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胡佳楠 江素芳 胡佳楠)小河村位于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海拔600-1200米的大山中,交通不便,耕地较少,基础设施落后,青年劳动力大多长期在外务工,全村贫困率30%。为配合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精准扶贫工作,7月23日,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体,教师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长沙电力职院支教服务队一行11人(包括2名学生)抵达小河村开启为期八天的长沙电力职院共产党员服务队“情系小河,筑梦启航,智力助力,精准扶贫”小河村支教帮扶活动。

课堂火爆,老师十八般武艺灵活应变

出发前,原定有23名学生上课,尽管已经预料到会有新学生加入,支教课程火爆的程度还是令支教队始料未及。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现场加入班级,还向老师询问在家的孩子明天是否能来。到第二天下午,人数已经增长到53人。原定11人的一班,接收了原计划两倍还多的学生,年级跨度从幼儿园到五年级,上课时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场面热闹非凡。

支教队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科目,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年级跨度大、接受能力不一的情况,老师们调整了授课重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游戏带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侧重于学习方法的分享与引导,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展现了十八般武艺,将知识讲解得生动可感、引人入胜。杨海倩老师负责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她根据每一个班的水平,选取和设计了有趣的数学题目:数独、一笔画、图形分割变换、数字找规律等。她根据学生们对前一天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灵活调整之后的教学难度,既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又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支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篮球、羽毛球、跑步、看电影、学习手语歌曲等。支教队甘吉世老师感叹说:“我真是个教体育的语文老师!”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除活动之外,电力职院捐赠的物资如书包、运动器材、文具等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学生们都格外珍爱崭新漂亮的书包,捐建“小河书屋”的书籍中有孩子们喜欢的画册、小说、科普读物,还没有整理分类,就已经有学生围过来好奇地查看,拿起来读得入迷,老师们赶紧准备了一个临时借阅登记本。

春风化雨,做点亮山村的那一道光

早在出发前购买教辅书籍时,支教队的李钰老师就说:“想办法挑一些轻松愉快的书,不能我们一过去,就给人家带一堆题目做。”老师们决定,要带给学生们不同于一般学校课程的体验,陪学生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小河村大部分孩子都在距离15公里远的坪上镇上学,村中的小河学校里,仅留下一位老师,教一个年级一共五个学生。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这一次参加支教课程的学生,大都是放暑假回到小河村的,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仍然没有回来。支教老师们发现,小河村的“非典型”留守儿童们,大多内心十分敏感,表现出不自信和拘谨,面对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和人生困惑,精神上存在着孤独和迷茫的情绪。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支教活动第二天,甘吉世老师发现,有五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失踪”了。原来,这几个学生并不是没有来上课,而是在点名的时候不敢回答。他找到一个学生了解家庭情况,学生小声告诉他,只有爷爷带着他,“爸爸妈妈在湘潭帮别人砌屋。”当他给一班的孩子布置作文的时候,学生羞怯地说:“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写作文。”因为村里的老师没有教过。

支教队的欧阳荭一老师对二班的每个学生都做了详细的了解,支教结束后,她仍然能数出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优点长处,还有他们内心的烦恼。二班的刘见玉在作文里写道:“欧阳老师,这个世界很好,但我一点也不好,这种苦你理解不了,因为你没体会过没有母爱的感觉。”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在她四岁时不辞而别,父亲又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她不太合群且敏感的性格,别的孩子在屋外玩闹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后排读书。欧阳老师突然意识到,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伤疤,碰触起来需要格外地小心。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老师们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多用亲和的语言给予肯定,正向的积极的鼓励,对学生的未来更有帮助。

来自单亲家庭的刘旺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性格羞涩、不擅长表达,欧阳老师经常肯定他,鼓励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支教活动的文艺汇演。最后一天,他哽咽地凑在老师耳边,大胆地向老师说出他的不舍之情。杨海倩老师总结经验说,处理学生负面情绪时不能强硬,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要一有时间就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内心世界,让学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老师交流,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学生的信任就是对老师的肯定。

真心相映,支教队和学生一同成长

村里的人都说,支教队和学校不同,做的是开启大家智力、激发大家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的工作。这次活动中,支教队的所有人怀抱极大的热忱,以高度的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尊重和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和省公司扶贫组在小河村开展的其它工作一样,令人感受到人们的努力为这个村庄带来的提升。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秦磊老师的二、三班语文课对学生们来说是有趣的“唠嗑课”,在秦老师的课堂上,他和低年级的同学分享自己先用铅笔做一遍作业再擦掉的学习故事,用“六尺巷”的典故教导爱打架的孩子们和平礼让,和高年级的同学娓娓道来自己在川藏线骑行时的经历,课余时间,他带着孩子们把课桌围成一圈,教大家用课桌敲鼓。支教活动结束时,他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二班的周欣纯同学说:“我感谢秦老师,是他让我找到了自我,变得大胆起来、活泼起来、开朗起来,让我的脸上充满笑容。”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出身国家青年足球队的体育老师程坚则在学生当中发现了练习足球的好苗子。上体育课的时候,程老师观察到,二班的龙韵颔同学身体条件很好,平衡能力、急停、转弯都很不错,他马上和省公司扶贫组负责人沟通,联系孩子的外公,推荐她去邵阳的足球俱乐部训练,还主动提出要帮孩子减免练习的费用。

老师们的真心也收到了回报。有的老师成了孩子王,每天早晨孩子们远远地看到他们来了,就隔着学校操场边的栏杆大声喊老师。支教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收到了学生们的信件、图画、礼物和拥抱。每一天,不大的小河学校都充满着朗朗书声和孩子们的欢笑。一位村民高兴地对老师们说:“要是我们的小朋友让你们教到高中毕业,就有希望了!”

虽然支教队将要离开了,但今后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小河学校对面已经修葺平整的空地,将变成孩子们能够尽情玩耍的村民广场。省公司扶贫组负责人谢历冰结束在长沙的扶贫培训回到村里,刚走进小河学校,就被学校的气氛所感染。他评价说:“我们(技培中心)的老师到这里是带着一种情怀的,不是普通的工作,是和留守儿童心灵上的交流,层次完全不一样了。”

新邵县小河村来了一群“新”老师

天渐渐黑了,房屋、稻田和群山都沉入夜色。依依不舍的孩子们还聚集在支教队老师住处外,大声喊着“杨老师,最漂亮!”,老师们笑着催促他们赶紧回去。在他们头顶,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他们回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