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喪事越辦越熱鬧,喪事喜辦到底有什麼說法?

單單仰望450


在農村近幾年來,有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喪事越辦越喜慶,越熱鬧,沒次村裡有老人沒了的時候,就會請來一些戲臺吹喇叭唱戲等等的團隊,氣氛無比的熱鬧,每次,辦喪事的時候我們小孩子都會去瞧一瞧,因為總是有小販來賣小零食,正和了小孩子們的口味。



為什麼喪事越辦越熱鬧呢?原本失去親人是非常悲傷的事情,而現在很多喪事場景都故意去辦的熱鬧起來,除了直系親戚送屍體埋葬期間,親人們要以淚洗面,表示悲痛不捨和對死者的愛之外,人們都刻意去做的像喜事一般。比如摔碗代表著“福壽”,戲臺代表著歡送,在棺材上貼紅色字帖,悼念的時候吹喇叭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表示對死去老人的追悼,對死者的孝順和愛戴,對死者生前的積德揚善表示傳頌讚美。

另外,在我老家農村裡,老一輩的人還是比較迷信的,認為人死後回到另一個世界享受天倫之樂,他們也總是告訴下一代人死亡並不可怕,所以比起死去化為烏有,不如相信老人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我們口中所說的親人死後能在另一個世界會過得很幸福,這也是一種希冀。


人的一生難逃死亡,只是早晚的問題,慢慢地人們從開始恐懼死亡,轉變為接受生命的結束,這也是說明人們心態更加可觀從容了,不過說到底,農村的喪事喜辦也象徵著人的一生要以歡慶結尾,也算不枉此生了吧。

感謝大家的觀看,有什麼想法可以跟我聊聊哦,另外,我還會繼續回答關於農村方面的問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點贊點關注哦。


生活巷


農村的喪事越辦越熱鬧,喪事喜辦到底有什麼說法?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我爺爺的喪事。當年爺爺去世時已是94歲高齡,是我們村裡最年長的,所以村裡人和親戚朋友們都說,爺爺的喪事要當做“喜事”辦 。即:一家老小披著紅裝、掛著紅聯,吹吹打打地給去世的爺爺送葬。


在我們老家農村裡,人的一生最注重三件事:生、婚、死!其中以“死”為大。孩子剛生下來,我們俗稱“祝米”客,只有相對較親的親戚才去,送雞蛋紅糖之類的禮物;結婚的時候,隨主人家的邀請親戚朋友都會去,送禮隨份子錢。

而人死了,除了主人家按親疏排輩“趕屍親”告知外,方圓幾個村的鄉親們和沒告知的親戚朋友們都會趕來,一是趕來幫忙,二是告慰死者,為逝去的亡靈送最後一程。

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老人超過八十歲為高壽,如果過了八十歲了才過世,就可稱之為喜。要操辦酒席給別人吃,也就是喪事“喜辦”。


死者壽衣的件數、質地必須注意,一般件數會在五、七、九單數,而絕對不能是雙數,雙數意味著將會死第二個人。材質上最好是綢子,因為“稠子”寓意著後代子孫人丁興旺。家人和親戚帶孝也有講究,子輩戴白孝,孫輩戴紅孝。

如果村裡哪家老人“喪事”“喜辦”,周圍很多人會專程前來敬香討“紅”,以期增壽。前來幫忙和燒紙錢的人家為討個“福壽”,會像主人家討要老人生前用過的碗,據說這樣可以沾老人長壽的福氣。後來慢慢演變為喪事“喜辦”的人家,會提前準備幾百只“壽碗”,碗麵上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字樣和壽星,除了留“福壽”外,還有“留後”的寓意。


紅色葬禮最隆重的就是百歲以上的老人,不僅棺材外表是用紅紙貼的,連棺材裡面死者所穿的衣褲、鞋、襪,以及所墊所蓋的都是紅的。因為很少遇上,所以紅喪禮不是壞事,而是喜事一樁,掛滿牆壁的悼文紀幛、輓聯全部用紅布製作。據老人講,“喪事”當做“喜事”意義很大,一是告慰死者,由於他(她)生前喜善積德,福大命大,才得高壽,是天大的喜事,值得慶賀;二是說明子孫後代懂得孝道,給老人頤養天年,值得表揚和傳頌。

當然,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喪事”當做“喜事”雖然各有說法,但我還是提倡“厚養薄葬”,趁父母還在,請多陪陪老人,給他們多點孝愛!

我是花腰妹,來自雲南民族山區,如果你想了解山區農村,體驗民族風土人情,請關注我!花腰妹願和你一起分享!


花腰妹


我家就是農村的,可能因為我們那裡的習俗不一樣吧,但是也確實有一些家庭辦喪事的時候沒有那種悲哀的氣氛,在我們當地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我家是安徽的,大別山裡,我們那裡辦喪事有的時候也叫做“白喜事”,我想當你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這樣的喪事就屬於你提到的喪事喜辦。不過在我們當地喪事喜辦一般都是有條件的。

那麼符合什麼條件的喪事可以喪事喜辦呢?在我們那裡主要是這兩種情況。

第一,到了一定歲數自然死亡的人

我記憶裡的第一個喪事就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村以為多歲的老奶奶去世了,家裡晚輩很多,辦喪事的時候,感覺很多人都沒有那種悲傷的感覺,我爺爺當時告訴我,這是白喜事,因為老人家歲數大、又屬於正常死亡,可謂是壽終正寢,吃完飯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飯碗帶回家了,聽爺爺說這個叫做偷壽。對於這種死亡的老人家,家裡親人一般都不會特別悲傷,所以就有了白喜事的說法,操辦的時候也就沒有那樣悲哀了。

第二,到了一定歲數,久病纏身的人

在農村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家裡有老人久病纏身,長年臥病在床,大小便失禁,全靠下輩服侍,這樣的人在農村人看來屬於非常可憐的人,甚至很多人都說“到了這個樣子還不如死了享福”,所以這些人去世了,家人也不會特別傷心,因為老人終於不用受罪了。這種喪事也是喪事喜辦的。

如今的人們已經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像我們那裡甚至還出現了樂隊,家裡老人去世的,子女們花錢請樂隊,弄得確實很熱鬧,但在我看來,有些人去世後喪事被辦成喜事,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恐怕也不會開心的吧。


醉美皖西大別山


不要單說農村,追溯到上四代,能有幾個是城市的。其實城市和農村一個樣,只是城市的喪事簡單化了。

農村是條件夠,老人過世,喪事喜辦,後人表表孝心,所以一直被延襲下來了。

農村人老了,家人齊聚,對床燒紙,意識是給亡者上路的冥資,同時請道士燒個轎子,引亡者上路。

第二步,井水煮紫蘇燒熱水,幫亡者洗澡更壽衣,古稱香湯沐浴,整裝入柩。

第三步,吉時入殮,就是抬起亡者來放入棺材,鳴金開鑼,煙花齊響,叫做上材。兒子的內子內子脫下放入亡者身上。

第四步,家人披麻戴孝,朝夕哭靈拜奠,每天上米飯和三牲酒禮敬奉之。

第五步,寫對聯橫幅,黑底白字或者白紙黑字,天動地哀,悽風苦雨之佈置,又請道士做道場,意思是,幫亡者開解思想,消除他的憂愁顧慮,讓其安心上路,不要留戀塵世,同時通過唸經禱告,幫其打通黃泉路上所有關卡,讓亡者少受折磨,直達明殿。

第五步,吉日良辰安葬國山之陽,看好時辰,抬棺出堂屋,清掃庭室,一般是八人抬起,一路鞭炮喧天,哭聲搶地,號曰送亡者歸山,孝子賢孫跪拜親視棺木入土,封好龍門,立碑做念。

再有就是復三,頭七二七三七,亡者返家探望,最後亡者直接進入陰間,是輪迴轉世還是永不超生,就看其生前的修為了!

至於還有些插曲節目,例如,學朱熹夫子的打八卦燈,家祭客祭,唱繞棺歌,唱夜歌等等是有很多講究的,你信不信,反正越是大戶人家越信,這就隨你了?



再個各地風俗習慣盡有不同,歡迎交流討論!




對聯論壇


主要有三點,第一點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比過去好的多,以前不要太早60年代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怎麼給故去的老人大操大辦。 第二點現在農村攀比之風,越來越嚴重,今天你買摩托明天我就買汽車,實際在農村要不做生意花幾萬買車確實不值,有點跑題了。現太農村喪事大操大辦,一部分是攀比造成的,今天你家的席上有碟和碗有18個,明天他家有事就變成24個了,你家請嗩吶,明天他家就請跳舞的,攀比之風剎不住,鋪張浪費就會越嚴重。 第三點人的虛榮心在作怪,認為自己為父母喪事辦的越隆重越熱鬧,別人就認為是大孝子,也說明自己有錢,臉面上也好看,其不然這就民間的一句順口溜 “死後殺豬宰羊,不如生前給端碗熱湯” 有好多有錢人,為他的寵物狗寵物貓花大錢買這買那,而他的父母卻在那受苦。也不去看看,父母死後又是請跳舞又是請唱歌的,好不熱鬧,其實這些人也有想借喪事發一筆橫財,平時不聯繫的,不怎麼熟的都請到收份子錢,老人養兒養女是為了啥?是想到自己老了有人說話,孫男娣女一大片為膝打鬧,而不是死後多風光的下葬,再是厚葬他們也不知道了, 我寫的也不好,只是把我自己的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了,請大家見諒,指教,謝謝大家!


海闊任你遊2


【農村小夥一枚,熱愛農村生活,喜歡分享農村的點點滴滴,歡迎關注我】

在農村,對於喪事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喪事喜辦。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這是古時候有的一個說法,人的平均壽命比較短。因此,那把70歲上的人死了之後稱為喜喪。

現在呢,這個風俗延續到現在。但是由於經濟條件的發展,人的壽命也提高到了80歲。因此,這個西桑也跟著提高到80的年齡上。

把喪事當成喜事兒來拜的人普遍認為:喪事喜辦,可以表現出一家的,人丁興旺。辦的排場越大,來的人越多,以後家庭的發展就越來越順利,因此導致喜事喪辦的儀式延續到現在。

其實對於喪事來說,死者為大。在喪事上進行喜事的儀式,可以說是對死者的不敬。這種喜事三班的陋習應該摒棄,時至王顧之後應該舉行正規的悼念儀式,之後入土為安,這樣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

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呢?換在文章下不留言進行交流,順手點個贊支持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