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旺季到來 竹岔島上「女人當家」撐起一片天

旅游旺季到来 竹岔岛上“女人当家”撑起一片天

蝦虎車走過,香味誘人。

旅游旺季到来 竹岔岛上“女人当家”撑起一片天

在烈日下晾曬的海魚。

旅游旺季到来 竹岔岛上“女人当家”撑起一片天

島上家庭式餐館,多數都是“女人當家”。

原標題:高溫下,竹岔島上“女人當家”

持續高溫,當市民躲在空調房裡避暑時,孤島上的居民怎樣度過炎炎夏日?8月1日,記者乘輪渡登上位於西海岸新區四周被海水包圍著的竹岔島探訪發現,煮熟的蝦虎用車推,大蝦放在街巷上曬,成為這裡獨特風景線。更讓島外遊人為之詫異的是,炎炎夏日裡,女人在這裡撐起了一片天……

島上“女人當家”

高溫持續。

當52歲的漁民王斌迎著朝陽,到碼頭察看自家漁船時,他已是汗流浹背。“別看我們住的這個竹岔島的四周被海水包圍著,但還是熱。”王斌說。

身為家中的男人,這些年來,王斌已經習慣了與妻子每天的分工。當王斌早上出門時,他的妻子楊曉雲則挑著兩桶水向自家的菜園走去。“一天不澆水,小白菜、黃瓜和豆角等蔬菜就蔫了。”楊曉雲說。

王斌的老一輩是典型的漁民,到他這一代,只能算半個漁民了。“每年都有休漁期,休漁期是不能出海的。”他說,“漁業資源與早年相比,越來越匱乏,尤其是近海。”

在王斌看來,島上的漁民過日子,現在不能再完全靠打魚了。為此,生於竹岔島長於竹岔島的倆兒子成人後,離開島嶼前往島外工作。

眼下不能打魚,生活還要繼續。就這樣,王斌和妻子在家裡開起了一個漁家小餐館。燒菜,王斌不是妻子的對手。為此,楊曉雲乾脆接手經營餐館,而王斌則打起了下手。王斌說,“我們這個島上,好多家庭都是‘男漁女商’,‘女人當家’。”

8月1日,島上高溫襲人。

當楊曉雲將10桶淡水灌入菜園時,她已大汗淋漓。回家,經簡單洗漱,早飯後夫妻二人各司其職:王斌到碼頭去接從島外送到島上的物資,而楊曉雲則忙著在家擇菜,靜待客人前來就餐。

楊曉雲的餐館是個純家庭式的。楊曉雲的家在竹岔島的主要街巷上,夏天除了接待一些前來遊玩的散客外,餐館還會接待一些小型遊團。

“天熱了,來島上的遊客也多起來。”楊曉雲說。就在與記者交談的間隙,一個電話打到了楊曉雲的手機上。打來電話的是她島外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要求她準備一桌飯菜,中午12時以後將帶著10人乘快艇前來就餐。

接到這個電話後,楊曉雲打電話叫來了她僱的3名鄰居,這3名鄰居也全為居家婦女。隨著蝦虎、舌頭魚、鮑魚等海鮮的下鍋,陣陣香味飄出漁家小院,瀰漫小島。“這一桌光菜就要1000元,如果他們再喝酒,少不了1200元。”楊曉雲說,每年的6月到10月是島上餐館經營的旺季,幾個月下來能純賺10多萬元。

煮熟的蝦虎用車推

竹岔島又名雞鳴島、稽查島,由火山噴發形成,至今還有保留比較完整的火山口一座。隨著夏季的到來,這個總面積僅有0.38平方公里的小島,迎來旅遊高峰期。

早上6時30分,從西安來青島旅遊的代先生就帶著妻子和僅有5歲的孩子趕到薛家島輪渡站,等待7時前往竹岔島的輪渡。“我們聽說島上有個火山口,還有一棵百年菩提樹。”代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這是第一次來這個小島,來這裡就是想看看遺留下來的火山口和那棵百年老菩提樹。

這次出行,代先生一家並沒有準備遮陽帽、長袖衫。這些,碼頭上已經為遊客準備好了。幾個便利店不光開在碼頭上,還開在了村中。開便利店的就是島上的居民。代先生花了45元買了3頂草帽,同時又買了6瓶礦泉水用方便袋提著,開始穿過村中小巷,走向遠處的火山口遺蹟。

竹岔島村的夏季,相當一部分村民忙著接待遠道而來的遊客。

60歲的村民楊老先生掀開他的泡沫箱,向記者展示他打撈上來的野生螃蟹和海螺。楊老先生的老伴去島外的女兒家看孩子,靠島吃飯的楊老先生則開起了家庭餐館。

一陣熱浪襲來,一陣香氣撲鼻。當記者正為香氣的來源納悶呢,一名頭戴遮陽帽、上身著短袖襯衫的老婦人推著一車煮熟的海鮮,沿著村巷走來。記者發現,老人獨輪車上的筐裡放著煮熟的蝦虎和大蝦。陣陣香氣吸引著一些遊人上前圍觀。

“你們吃嗎?嚐嚐。”老人邊推車行走,邊笑問身邊遊人。

“我們若是都吃,還不得給吃沒了。”一名遊人笑說。

“嚐嚐,沒關係的。”老人說。

生活在竹岔島上的漁民離不開海,也離不開魚。海和魚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在海邊,一些漁民將養殖的小魚捕撈出海後,在陽光下暴曬。這些暴曬的小魚同樣成為島上一景。

在村中的一個小巷子裡,一名老婦人正將煮熟曬乾的大蝦收集起來,帶回家中冷凍。老人告訴記者,這些大蝦是家裡養殖的,他們每過幾天就捕撈一些煮熟曬乾,根據大小向遊人以每斤120元到200元的價格出售。

退潮海灘50℃

一名村民告訴記者,儘管島上有200多戶人家,但受自然條件所限,絕大多數村民已經搬出了島外,目前居住在島上的居民只有100多口。

“100多口人只是在夏季,很多居民到了冬季會搬到島外居住。”這名村民說,那時島上的居民會更少。

靠季節吃飯,已成竹岔島上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村中心,一些家庭旅館林立。楊老先生告訴記者,炎炎夏日他的主業是餐館,但在他的餐館裡還有家庭小旅館供遊客住宿。類似楊老先生一樣,靠男人開餐館的,在島上並不多見。“這裡開的都是漁家宴,女人會燒菜,多數是‘女人當家’。”楊老先生說。

而在另一個家庭小旅館,這家主人不但開旅館供遊人居住,還向遊人出租釣具。在這裡,不僅遊人可隨時在岸邊垂釣,連這裡的居民也會時常帶了釣具在炎炎夏日去垂釣。

四周被海水包圍,按理說這裡應是避暑佳地,但實情並非如此。在竹岔島與竹岔島東部脫島之間的海灘上,退潮後的海灘地表溫度在50℃以上,在竹岔島烈日下探訪的6小時裡,記者喝了足足5升加鹽的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