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田野的一顿“粗茶淡饭”,四篓鲜鱼食材就地取,土辣椒最够味


老家早稻收获的季节,稻农们收获的不只有稻米还有稻田鱼。村民们把当地亘古传养的鱼苗连同水稻一起“种”在了稻田,因为水里有“鱼”这种生灵,于是稻农们不能往稻田里施用化肥,清一色让水稻“吃”农家肥、有机肥。

每年农忙过了,老家人就会在这些池塘里养上鲤鱼苗,等到插秧的季节,放到自家山上的水田里,让这些鱼儿在清冽的山泉水里自由生长。杂草、小虫、稻花,就是这些小鱼的食物。早稻成熟的时候,这些吃过稻花的鱼儿被称为“禾花鱼”,肥嫩鲜美,是这一带享有盛名的美食。

叔叔伯伯们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我,决定今天带我上山去烤禾花鱼,这让喜好新奇的我喜不自禁。但大伯说,这几天山雾太大了,太早上山的话,路都看不清,还是中午出发好一些。我不得不耐住性子等着时光的脚步一点一点挪动。


11点半的时候,一行人拎着集市上刚买的猪肉、腌制好的酸鱼、盛满糯稻饭的竹篓,浩浩荡荡上山去。

到山顶的时候小堂弟已经在田头等我们,他旁边放着满满四竹篓鲜鱼。这个憨厚的山里娃为了让我早点吃上烤鱼,悄悄提前了半小时出发,把田里的鱼儿全捉了上来。

山野里的烧烤工具大多就地取材、十分简单。在旁边一块早稻完毕、放干了水的田里临时垒起一个灶头,再到不远的泉眼里盛来一锅泉水煮上,就能做上一锅美味的酸汤鱼。捡来一些枯树枝点着,等它们燃尽,就是很好的炭火。

家酿的米酒甘美醇香,新打的稻米晶莹软糯,然而今天野炊的主角一定是禾花鱼。烤好的鱼吃在口中味觉层次分明,鱼鳞的口感像脆骨,鱼肉入口即化,没有丝毫的土腥味儿,即便不加任何蘸料,也能够吃出一丝甜、满口鲜;蘸上蘸水,辣椒特有的香辣味道和禾花鱼的美味就一起在味蕾上跳跃起来。

赤上双脚下到田里,用挖去底部的篓子往有鱼的地方一罩,就一捉一个准。短短一个下午的收获,长大后的我们常因世事浮躁,但是在心里始终隐藏着年少时的纯真,也许就单纯的隐藏在那一季捉稻花鱼的欢乐笑声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