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晚年爲何提倡種植鴉片?

蝶戀花緋


以虎門銷煙青史留名的林則徐晚年提倡種鴉片,這樣的歷史事實想必會“傷害”很多人對民族英雄的樸素情感。

要把這事聊清楚,聊釋懷,得從林則徐為什麼要虎門銷煙談起。

1840年代前,到處殖民掠奪、殖民貿易的英國人在和大清國做貿易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很大。英國人發現,除了鐘錶這類可有可無的玩意,他們根本拿不出天朝子民們需要的東西,相反大清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卻越來越受歐洲人的歡迎。

有進沒有出,每年好幾百萬兩白銀的貿易逆差讓英國人苦不堪言。為了扭轉此種困局,英國人隨後歹毒地想到了鴉片煙,既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那就索性來了沾上就甩不掉的。

就這樣,“阿芙蓉”成了大清子民的成癮之物。

如果說,起初的鴉片貿易,英國人是為了扭轉貿易困局,但在暴利面前,再文明的商人也會變成罪惡的強盜,所以當鴉片煙在大清國風靡起來後,不道德的貿易很快就演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掠奪,而掠奪的背後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殘害。

簡單說,錢被弄走了,人還讓徹底給廢了。

任憑那是個怎麼閉關鎖國的時代,國庫空了,兵士扛不動槍了,再昏庸無能的君王也得醒,所以,在面對“無可籌之餉,亦且無可用之兵”這一不日之局時,1838年滿清朝廷立下徹查鴉片的基本國策。

但警醒不代表清醒!對於怎麼清除鴉片之禍,可以說整個大清國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兩眼一抹黑地妄動、盲動。

那是一個需要放眼看世界的關鍵時代,而大清國的上上下下卻無一不浸泡在古老中國的老陳湯中,什麼在引領著時代?什麼在決定著時代?強者橫行的真相是什麼?弱者周旋的智慧又在哪裡?

這些,大清國沒人知道。

全部都是愚昧無知、妄自尊大的天朝上國思維,包括虎門銷煙時的林則徐。

當下,對林則徐虎門銷煙是英雄壯舉,還是誤國愚舉?很多人有爭議。

究竟該如何評價,還是先來看看林則徐上任後具體是怎麼幹的?

領受道光的皇命後,林則徐赴任廣州後手段可謂是強硬十足,不深究,不細查,不談判,隨即下令對境內的鴉片商販“入即正法,船貨歸官”。

因為手段強硬,行動迅捷,朝廷很快從英國鴉片商販手中繳獲了兩萬多箱鴉片,並在1839年6月3日在虎門沙灘掘池一把火燒了。

正是因為有這鐵拳搗毀沿海煙毒的壯舉,更主要的是虎門升起的那股濃煙太振奮人心,因此林則徐成了我們的民族英雄。

但以暴制強真的算明智,算英雄嗎?

林則徐虎門銷煙後,短時間內的確獲得了舉國讚譽,官聲也是如日中天。但好景不長,一年後遭受損失,或者說找到暴力藉口的英國人就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的國門。

大刀長矛對抗洋槍洋炮的結果可想而知,大清開埠通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有人說,這是林則徐魯莽無知一手造成的,禁菸沒錯,但他這菸禁得毫無智慧,實屬毀了芝麻丟了西瓜。

針對此種說法,在此想表達一種看法,這是不是用當下的眼光來苛求古人呢?是不是用當下的意識、常識、手段來衡量一個剛直不阿的封建儒家士大夫呢?

誠然,林則徐在禁菸一事上的確有重大瑕疵,他對當時世界格局、遊戲規則都缺乏基本瞭解,所思所想所為盡是天朝上國妄自尊大的那一套,以為用對付愚民的那一套就能徹底整治強橫的帝國主義。

然而,昨日哪有今日諸葛亮!

在那個年代,又有誰能那樣站出來,並一定比林公強呢?

不管幹臣、清流、庸吏,哪一個不是雙眼緊閉之人呢?

所以說,指責林公的人是另一種偏激,上升到哲學層面,這就是以超人攻擊常人,屬於另一種不切實際、妄自尊大。

但也必須承認,在我們的樸素歷史觀中,對如林則徐這樣的歷史人物在認知上也存在一刀切的問題,只能好,不能灰,不能壞,即便有灰壞的一面,也必須一刀砍掉。

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尊重。

人是有本質的,英雄也不例外。就說林則徐,本質上他首先忠的是君國,其次才是心繫黎民百姓。所以,他禁菸首先想的也不是救病夫草民,而是為了阻斷白銀外流以及保全大清的基本國防力量。

不是純粹的高尚,但足以稱得上心繫天下。

有了這個認知,再看林則徐晚年提倡種植鴉片,一點不顯得突兀,更不會有顛覆之感。

林公最值得後世尊重不是因他而燃的虎門濃煙,而是他後來的痛定思痛,知恥後勇,敢於睜眼看世界。

痛定思痛讓他不再如昔日那樣愚昧、偏激,他變得很務實,正因為如此,當朝中有人問他該如何對待鴉片這一毒瘤頑疾時,他才會說出這樣的看法——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暢通,如人一身血脈灌注貫注,何礙之有?”

這是高大上英雄該有的想法嗎?

雖然不是,甚至不道德,但在當時的局面下,誰又能說這不是務實有效之道呢!

事實上,正是在林則徐的倡導下,自1860年開始,雲貴川開始試點種植鴉片,然後迅速向全國擴展開來,截至1882年,達到了什麼樣的局面呢?大清不僅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且開始向歐美返銷。

最終,鐵腕虎門銷煙沒達成的一個重要目標——終止洋人對華鴉片貿易,讓這一辦法辦成了。

這一切,林則徐沒看到,但沒看到也是他最好的結局,因為這並不值得欣慰!

因為黎民百姓還在受毒害。


黑句本


說起來,這倒也是事實,林則徐公晚年的確是提倡過種植鴉片的,他原話是這麼說的: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意思大概是國內種植罌粟亦無不可,我所恨的是國人只抽洋菸而不抽土煙。如果我們種出鴉片比外國便宜,誰願意捨近求遠?讓銀錢在內地自相流通,也無大礙。

這段話的確是林則徐說的,而且是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之後很多年說的,聽起來的確讓人驚訝。

林則徐之所以這麼說,實在是出於無奈。

當年林公向皇帝建議禁言,是基於兩點原因:1.鴉片摧殘國人身體。2.鴉片造成中英的鉅額貿易逆差,導致嚴重的白銀外流。

對於滿清政府而言,第二點比第一點更重要,所以清政府支持了林則徐的禁菸運動。林則徐雖然是所謂的“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其實受時代侷限,他對英國的瞭解也是非常少的。一場禁菸導致了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的慘敗,是林則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晚年的林則徐,面臨的局面是——禁菸已無可能,鴉片基於摧殘身心,讓白銀大量外流。

在這個基礎上,林則徐只能盡力減少損失。那麼就由中國種植鴉片,既然禁菸不可能,就乾脆讓中國人自產自銷,總好過白銀外流,把錢讓外國人賺去。

基於如此思想,從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中國開始種植鴉片,最早從西南雲貴一帶種植,後來迅速流傳到西北陝西甘肅。在小說白鹿原中,當地的農民們廣泛的種植鴉片,因為鴉片帶來更多的利潤。

農民們不知道,大量種植鴉片導致糧食產量驟減,後來陝西的大饑荒,主要原因就是廣泛種植的鴉片煙。

到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煙土不僅能自產,甚至能外銷,反殺歐美東洋市場,真是諷刺。民國政府一直的禁菸運動形同虛設,鴉片有增無減,甚至成為了軍閥軍費的最主要來源之一。黑幫、軍閥、地主等等都將鴉片作為重要財源,農村的地主,有了點積蓄就在鎮裡開個煙館。上海的黑幫,用貨輪來運送進出口的鴉片。中原的小軍閥們,更是公然用軍隊保護鴉片販運,整個中國已經成了毒品的世界!

鴉片的禁絕,要等到建國後才真正實現,一部中國禁毒史,其實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小約翰


古醫學巨大著《黃帝內經》中有一個說法叫以毒攻毒!

實際上,連久治不愈的癌症,也能以“毒蛇液”等巨毒入藥治療,近代作家張愛玲的姑姑癌症後,就是靠毒蛇液治療得以延長壽命。

晚年,以禁菸聞名的林則徐,提倡大面積種植鴉片,用的就是“以毒攻毒”之法。這一招如果成功了,可以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不成功,那就叫:作大死!

最初,林則徐提出此法時,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林則徐“老糊塗”了

。直至今天,因為這個決定,無數人對林則徐依舊有著很深的誤解。但這一切結果,林則徐在寄出那封信時,已經有了心理心理準備。

1847年,在林則徐過世前三年,林則徐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是一位在職的官員寫的,信中該官員問“如何才能改變目前國內的困境呢”?

時年已62歲的林則徐想了很久後,提筆給他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原文摘錄如下: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這話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意就是:我(林則徐)恨的是國人只抽洋菸而不抽土煙,導致白銀外流,我提議在國內種植鴉片,以阻止國內白銀外流……


林則徐的思路是:以國產毒品對抗進口毒品,至少還能挽回經濟上的利權。說不定,還能間接促成“禁菸”。

於是乎,很快,朝廷就默許了這一提議,鴉片的種植區域,從雲貴川等地,迅速擴展到全國,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再於是乎,中國“山寨”的鴉片已經華麗的趕超洋菸,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

但此舉畢竟是“以毒攻毒”的險招,很快,此法雖阻止了白銀外流,但因為鴉片煙越來越多,林則徐預感“鴉片對中國人身心的最大殘害”即將來臨。可以想見,一心為國為民的林則徐心裡的“痛”該是多麼入骨。

1850年,林則徐帶著遺憾突然離世了。或許,如果林則徐能多活幾十年,他將會含笑離開,因為:林則徐死後的第32年,即1882年,因為全國大範圍種植鴉片,大清國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最終倒逼英法等國開始主動提出禁止鴉片貿易。

圖為種植罌粟

1906年9月20日,光緒帝明降諭令,宣佈嚴厲禁菸。1908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禁菸條約》。

自此,中國的禁菸真正走上了正軌。世人可知:這一切背後,至始至終,全是林則徐的良苦用心啊!他,無論禁菸還是鼓勵種煙,看似截然相反,實際卻:從未變過初心啊!



奇扒公式


說實話看到這問題,讓人大吃一驚,林則徐曾經的禁菸英雄林大人,竟然晚年“提倡種植鴉片”,真的難以讓人相信,開始懷疑這個問題是不是本身就存在誤解或者不實,由於缺乏獲得第一手歷史資料的有效途徑,因此只能通過網絡搜索,但是帶來了更大的問題與疑問。

我們都知道網上信息繁雜,真假難辨,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查了一下,關於林則徐晚年提倡種植鴉片的說法,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林則徐在被貶新疆後,他的一個學生在地方為官,寫信問林則徐發展經濟的方法,林則徐提出種植鴉片,抵制洋菸,防止白銀外流,帶動當地的GDP,這種觀點的說法是林則徐內心是反對鴉片的,但是當時的歷史現狀,種植鴉片,是當時抵制洋菸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無奈之時的變通方法;

網上另一種觀點出自楊國楨的《林則徐傳》第433頁上面記載:“弛禁鴉片卻是當時的主要呼聲。一向以禁菸著稱的林則徐,此時也贊同允許內地種植、生產鴉片。他所反對的只是吸食洋菸而不喜歡土煙。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林則徐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看了網上這一段話,我差一點噴血了,不知道是網上信息錯誤,還是怎麼了,竟然寫1874年林則徐竟然,還活著,他穿越了,實際上林則徐在1850年就病逝了。姑且是時間寫錯了,根據這個史料,大概可知:當時種植鴉片呼聲很大,林則徐反對只是洋菸,不反對土煙,也只是贊同種植鴉片,也沒有說是提倡種植鴉片。

網上信息真假難辨,很多人就是聽風就是雨,甚至意淫和編撰歷史,誤導讀者,令人很是無語。說實話,除了專業人士之外,我們很難接觸到第一手的歷史資料,導致很多信息良莠不齊,甚至存在誤導讀者的現象,謊言成為主流觀點,令人毛骨悚然。尊重歷史,保持嚴謹的態度,不誇大和抹黑歷史人物,客觀、實事求是,是我們的責任,拿不準的儘量不要多說,讀者要抱著探究的態度去研究和辨別,同時亟待相關機構提供一個有效獲得客觀或者正規歷史資料的途徑!各位,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呢?


密探零零發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林則徐禁菸不是為了那些吸鴉片上癮的大煙槍的身體考慮,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考慮。

在許多書籍中,林則徐的形象都是一位大義凜然、義正言辭的禁菸英雄,人們很難將他跟提倡種植鴉片扯上關係,但事實上他就是提倡了,原因在於他對鴉片的看法。

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的,可入藥,具有安神、鎮痛等多種效果。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藥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但進口量很少,本土並不種植。

鴉片逐漸氾濫,是在晚清,原因跟菸草有關係,雖然煙是當今中國最常見的東西之一,但其實它是舶來品,而且來的時間不算早,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荷蘭殖民者將原產於美洲的菸草帶到了東南亞、日本等地,隨後菸草一路經菲律賓進入中國東南,迅速遍及南方,一路經日本進入朝鮮,在進入中國東北,很快傳播至北方。

菸草的蔓延一度使得統治者擔心,不論是崇禎皇帝還是皇太極等,都曾下令禁菸。在禁菸期間,鴉片成了菸草的代替品,但顯然,它的成癮性遠大於菸草。

鴉片在清朝民間逐漸流行開來,但由於來源的稀少,並不快。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清朝官員黃喻普首次記錄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並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根本無法戒除。

清朝發現的事,英國也發現了,當時清朝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英國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以牟取暴利。

英國的目的很輕易地達到了,中英貿易形勢逆轉,中國白銀流向英國。清朝為此屢禁鴉片,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因為清朝自己的官員就有不少吸鴉片的。

長達二十餘年的鴉片走私給清朝帶來巨大影響,白銀大量外流,國人呈現一種病怏怏的狀態,已經關係到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林則徐會登高疾呼抽鴉片危害生命進行禁菸之戰?不會,林則徐不信佛,不普渡眾生,不關心大煙鬼的身子,他關心大清的銀子和未來,他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上寫的是“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明確說明不禁言的危害,是沒有強壯的士兵和足夠的銀子,國家還有何未來。

在林則徐等禁菸派的勸說下,清朝開始了禁菸,然後鴉片戰爭,清朝戰敗,林則徐被誣陷貶到新疆。

林則徐關於種植鴉片的言論出現在1847年,離他去世只剩下三年,林則徐因病賦閒。某一天,林則徐接到一位在職官員的來信,該官員在信中詢問如何才能改變國內的困境,林則徐的回答是: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 ”

意思是說種鴉片不妨事,我林則徐恨的是國人只抽洋鴉片而不抽土鴉片,導致白銀外流,如果國產鴉片比洋鴉片好,誰不願意買國貨呢?還能阻止白銀外流。

也就是說,此時的林則徐已經明白,強硬禁菸不行了,為了阻止白銀外流,不如換一種方法,以國貨對抗洋貨,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抽誰的鴉片不是抽,銀子還在國內。

禁菸禁酒禁鴉片,這在人民大眾的層面上,是禁慾與縱慾的倫理鬥爭,但在統治者面前,視角大不相同。

只要整個社會的底線沒有崩塌(即所有人都吸鴉片了),統治者並不囑意那些墮落者的吸鴉片行為,他們關注的是隨之帶來的國家穩定性問題。太多人吸走私鴉片,錢沒了、人沒了,嚴重威脅經濟國防安全,所以要禁,禁不了,那就換種方法。

這個言論是林則徐私下的見地,並沒有上稟,而他自己也沒有時間去實施了,三年後,重病纏身的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不過他的設想卻成為了現實,美麗動人的罌粟花在全國到處開放。

很快,國貨鴉片趕超洋鴉片,擠佔了英國殖民者的份額。到1882年,大清國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並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

英法等國也不缺少吸鴉片的,所以他們也開始禁菸,在沒有列強開戰的環境中,他們逐漸建立了禁止鴉片貿易的國際協定。1908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禁菸條約》。


平沙趣說歷史


林則徐為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是諸位請勿忘記林則徐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士大夫”。雖然他走到了歷史前沿,看到了與在京城裡皇帝老子看不到真實歷史場景。但是他同樣是以傳統認知的東西來感受世界的,他並不能夠站在我們現代人的歷史高度上去看待當時發生的一切。


“虎門銷煙”實際意義與現在海關緝私不是同一個概念。當時中國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海關和緝私制度。而那些被銷燬的煙,在外國人眼裡,都是正兒八經的商品。清國人銷燬這些煙都是野蠻的破壞經濟規則的不法行為,因為你清國並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禁止鴉片貿易”。


而在林則徐的邏輯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欽差大臣代表大清國皇帝要求將這些害人的東西銷燬,誰敢有意見?

這是典型的信息不對稱。然而這種信息不對稱還將繼續下去。英國人很快就不滿意了,大英帝國的海軍要為他們的商民出頭了。

然而一個近乎荒唐的邏輯支撐著林則徐繼續強硬。那就是我不怕你英國人,因為你們英國人吃肉,所以必須要喝茶葉化解,否則會腹脹而死。你要是膽敢挑戰我,我將上奏皇上,禁止茶葉貿易,你蕞爾小國能撐幾天?


結果英國人服你林大人,乾脆直接繞著沿海北上直接找皇帝去了。這下林則徐急了,有本事你來找我,你找皇帝幹嘛呀?道光皇帝也急了,你林則徐不是說英國人沒茶葉就……算了,趕緊先琦善去跟英國人談判,派伊里布去查明原因。那時候能人還真多,琦善和伊里布一商量,把林則徐撤了不就好交代了麼?後來接替琦善的奕山吹牛這仗能打,結果又敗了。那罪魁禍首林則徐就只有發配新疆的命了。

然而林則徐經過這次挫折之後,開始認真地研究起英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瞭解。最終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林則徐晚年看鴉片已經無法禁絕,於是提倡國人自己種植土煙,以求自供,以減少鴉片貿易造成的鉅額貿易逆差。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暢通,如人一身血脈灌注貫注,何礙之有?”

處於意識的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處於國防力量巨大懸殊的情況下;處於工業科技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在林則徐的倡導下。1860年,以雲貴川等地為試點,後全國迅速普及擴展, 截至1882年,大清國實現了鴉片的自給自足,而且開始出口返銷至歐美。最終倒逼英法等國開始主動提出禁止鴉片貿易。

然而林則徐林大人並沒有得見此幕,他泉下有知,不知道該是高興還是更覺悲涼。但是如果林則徐看到了今天的中國,那應該是可以瞑目的。


炒米視角


林則徐確實提倡過,不過不是為了種鴉片而種鴉片,而是要和英國打經濟貿易戰,不得已而為之。英國通過向中國輸入鴉片,從中國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保守估計在3億~6億兩白銀,而中國對英國的貿易卻舉步維艱,拿手的茶葉、蠶絲也被英國學了去,在印度、歐洲種植茶葉搶佔了國際市場,英國立頓紅茶至今佔據國際大部分茶葉市場份額。清朝白花花的白銀通過一杆杆大煙槍流向了英國。當時清朝吸食鴉片的人非常之多,難以杜絕。清政府的經濟造成了空前的威脅。

林則徐晚年確實提倡過,但是他沒來得及實施就去世了!後來張之洞實施了,清朝形成了一個奇特局面,一面種鴉片,一面禁鴉片(有限性抽鴉片)。

同時代的名臣張之洞發現,許多地方不種植水稻種罌粟,張之洞極力支持禁菸,鴉片造成人的身體素質下降有目共睹,並且這個成癮的東西掌握在英國手裡,等於被別人紮了根一直抽血的管子。可是當張之洞去湖北上任後,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張之洞支持種植鴉片。為何?張之洞發現,種罌粟不但能賺來大量的白銀,還能抵擋英國的經濟入侵,並且老煙槍們並不能完全戒掉鴉片,禁菸造成了鴉片價格更高,英國賺錢的利潤更高。讓老煙槍傾家蕩產被英國人賺不如自己賺!

於是,在李鴻章、張之洞的支持下,在湖北大規模種鴉片,稻田變成了鴉片,很快,清朝不但實現了自給自足,質優價廉的鴉片打敗了英國鴉片,開始出口英國創匯。英國等最後受不了清朝如此猛烈的鴉片輸出,倫敦大街小巷都有清朝鴉片,倫敦居民也在吞雲吐霧中,銀子又流出了英國。

於是,首先英國受不了,在英國的倡議下,英國和清政府在上海簽訂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禁毒協議!鴉片被列為違禁品,吸食鴉片違法!


嘟嘟讀讀


1842年8月29日,在長江的英國軍艦上清政府簽訂了近代以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條約之中最為我們詬病的是割讓香港島,賠償軍費和開放通商口岸這三者。而最最讓一般民眾氣憤的莫過於割地賠款了,普天之下,莫非中土,就我們漢民族在千年居住的歷史來說,割地賠款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因為這是屈辱啊,這是侵犯了我們的領土主權完整,可是人們在抨擊割地賠款的這樣那樣的屈辱時忽略了其中比割地更加嚴重的

開放通商口岸

白銀在外流

開放通商口岸意味著清朝與英國商人在多個商業交換點,在政府不過於干預的情況下雙方交易經濟產品。一方是農產品,一方是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因為英國商品在進口關稅“直百抽五”的條約規定中,清朝官員再也不能隨意抽取百分之二三十的關稅,而與之對應的是內陸區域政府對於商人的抑制政策。這樣一來,英國商品與本國商品比較而言,就價格上面也存在巨大的優勢,很容易設想在與英國平等交易中的清朝商業所受到的打擊。就如同浙江縣誌記載那樣“今洋紗遍市,而土紗銷塞。”條約簽訂的後果就是,就當是中國與英國的公平貿易往來,中國只會出現白銀外流的情況,而且數量巨大,這是必定的。

林大人在行動

而所謂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真的看出來了中國白銀外流的真正原因?我覺得不是,林則徐無論我們今人多麼推崇他,他依舊沒有突破當時官僚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的角度。就神光寺事件中體現的林則徐顯得很真實的一個帝國官僚的嘴臉。當時南京條約已經簽訂,而閒居在福州的林則徐瞭解到英國要在福州地界租界房子,而我們的林大人號召福州知府將英國人趕出福州,而這件行為是違背南京條約的規定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國家信譽的缺失!都說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林大人沒有正確認識到真正的國際慣例,在處事方面依然是一種官員方式,就種植鴉片的事情上也是這麼原理的。林大人看到了當時中國白銀外流的現狀,而他將外流的現象歸結於國人對於鴉片的依賴,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王朝制度下面的官員處理方式,種植鴉片合情合理!因此在江西官員詢問林大人是否有法子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能讓更少的白銀外流,於是在

林則徐超高人氣的影響下面,大清國實現了鴉片“自給自足”

以官員的名義

從一個極端的清朝官員的角度去思考,虎門銷煙,是林則徐在做兩廣總督之時為完成道光的旨意進一步給自身政績添彩的事情,而種植鴉片,同樣可以在當地幹出戰績迎合皇帝。出於片面的經濟交易中,白銀流到英國的白銀流入帝國官員手中!

到底是流入英國好還是官員手中好呢?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歷史中的眼淚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林則徐就是那個“人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雖然,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還有一些詆譭、質疑林則徐的人,但無論如何,也難以將林則徐曾經的“豐功偉業”掩蓋。

林則徐曾經銷過煙,起復後的幾年裡,也倡導過種煙,這些都是真的,但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前後矛盾?

虎門銷煙沒有錯,只是中華太虛弱



十九世紀初,西方列強開始向東方發展,特別是英國,更是大規模的進入。名義上打著通商往來的口號,實際上帶進來大量的走私鴉片。

由於鴉片容易讓人產生幻覺,而且還有很大的成癮性,所以下到眾多黎民百姓,上到稀缺的王公大臣,很多都成了“癮君子”。

可是,鴉片的副作用也一樣厲害,他能讓人的身體彷彿住進了魔鬼,最終掏空其身體。

林則徐看見鴉片帶來的巨大影響,堅持認定“鴉片是大患”。

公元1838年,林則徐上奏皇帝:“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這話說得很嚴重,如果對鴉片再不管不顧,整個國民的健康,整個國家的經濟將走入深淵。



道光皇帝認為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讓其明察暗訪,收繳煙土,最後集中銷燬。

林則徐雖是個文人,但有一顆大心臟,對於各種勢力的阻擋,絲毫不低頭。面對前方未知的苦路,林則徐發出了來自心底地吶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燬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

這讓大英帝國顏面掃地,而讓我泱泱中華揚眉吐氣,大快人心。但,英國做為一方霸主,豈會如此認輸?

於是,英國人帶著長槍短炮,從遙遠的英吉利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爆發。

面對強敵的侵略,林則徐積極組織應對,數敗大英帝國。折騰了大半年,實在討不上便宜,英軍失望地離開了,林則徐則鬆了一口氣。



但,沒有想到的是,英國人並未返回,而是在1840年的六月,開始攻擊浙江,並打下了定海,又北侵進入大沽。

道光帝慌亂當中開始求和,並將責任歸到了林則徐,數次斥責林則徐,稱其在廣東的“禁菸之事”辦理的不好。

林則徐滿腹的鬱悶,不是皇帝同意的禁菸嗎?到哪裡說理去?不僅說不上理,林則徐隨後被降職,最後發配至新疆伊犁。

1842年,清政府低聲下氣地簽訂了《南京條約》,開放港口,賠償兩千一百萬白銀,割地“香港”。

林則徐花大力氣禁菸,到最後,政府開放港口,鴉片從此堂而皇之地進來了,哪裡還需要走私。

林則徐禁菸有錯嗎?沒錯;抵抗侵略有錯嗎?沒錯。那麼到底誰錯了?

是政府錯了,錯在實力太弱

提倡來種植鴉片,只是不讓白銀往外流



林則徐去了新疆,雖然偏遠,但時局看得很清楚,不是不能禁菸,而是中國太弱,擋不住洋人的火器和大炮。

眼睜睜地看著大量的白銀送了出去,換了鴉片進來,中國人的身體越來越弱,“東亞病夫”的惡名開始四處飄揚……

此時的林則徐對政治、對環境、對趨勢等,有了更深的瞭解。

既然鴉片不能禁得住,為什麼不能落一頭呢?為什麼不能讓中國人自己把銀兩賺了呢?思索,不斷思索……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林則徐被重新啟用,先後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在其任間,提出: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什麼意思?林則徐說“在我看來,國內種鴉片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鴉片客們恨禁菸,是因為國外有而國內沒有。如果我們國內也有,價格又便宜,那些菸民又怎麼會捨近求遠呢?”

從客戶角度分析,確實如此,相同的產品,價格低的更佔優勢啊!如此下去,白銀就不用送給外國人了,至少落了一頭。

林則徐1850 年因病去世了,但後來,中國自產的鴉片確實大行其道,還出了口,並且成為了大清財政收入相當大的一部分。



林則徐禁菸沒有錯,反抗侵略也沒有錯,但最後倡導種鴉片有些爭議,但確實落了一頭,讓白銀少了外流。

這個“最早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雖然離開了一百多年了,但“虎門銷煙、反抗侵略”的精神永存。


藍風破曉


“提倡”一詞顯然帶有放大炒作的嫌疑,不能因為林則徐在回覆給學生的求助信中,提到了種植土煙以減少白銀流失和抵制洋菸,就認為是林則徐在主動提倡種植鴉片。做為堅定的禁菸派官員,在面臨禁菸失敗,鴉片在國內市場已經形成普遍行銷的既成事實下,如何權變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是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他是一個政治家,很清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不能繼續以理想化的方式,置現實於不顧空談禁菸。


1847年,結束了新疆流放生活到陝西巡撫任上的林則徐,接到江西撫州署知府任上的門生文海就防止白銀外流及保護轄區經濟諸事的求助信,林則徐回信中說:“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這一段內容很清楚地說明林則徐是就事論事,而且是私信中的立場,談不上提倡種植鴉片的危言聳聽。


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林則徐對自己禁菸失敗的經驗總結,“虎門銷煙”是激進的林則徐最大的人生教訓,由於根本不瞭解洋務,在國內法律沒有明文禁止鴉片的情況下,完全按照以往在地方任內禁菸的慣常做法,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貿然發動全面禁菸,從而觸發了鴉片戰爭的爆發,他能以一己之力保一方平安,卻無力保護整個國家,致使禁菸完全失敗。鴉片戰爭結束後,鴉片銷售和種植在國內已經普遍合法存在,這時候他對待鴉片的態度也由毒害國民精神,危害國家根本的高度,退而求其次,只能是從經濟利益上來關注了。因此,網絡上的各種質疑,大都過於求全責備了。


林則徐是一個實幹家,他不是蹲在書齋裡的理論家,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他的為官之道,在廣州禁菸期間,意識到自己對西洋的無知,馬上開始補課。由於長久的閉關鎖國,“沿海文武大員並不諳諸夷情,震於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但林則徐並沒有像多數官員一樣熟視無睹,而是積極組織力量開展對西方的瞭解,突擊翻譯了大量反映西方文化的資料,如《四洲志》、《國際法》等,同時自己也開始學習英、葡等外語,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官員,就是他著眼於實際的真實寫照。流放新疆的五年中,在那個交通手段很落後的年代,他行程幾萬公里,幾乎踏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提出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就是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到了陝西、雲貴,解決所有問題從來就沒離開過實際,這是他一貫的作風。因此,他在私信中栽種鴉片的言論,完全是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無奈對策,做為親臨禁菸第一線的官員,林則徐比任何人都明白鴉片的危害,但全面禁菸或者禁毒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程,時至今日依然是一項難題,做不到完全禁止,更遑論在那個年代了,向來從實際出發的林則徐到了晚年,對鴉片已經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知道禁菸不是禁止銷售或種植那麼簡單,需要時間打持久戰,暫時做不到就得解決現實的問題,而不是高談闊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