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末

西藏隸屬清朝政府,始於順治初年,至康熙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同時又受到和碩特蒙古的控制,因而蒙古汗王不可避免地與西藏上層集團之間產生了爭權奪利的鬥爭。1640年前後,和碩特首領固始汗應當時在西藏處境維艱的格魯派上層之請,從天山北路率兵南下,一舉消滅了統治青海的喀爾喀蒙古卻圖汗及所屬四萬餘眾,佔據青海,繼而用兵康區,後又進軍西藏,殺死藏巴汗,統一青藏高原,與五世達賴創建甘坩頗章政權,實際掌握西藏大權。 閻始汗和五世達賴這兩位雄才大略的歷史性人物預見到滿洲人一旦統一全國並且鞏固了政權,就不會放棄中央王朝自元代以來對西藏擁有的主權,遂多次遣使奉表通貢,確立臣磷關係。而清朝為了“長駕遠馭”眾蒙古,亦維護黃教,優禮達賴喇嘛。1652年,五世達賴應召入覲,受到清朝的優渥禮遇,次年返藏時被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恆喇達賴喇嘛”,冊封固始汗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作聯屏輔,輯乃封圻”,分別肯定了五世達賴和固始汗的宗教和政治權力。 1654年固始汗去世,繼續掌握西藏政權的固始汗子孫與格魯派上層之間為爭奪西藏的統治權而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和對立。這種鬥爭在十七世紀後期,達賴和班禪在政務方面的代理人第巴桑傑嘉措掌握實權後更加尖銳化。五世達賴圓寂後,桑傑嘉措長期匿喪不報,並與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不斷交往,以為外援,以利於對付和碩特汗王。最後在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時發現達賴巴圓寂多年, “敕責第巴”,桑傑嘉措才具奏認罪,並獲准確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喇嘛。

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末

桑傑嘉措與和碩特汗王拉藏汗的鬥爭愈演愈烈,以致多次發生軍事衝突,桑傑嘉措被殺,達賴倉央嘉措被廢黜並解送京師,途中圓寂於青海,而拉藏汗被康熙帝敕封為“翊法恭順汗”,選立益希嘉措為六世達賴,但西藏人拒絕承認。於是導致了1717年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對西藏事務的干涉,他以恢復合法的達賴喇嘛為藉口,遺其弟策零敦多布、率精兵六千, “假黃教為名,潛兵入藏”,突襲拉薩。拉藏汗戰敗被殺,準噶軍洗劫了拉薩城和布達拉官,任命達孜巴為第巴掌管西藏政務,和碩特蒙古在西藏的統治至此結束。 準噶爾人在西藏的暴行使康熙帝震怒,決定出兵西藏以武力攆走。康熙五十八年命額倫特和色楞率兵從青海進藏,進至黑河全軍覆沒。康熙再次派兵分兩路進藏,一一路由平逆將軍延信統領,從西寧向黑河進發,並令青海和碩特諸臺吉帶兵隨徵,護送七世達賴進藏;一路由定西將軍噶爾弼指揮,從打箭爐經昌都進藏。入藏清軍很快取得戰爭勝利,平定西藏,結束了西藏前後近二十年動亂局面。 清朝平定西藏,青海和碩特首領羅卜藏丹津等各著勳績,固始汗子孫勢力復振。歲卜藏丹津“希冀藏王,已非一日”,乘西藏動亂之機,從四川理塘迎請七世達賴至塔爾寺,並奏請康熙帝冊封,由他們護送入藏坐床。

是事與願違,康熙平定西藏後,吸取西藏社會長期動盪的歷史教訓,否認了固始汗子孫對西藏的控制權力, “降旨俟凱旋之日,再行計功”,卻詔封康濟鼐等人為噶倫,將西藏的行政權力交給了西藏人,命公策旺諾爾布駐防西藏,根本杜絕了青海蒙古企圖繼續統治西藏的願望。不但如此,羅卜藏丹津雖以同始汗嫡孫自居,在西藏卻不受歡迎。羅布藏丹津自以為護送七世達賴入藏有功於清廷,希望像固始汗那樣得到冊封,成為青藏高原的統治者。當羅卜藏丹津“覬為唐古特長”的美夢破滅,甚至連護送達賴進藏之功也沒有得到褒獎時,乃暗中與策妄阿喇布坦勾結,積極策劃反叛清廷。這是羅卜藏丹津叛亂的主要原因。 1722年冬,康熙駕崩,雍正新立,清朝對西藏青海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羅布藏丹津對清朝感到失望不滿之時,又受到清朝封察罕丹津為親王並承認其吞併已故丹仲領地為合法這樣強烈的刺激,同時又恐“陰約策妄阿喇布坦援己”之事敗露,遂於1723年五月, “笈誘青海臺吉等,盟察罕託羅海,令如所部故號,不得複稱王、鞏勒、貝子、公等爵,而自號達賴琿臺吉以統之”,發動叛亂。

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末

羅卜藏丹津叛亂是經過充分醞釀和相當周密的準備後發動起來的。康熙皇帝駕淵,雍正剛剛繼位,鎮守西寧的允顴同京奔喪,駐藏官兵基本撤回,政治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羅卜藏丹津認為時機已到,而察罕丹津吞併貝子丹仲領地的事件又成為他攻擊察罕丹津的絕好口實。於是,羅卜藏丹津與眾臺吉會盟興兵,對以察罕丹津為首的異己勢力採取攻擊行動。 前先遭到羅卜藏丹津襲擊的是青海郡王額爾德尼厄爾克托克托奈、公噶爾丹達賜等,他們雖率兵與之交戰,但抵敵不住,敗逃至甘州尋求保護,雍正諭令予以安置。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羅卜藏丹津詭稱察罕丹津等陰謀割據青海,率兵渡過黃河突襲察罕丹津,察罕丹津無力抵禦,經由老鴉峽逃八河州,向清廷求援。 當時,主持青海事務的侍郎常壽向雍正奏報青海事變,雍正因即位不久,朝中多事,不希望在邊疆用兵,因作兩種部署,一面派在西寧的侍郎常壽前往羅卜藏丹津處進行調解,說服其罷兵,試圖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青海事變,以免興師動眾,一方面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令其“盡心籌畫,務期剛滅”。年羹堯受命調遣各處軍兵,做好進剿羅卜藏丹津的準備。十月六日,年羹堯到達西寧後,對這次戰爭作了周密的部署。令四川提督嶽鍾琪、西寧總兵官黃喜林統領精兵近兩萬,擔當進剿重任;叉木多總兵官周瑛分兵固守裡塘、巴塘、黃勝關,截斷叛軍往藏之路,派重兵駐守永昌和布隆吉爾河,防止叛軍進入甘肅內地,令靖逆將軍富寧安調兵駐防吐魯番和噶斯口,隔絕叛軍與準噶爾的聯繫。並請雍正諭令戶部撥銀二十萬兩,以備足糧餉。

常壽於雍正元年10月9日抵巴顏布拉克,向羅卜藏丹津宣讀諭旨,責問起事緣由。羅卜藏丹津詭稱本欲派人人京奏明,及聞大兵來討,故不敢往,擬於是月15日在察罕託羅海地方會盟再議。常壽又往察罕託羅海,十七日行至和爾地方,叛軍突然劫持常壽,拘禁於堪布廟中。羅卜藏丹津不聽勸告,將常壽扣留,意欲挾往準噶爾,以表明他對清廷的完全背叛。此次察罕託羅海會盟之後,羅卜藏丹津傳令青海諸臺吉“限期一日”向清朝駐軍發起進攻,並將羅卜藏察罕、濟克濟扎布、阿喇布坦、巴爾珠爾阿喇卜坦等分別派往涼州、甘州等地進行擾亂,以牽制清兵。此後,羅卜藏丹津又調集二千兵力包圍北川新城,佔據新城後山。年羹堯於10月28日派兵三千往援,與守城清軍併力攻擊,擊潰叛軍。清軍從俘虜口中獲悉,當時叛軍已在甘州、涼州等地作亂。三十日,叛軍包圍新城堡,縱火燒殺,城內守軍多被燒死。與此同時,叛軍對甘州所屬大馬營、涼州所屬高古城、莊浪所屬鎮羌驛等地進行襲擊擄掠。 甘涼告急,年羹堯以“圍魏救趙”之計,派兵襲擊在甘州等地騷亂的叛軍頭子羅卜藏察罕、巴爾珠爾阿喇布坦等人的牧地,使之回兵退守根據地。

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末

11月11日,清軍渡過大通河,襲擊諸臺吉牧地,羅卜藏察罕急忙從甘涼等地撤兵返回,遇到清軍不戰而逃⑩。甘州、涼州、莊浪等地守軍乘機出兵掩殺,並將參加叛亂的當地藏族部落擊敗。 至此,羅卜藏丹津之亂實際上已告失敗,羅卜藏丹津不得不改變戰略,倉惶逃至青海湖濱,於12月9日在切吉灘召集阿爾布坦溫布、吹拉克諾木齊等青海諸臺吉討論窮途末路之際的保全之策。結果,12月13日放還常壽,並呈奏章一函請求罷兵。雍正因諭年羹堯,不許叛逆者請和,堅持武力平叛。 於是,清軍轉入進剿階段。首先對西寧周邊地區進行圍剿,追究那些被指控參與叛亂的藏族部落和喇嘛教寺院的責任。11月22日,年羹堯派黃喜林率兵進剿巴暖一帶村莊,“共殺賊六百餘名,燒燬房屋一百五十多處,燒死殺傷者無數。”12月,嶽鍾琪先後對歸德堡近郊上、下寺東策布、郭密九族等藏族部落進行鎮壓,將其中呈庫一部攻殺殆盡。清軍大舉進剿,青海諸臺吉見狀恐懼,有的倉惶逃亡,有的見大勢已去紛紛向清軍投降。率先向清軍投誠的是貝勒色卜騰扎爾、臺吉巴爾珠爾、公諾爾布彭蘇克及其弟納瑪罕等二幹餘人,年羹堯“赦其被脅從逆之罪,安插於西川口外”。

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始末

清軍大舉進剿,青海諸臺吉見狀恐懼,有的倉惶逃亡,有的見大勢已去紛紛向清軍投降。率先向清軍投誠的是貝勒色卜騰扎爾、臺吉巴爾珠爾、公諾爾布彭蘇克及其弟納瑪罕等二幹餘人,年羹堯“赦其被脅從逆之罪,安插於西川口外”。及至雍正二年2月5日,除羅卜藏丹津之外,幾乎所有臺吉都聯名上=牿,派人到年羹堯軍前請求接受投降⑧。同時,貝勒羅卜藏察罕、臺吉彭蘇克汪扎爾兄弟、貝子濟克濟扎布、臺吉滾布色卜騰、納漢伊席等人來西寧投誠,年羹堯賞給茶葉大麥等物,仍令往口外駐紮。據稱,羅卜藏察罕等原來打算擒獻叛首阿爾布坦溫布,因故未果。2月8日,年羹堯令岳鍾琪、總兵官吳正安、黃喜林、侍衛達鼐、副將王嵩、宋可進、紀成斌等領兵六千,分兩路進剿。2月12日,嶽鍾琪等追擊至伊克哈爾吉地方,擒獲阿爾布坦溫布、巴爾珠爾阿喇布坦。14日,清軍在天城察罕哈達擊敗吹拉克諾木齊。19日,嶽鍾琪夜襲羅卜藏丹津營帳,羅卜藏丹津乘白駱駝逃往柴達木。清軍在追擊途中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及妹夫克勒克濟農藏巴吉查等。同時,盆蘇克汪扎爾追至烏蘭自克,擒獲吹拉克諾木齊、扎錫敦多卜及助亂之八臺吉。22日,兵至柴達木,擒獲臺吉藏巴扎布。羅卜藏丹津改著女裝從柴達木逃脫,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逃往準噶爾。3月1日,大軍凱旋。

清朝通過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及善後措施,加強了對青海以及甘肅、四川藏族地區的統治。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後,雍正在青海派駐辦事大臣,處理蒙藏民族事務,並派員往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的藏族地區勘定地界、清查戶口,實行幹百戶制度,又通過改變建制,將青海的重要地區直隸於中央,從而鞏固了清朝政府對青海地區的直接統治,也有利於進一步經營西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