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上萬、四點起牀準備,肉夾饃師傅成功有祕訣:吃苦是贏得收穫的開端

劉三風

今天看到了一段馬雲昨天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言的視頻推送。

視頻中,馬雲回憶了自己年輕時為了夢想,在北京做“北漂”的生活。為了省錢,馬雲選擇了住地下室,每天早上六點多起來擠公交車,而晚上往往一直到12點才加完班回家。

月入上萬、四點起床準備,肉夾饃師傅成功有秘訣:吃苦是贏得收穫的開端

聽了馬雲的話,我忽然意識,我們都知道他有錢,他會賺錢,很少想到,他的賺錢能力中,藏著他曾經吃過的所有苦。

有那麼些人,你覺得他好像是人生贏家,順風順水,或許是因為你只看到了他成功的光環,沒有看到他背後吃的苦。

創業過程中,馬雲曾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曾在三天內看幾十萬字的資料。他還曾坐大巴車去談項目爭取客戶,當車上的乘客幾乎都誰去時,他還在臥鋪上發著郵件。

曾經有個新聞說,白領懷疑街邊賣灌餅的老太太少給了雞蛋,老太太說,我月入過萬,怎麼會佔你一個雞蛋的便宜。

當時有些網友被“月入過萬”震撼到,沒有想到這麼不起眼的小生意收入竟然超乎我們的想象。

於是網友們熱議了一通。有的說小區裡賣麻辣燙的,一個晚上都能賺幾百上千,有的說賣煎餅果子也一個月收入過萬。最後甚至有人得出結論,乾脆別上大學,別當白領了,都去擺小吃攤好了,況且只要早上晚上出來擺一下攤,比坐辦公室自在多嘍。

可是擺小吃攤真的這麼輕鬆容易嗎?

《齊魯晚報》採訪過一位在濟南賣了25年肉夾饃的高師傅。老高60多歲了,他每天的生活大概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四點多,老高就得起床,和老伴推著小吃車到歷下區十畝園小區便民攤點準備開張。

接著生起爐子,熱上前一天下午熬製的肉。然後老高開始揉麵做饃餅。

月入上萬、四點起床準備,肉夾饃師傅成功有秘訣:吃苦是贏得收穫的開端

老高做的是早、午餐,6點到9點是早餐高峰,10點到11點顧客不多,11點半左右是午餐。下午和晚上都不擺攤,但並不意味著就無事可做,而是要在家裡煮肉。

早高峰時,夫妻倆配合,早高峰一過,腰不好的老伴就先回家休息,老高繼續堅守到中午。便民攤攤位有限,他和另外3個小吃攤輪換著共用兩個攤位。

說到擺小吃攤,老高直言:“一個月能賣1萬多元。確實比很多上班的年輕人賺得多,不過就是辛苦。”

那些認為擺小吃攤賺錢容易的,如果只是圖“月薪過萬”,而不考慮背後付出的辛苦,恐怕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有好的收穫。

要知道,別人比你成功,也許吃的苦比你想象的多更多。

《江西日報》報道過一位“勵志姐”黎燕萍,她用了21年時間,從一個貧困家庭女孩成長為3家連鎖超市、2家母嬰用品店的老闆。

黎燕萍1972年3月出生於銅鼓縣城一個貧困家庭。初中畢業後,她先後糊過火柴盒,售過車票,賣過日用品,做過筷子廠工人,當過服裝銷售員。

1997年6月,偶然的一個機會,黎燕萍看到一則電話亭轉讓啟事,觀察數天後花4000元轉讓了過來。之後,她除提供電話服務,還兼賣報刊、香菸。到了夏季,又擺上冰櫃,支起桌子,賣起冰涼粉、冰綠豆。

說起當初的辛苦,黎燕萍記憶猶新:“當時,每晚12點多才收攤,凌晨3點多就要起床熬綠豆湯,睡眠嚴重不足。有次因犯困,切菜時把左手無名指切傷了。”

辛苦終得回報,那年黎燕萍賺了4萬餘元,成為她的“第一桶金”。

1998年9月,黎燕萍競拍到銅鼓縣商業綜合公司的2間店面經營權。很快,她的恆泰小超市開張了。她既是收銀員、採購員,還要做導購、做倉儲,忙得一刻不停。

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每次到南昌採購商品,都深夜租車出門。每次十幾萬塊錢貨物,都是黎燕萍一件一件搬上車。第二天凌晨回到銅鼓,又要忙著下車、進倉、擺貨。”

2009年9月,黎燕萍開起了銅鼓縣第一家母嬰用品店,2014年11月又增開一家。恆泰超市到現在也開起了3家。

月入上萬、四點起床準備,肉夾饃師傅成功有秘訣:吃苦是贏得收穫的開端

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黎燕萍離不開“吃苦”兩個字,她說:“只有能吃苦,才能把事情做好。”“吃苦是福,付出心血和汗水,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沒有誰的成功是輕而易舉就得來的。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決定辭職寫作後,無論什麼選題都肯寫。寫了十年,吃了十年的苦,才成為“現象級”作家。

很多時候,看似是選擇了吃苦,實際上,也許正是我們贏得收穫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