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交通——沒有去不了的遠方

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新縣城搬遷20週年。中共阿克塞縣委組織部編輯出版《阿克塞N個一》,記述阿克塞縣1953年--2018年65年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軌跡中湧現出來的“1”,追述過去,承前啟後。這些“1”的創造是積澱、是奮鬥、是成長、是蛻變,回首65年,才驚奇的發現這N個“1”,需要今天的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

交通運輸是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強力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規模、運輸服務質量、發展理念轉變、體制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在世界交通運輸史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和“中國模式”。

64年前,對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阿克塞人來說,走出縣城,就意味著要“出一趟遠門”了,為此要收拾好幾天,還要備好路上的乾糧。64年過去了,現如今,道路四通八達,隨時可以出發,來一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遠方”看看……

經濟發展,交通須先行,65年來,阿克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群眾空前便捷的出行方式,正是阿克塞縣各項事業變遷、進步的縮影。一條條泊油路穿過高山、跨過河流通向草原深入,通到了牧民家門口;敦格鐵路、敦當高速翻山越嶺,走進了阿克塞人的生活,交通的便利,讓阿克塞走向了遠方,也讓更多的人走進了阿克塞。

今天【輝煌65】與您分享阿克塞交通事業發展中的“1

第一條簡易公路

1954年7月7日,阿克塞哈族區工委、區政府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和群眾119人,歷時20天,修建了大草灘—長草溝簡易公路,總長25公里。7月15日,區政府按照甘肅省政府文件通知,將阿克塞哈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搬移至長草溝。此公路1956年被國家幹線公路代替。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第一條柏油路

1956年由國家投資修築的國道215線(敦格公路,敦煌至格爾木)從沙山溝入縣境,途經大草灘、長草溝、翻越當金山,南下海子草原,過賽什騰山出縣境,長224公里。該公路原為沙石路面,1975年後全部建成柏油路面,成為第一條通過阿克塞縣城的柏油路。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第一座橋樑

阿克塞縣阿勒騰鄉烏乎圖村距離縣城138公里,1964年在該地設糧油供應站1個,但因糧站旁有烏乎圖河擋路,內外車輛通行不便,造成運輸困難。為保障該地區牧民群眾糧油供應,縣財政當年籌資1.44萬元,設計修建永久性石臺木面橋1座,長9米,於1964年11月20日通車,為自治縣修建的第一座橋樑。

第一輛客運班車開通

1965年,阿克塞——敦煌第一輛客運班車開通,為一輛大卡車。60年代末,酒泉地區運輸公司開始向阿克塞縣開放客運班車。每週星期一、三、五開放。從敦煌至阿克塞縣城(博羅轉井),當日到達,當日返回。1984年後改為一日一班。自治縣運輸隊從1979年開始,向全縣4鄉開放客運班車。

第一條全縣通村油路

阿克塞縣地域遼闊,牧民居住分散,牧區腹地不通公路成為牧民們致富的一大“瓶頸”。為了解決農牧民“行路難”的問題,阿克塞縣加大農牧村公路建設力度,大力實施農牧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2010年12月,全縣10個行政村已全部通上等級公路。特別是投資169.2萬元建成的全縣首條通村油路——阿克旗鄉多壩溝村四級瀝青公路,結束了該縣沒有通村油路的歷史。

阿克塞縣先後投資1.2億元,建成通鄉油路114公里,通鄉通村四級沙礫公路878.4公里,逐步覆蓋了道路盲區,極大地改善了牧區交通條件。

第一列貨運列車

2016年1月10日9時11分,隨著一聲長笛,載有11車660噸鉀肥的41043次貨物列車徐徐駛離阿克塞火車站,標誌著阿克塞鐵路貨場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敦煌至格爾木鐵路敦煌至肅北段客運業務開通之後的又一喜事,意味著此段客貨運業務全面正式開通運營。

敦格鐵路在甘肅境內,北起敦煌火車站,經酒泉市阿克塞縣、肅北縣,翻越祁連山脈的當金山地段後,進入蘇幹湖盆地。在青海省境內,鐵路穿越塞什騰山,經魚卡、大柴旦後,接入青藏鐵路,到達格爾木火車站,線路全長約616.79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是溝通新疆、青海、甘肅、西藏四省區的一條最便捷通道,並一舉填補了這一區域的路網空白,連接起蘭新鐵路和青藏鐵路兩大幹線,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

敦格鐵路敦煌至肅北段的開通,不但結束了阿克塞無鐵路的歷史,而且開闢了一條各類物資高效、快速、安全運輸的“大通道”,也是一條幫助阿克塞縣人民群眾全面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攝影:高宏善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攝影:明樂平

第一次開展冰雪路面自融技術項目

2017年11月4日,由酒泉公路管理局阿克塞公路管理段聯合專業科研單位經過半年多的論證和研究,在冰雪災害較為嚴重的國道215線當金山路段選擇三個試驗點共12000平方米的路面進行了冰雪路面自融技術項目試點。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冰雪路面自融技術是該段公路養護“四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實踐,通過在路面噴灑一種新型混合材料,經過噴灑混合料的路面在雪後能最大限度的阻止冰雪和路面的粘連度,提高路面摩擦係數,降低打冰除雪工作的難度。這種技術有望在管養路線的各個急彎陡坡處予以推廣應用。

國道215線當金山路段是連接甘肅青海兩省的重要通道,該路段存在海拔落差大,氣候異常,冰雪災害事件易發,冬季養護期長達半年的特點。該段此次實施的自融冰雪路面技術能有效的避免效率低、循環作業高的問題,是轉變養護方式和創新冰雪災害應急保暢工作的積極探索。

第一條公路隧道

2016年9月開工的敦當試驗段Ⅱ標阿爾金山特長隧道(簡稱阿爾金山隧道),是敦當高速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阿克塞縣境內第一條公路隧道。

隧道右線長7527米,左線長7525米,合計15052米,斜井1388米,路基4329米,鋼筋混凝土預製箱涵11道,項目合同金額12.99億元。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縮短區域間運輸距離,能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提高國家高速公路的輻射帶動功能,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中西部地區科學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敦當高速公路是甘肅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重點項目柳格國高甘肅段控制性工程,是甘肅省確立的首批省級品質工程示範項目、交通部確立的信息化建設示範項目,也是國家向西戰略內地連接新疆、西藏民族地區的重要通道,路線主線長194.07km。項目起點與已建成的柳格高速瓜州至敦煌段順接,位於敦煌北呂家堡。途經七里鎮、沙棗園和阿克塞後,在當金山北側戈壁灘展線升坡至大巴特,再以兩座特長隧道貫穿當金山和阿爾金山,終點與已建成的當金山至大柴旦段高速公路起點相接。本項目是連接甘肅和青海兩省的重要通道,也是連接內地與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又一條高速公路,對加強民族團結,改善沿線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攝影:高宏善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攝影:高宏善

第一條鐵路隧道

2018年3月31日8時6分,全國在建最長單線、單洞、單面坡隧道——敦(煌)格(爾木)鐵路當金山隧道平導順利貫通,向隧道正洞全面貫通及全線通車目標邁出堅實一步,並創下國內隧道獨頭掘進8528米、高原施工最難通風的新紀錄。此隧道也是阿克塞縣境內第一條鐵路隧道。

當金山隧道為敦煌至格爾木鐵路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進口位於阿克塞縣城以南當金山山口北側,出口位於阿爾金山南緣山前衝洪積平原區,隧道洞身位於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的結合部位,地處高海拔地區,設計長度為20.1km,行車速度目標值為120km/h,為國內最長的單洞、單線、單面坡隧道,也是鐵路總公司第一個全面推廣採用機械化配套施工的特長隧道試點工程。敦格鐵路通車後,火車通過當金山隧道只需10分鐘。

敦格鐵路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線,是溝通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區的一條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交通大動脈,將與庫格鐵路交會併成為西北通向中亞的第二條國際大通道。預計2018年底全線通車。

全線建成通車後,將改變新疆、西藏乃至中亞國家之間鐵路運輸迂迴繞行的歷史,對拉動沿線經濟發展、優化鐵路網布局、加強民族團結、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阿克塞交通——没有去不了的远方

攝影:高宏善

▌本文來源:中共阿克塞縣委組織部《阿克塞N個一》

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砥礪奮進

對於阿克塞來說,這65年是一幕史詩,波瀾壯闊而跌宕起伏。回望65年的發展歷程,人們總是敬仰那些時代的弄潮兒,正是他們依據現實社會的一項舉措、一個創舉構成了這宏大史詩的一個音符,看似平常,但回顧起來,卻是那麼不凡。這些深沉的歷史蘊積,飽經歲月滄桑的凝重故事,伴隨著波瀾壯闊的歷史,體現了阿克塞人的憧憬、寄託和希望。

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但因為貌似重複的光陰太多,所以我們無法將所有的記憶封存。可總是有那麼一些記憶,比如第一次政權建制,第一次收穫的笑顏,第一次點亮電燈,第一次自來水入戶……第一次搬遷新址……,很多值得記錄的點滴都是珍貴的回憶,這如串串珍珠般的回憶,貫穿在自治縣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不斷地激勵著阿克塞人,從而使過去的歷程更加豐滿,使未來的探索、創新、發展、實踐更加碩果累累。

——摘選自《阿克塞N個一》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