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满清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给中国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曾经以他们的贵族身份而骄傲的旗人,他们在满清统治下获得了怎样的待遇,在满清统治走向腐朽的时候又承担了怎样的痛苦?

旗人,这个名字如同梦魇,曾经让他们有多辉煌,历史就会给予他们多少沉重的打击。

阶层的划分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游戏,而百姓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满清虽然没像蒙元一样,直接给汉人分个四等,让汉人永无宁日。但满清也是有阶层划分的,旗人都有特权,比如他们不用生产,也能获得一定好处。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所谓“好处”只是满清高人一等的思想作祟,其实,旗人有什么好处?他们不被允许从事生产,朝廷也不发银子给他们,在满清统治兴盛的时候,他们还能找到点“产业”,但满清统治末期,他们的生活就陷入了贫困。

一个不经商,不种地的族群,他们的状况能好到哪里去呢?老舍的《茶馆》展示的就是旗人的生活,他们已经无所事事,终日潦倒,而又不肯放弃旗人的身份。

我们就说那些旗人中身份显贵的人吧!在上海的报纸上,当时准确地形容了二三十年代旗人的状况——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当时的旗人分为四类:贵族官员是皇室宗亲,这些人能得到一定优待,按照优待条例得到一些产业,家族也有积累的长夜,但是入不敷出,而且家族人员关系太复杂,人人都想搜刮一笔,所以府上过得更是捉襟见肘。

一种是谋生派,这些人能经营一些产业,就跟自媒体作者一样,还有点谋生的技能,能跟汉人同化。

一种是劳动派,也就是种地的,跟汉人一起学种地的,也能糊口,但生活贫困。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一种是待死派,什么都不会,只有这个身份,随时都能饿死的人,这部分人是赤贫者,不过他们也是旗人,好歹还有个满人的身份。

北京城内的旗人并不乐观,没有报纸上说的那么好,差不多十万男女老少都沦为乞丐,在很多街道放眼望去,颇为壮观。

“劳动派”人数最多,前几年还能生存,在二十年代生活困难,但勉强糊口。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贵族旗人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时常可见“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民国时期满洲的贵族衰落得很快,庄士敦说,很多旗人早已不是富人,他们只是勉强维持着门面,其实没什么钱了。

旗人最终熬不下去了,才会拍卖古董换取一些零用钱,反正他们什么也不会,又好面子,不肯去做苦力,只好东卖西卖,勉强维持着生计。

乾隆的五世玄孙毓朗,出身显赫,跟庄士敦是朋友,但是到了清朝灭亡,他就“穷困潦倒”了。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载择作为皇室宗亲,曾是“最富的人”,他后来也没钱了,唯一存放值钱东西的库房还被民国士兵打劫了,1920年就郁郁而终。溥仪的堂兄弟靠卖画为生,最后饿死了,十分悲惨。

清末重臣庆王奕劻,家赀亿万,孙子竟没落为拣破烂的。

这些贵族没有俸禄后,加长也败光了,最终只能在破屋子里饿死或者冻死。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一个叫桂顺的皇族去天津谋生,在路上病倒了,既无银两也无衣服,他给溥仪写信,言辞恳切,但溥仪也无能为力,朝廷救也救不过来,何况朝廷自身难保,最终他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当时皇族三万多人,溥仪也救不过来,只能看着自己的兄弟宗亲一个个地离开他。

溥仪也争取过,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国民政府给予皇室一些优待条件,溥仪提出,让他们维持旗人一般的生活。给旗人发俸禄,照过去一般支出,供给八旗谋生用,但你认为,国民政府会将俸禄养着无所事事的、已经败落的旗人吗?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人性是这样,好的时候,很多人都跑过来锦上添花,而落魄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想踩一脚,给你俸禄?你咋不上天呢?

所以清朝灭亡的时候,旗人的待遇可想而知。当时有些人还上书袁世凯,说禁止没收旗人财产,但没用。旗人的财产得不到保护,俸禄也是发了几次就停发了。有时候“不发饷”,过年过节给点,是变相的救济款。当时清朝的八旗寡妇有抚恤金,如果男人战死了,会有优厚的抚恤金,在民国二、三年也没有了,所以这些女人不是饿死,就是沦落为娼妓。

就因为中国给一群有钱人起了“名字”, 百年后沦落成乞丐比汉人惨

研究学者曾经以外籍人士的身份记录旗人的悲惨境遇,说他们境遇十分悲惨,他们是从富贵悠然一下子跌落到贫穷境地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曾经高贵的满人在拉洋车,妇女被雇为女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