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写了两首诗,却得以千古流传

成为一名诗人并不难,难得是留下千古流传的作品。比如乾隆皇帝,虽然贵为我国历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论数量比《全唐诗》都多,但是今天的我们并不能想起他的任何一部作品。而本文的主角就不同了,同样是皇帝,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他的作品只有两首,却不妨碍它们的价值,其中的一首更是妇孺皆知。

这位皇帝便是汉高祖刘邦。他最为世人熟知的诗便是赫赫有名的《大风歌》。全诗一共三句,豪迈悲凉,可以看作是刘邦心境的最好写照。

他只写了两首诗,却得以千古流传

刘邦像

这首诗写于公元前196年十月,刘邦讨伐淮南王英布得胜后,还军途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沛县(位于今徐州市),当年不治产业的亭长,如今以帝王至尊回到家乡,可谓是最高级别的衣锦还乡了。老对手项羽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更何况他现在是皇帝呢。于是他亲自为父老乡亲们置办了酒席,把老伙伴老朋友们都召集来喝酒,又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酣耳热之际,刘邦或许是想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守业的艰难,想到太子刘盈和爱子刘如意的继位问题,想到吕后和爱妃戚夫人的争宠问题,想到项羽、韩信、彭越还有未完全平定的英布,想到当前甚至不能完全放心的萧何,一桩桩心事涌上心头。拿本次英布之乱来说,登基七年,年已六十岁的他本不愿御驾亲征,想让太子刘盈去前线历练。可是妻子吕后听后就急了,哭着哀求道:“皇上虽然辛苦,可是为了老婆孩子,还是要振作啊!(上虽苦,为妻子自强!)”贵为皇帝又如何,还是要为子孙万代奔波,于是,千言万语终于汇成了三句话,被刘邦击着筑,唱了出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刘邦听着儿童们的歌声,也不由得亲自起舞,感慨良久,泪流满面。

他只写了两首诗,却得以千古流传

英布是与韩信、彭越齐名的勇将,自以为刘邦年老不会前来,天下无人能抗衡自己,没想到汉高祖竟然御驾亲征,最后终于被击败,而刘邦也在这最后一战中被流矢击中,染病不起。爱妃戚夫人也再次发出了希望他改立自己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请求。吕后惊慌,问计于张良,于是太子刘盈请出了名满天下的隐士“商山四皓”,刘邦见自己都请不动的四位老者出现在太子身边,感到太子羽翼丰满,废立之事已不可行,只好作罢,为了安慰戚夫人,他便让戚夫人跳起楚舞,自己击筑应和,唱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这首诗叫作《鸿鹄歌》,太子犹如鸿鹄,无法撼动,自己虽贵为天子,但是也无计可施。

他只写了两首诗,却得以千古流传

商山四皓像

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终年六十二岁。临终前吕后曾访得医生求治,但是刘邦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便谩骂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就这样,他带着太多的辛劳与辉煌、遗憾和不甘离开了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