建,只能從碼頭和背後山頭上遙望一下了。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據說曾經的石龍寺望海樓,懸掛著刻有"松風水月"的牌匾,為明崇禎帝親筆。

如果站在寺廟背後的陵園看,整個寺廟和滇池盡入眼底。

寺廟內荒草叢生,攝影小哥開玩笑說會不會有蛇,竟讓人想起一段旖旎的愛情故事來。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長年累月經受風吹的高大喬木,像守護者一樣彎著腰,將小小的一間廟宇攬入懷中,靜靜地望著浩渺的滇池。

真的很羨慕那時的海晏人。枕山攬水,皓月清風;日出而作,漁舟唱晚。如果想要歸隱,這裡大概是最好的去所。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5

在昆明,很多學設計或建築的學生,都會來到海晏調研。主題也無外乎"整改"。

可是問道村民的意見時,他們卻並沒有太大的期望。只是說,要把兩千多號人安頓好,是一項大工程。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調研的人一波又一波,也沒能改變什麼;海晏也因此保留了自己純真的模樣。

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被商業介入,也像官渡古鎮、老街那樣,變成了刻意的"復古"。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昆明最後的漁村,被遺忘的海宴村

希望這樣的純真,能多停留一會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