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行文之前,我們先來看兩條時間軸: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看完時間軸,我們不禁會問,中國會不會步日本後塵呢?這裡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情況。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隨後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從1950年到1973年的23年裡,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的增速在10%左右,這樣的經濟奇蹟,也就只有中國可與之媲美。崛起之後的日本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成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外匯儲備也在1987年達到世界第一。隨著日元升值,日本企業、民眾開啟了瘋狂的海外購買狂潮,從象徵美國財富地位的洛克菲勒中心,到環球影業、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再到各種藝術品、奢侈品……如果你比較關注中國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情況,你會發現這十年來的中國與當年日本的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今的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自2008年之後中國的企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海外併購狂潮,中國的民眾在國外購物時更是一擲千金……但是,崛起之後的日本由於在經濟上挑戰了美國的霸主地位,遭到了美國無情的打壓,從1960年到1990年,日美貿易摩擦不斷,持續了30年之久,紡織品、彩電、鋼鐵、汽車、匯率、半導體,這些領域成了貿易摩擦的重災區。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但是,由於日本對美國的依附地位,每一輪的貿易摩擦都以日本的妥協而告終。但是,妥協並沒能讓日本躲過國運衰落的宿命,1990年的股市崩盤和1991年的樓市崩盤使日本經濟徹底墜入低速增長甚至零增長的軌道之中。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日本從經濟上挑戰美國霸權,最終失敗,國運就此衰落,而另一個國家,蘇聯,則從經濟、政治、軍事三個層面同時挑戰美國霸權,且

未曾妥協。為了在經濟上對抗美國及盟友而成立的經濟互助委員會;為了在軍事上對抗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而成立的華約組織;政治上則帶領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鬥法。然而,結局卻是以國家解體的失敗命運告終。今天,取得了4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中國也有了在經濟、政治、軍事三個層面同時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實力。雖然中國一直對外宣稱和平崛起,永不稱霸,但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讓西方國家對中國存有戒心,從央視出品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到其眾籌拍攝的《厲害了,我的國》,無不彰顯著國家對於強大的追求。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是美國塑造的,也是有利於美國的,但是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前的經濟總量排名第10,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的1.8%,到現在總量排名第2,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的15%,創造了中國奇蹟。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中國如此飛速的進步對美國來說是個意外,而《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規劃一旦實現,將直接衝擊現有的國際秩序,因為在現有的秩序裡,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掌握著各種高新技術,佔據著產業分工和價值鏈的最高位置,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則只能從事低端製造,賺取微薄的利潤,更落後的國家甚至只能靠出賣原材料維持生計。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在美國看來,《中國製造2025》一旦實現,則意味著中國與美國一樣佔據著各類高新技術領域的領先位置,將會對美國構成極大的競爭,威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一帶一路戰略更像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如果中國在與沿途國家的合作過程中將技術轉移給了那些發展中國家,這對發達國家來說更是在製造大批的競爭者。歷史上,在老大覺得老二挑戰了自己地位的時候,都會毫不猶豫的打壓,古代的斯巴達與雅典,一戰之前的德國與英國,以及前述的日本、蘇聯與美國。

面對美國的貿易制裁,從國內目前的輿論來看,主要分成了對抗與妥協兩派,而官方的態度,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堅持對抗,以打促談,頗有抗美援朝時期中美邊打邊談的作風。美國剛開始威脅要對中國提高關稅稅率時,外交部的發言一改我們對外交部的傳統印象,因為我們之前早已習慣了外交部的“嚴正交涉”“強烈抗議”,而如今外交部的發言卻畫風突變,換成了“奉陪到底”。昔日鄧公提出的“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思想,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或許進入了“有所作為”階段,抑或已經被捨棄。但是,改革開放的國策卻是一直被強調和踐行的。不幸的是,美國突如其來發動的貿易戰,對中國的開放造成了阻礙,《中國製造2025》所列的十大領域,也成了美國在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中重點打擊的領域。更早之前,美國曾利用“301”條款對中國的知識產權領域進行了5次威脅,迫使中國與美國達成3次新的《知識產權協議》,就連美國的盟友日本則也曾被威脅過3次。其他國家,包括歐盟也曾遭到過美國的經濟打擊。

但從各國與美國的經濟鬥爭歷史來看,無論妥協還是對抗,只要對美國構成了威脅,無論威脅是來自於哪個領域,美國都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打壓,直到你喪失繼續挑戰它地位的能力時為止。對抗,會引來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甚至制裁;妥協,則有對方得寸進尺的危險。眾所周知,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實際是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開始的,而回顧歷史,1840年,為了與中國做生意,英國不惜發動戰爭打開中國國門;1994年,為了與世界做生意,中國開始了艱難的入世談判;2018年,為了打擊中國重塑對美國更有利的全球秩序,美國不惜斷絕與中國的生意往來。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國運盛衰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這是一個考驗國人智慧的問題,它不僅需要考慮國家外部的經濟、政治環境,還要考慮國家內部的經濟形勢、經濟政策。要知道,日本如果不是對內實施了錯誤的經濟政策,或許不會失敗,而中國國內目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也讓我們做選擇時多了一分憂慮。敬請期待下一篇文章《為有犧牲多壯志——改革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