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憤怒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家長

讓人憤怒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家長

這幾天被熊孩子在公交車上被暴打的視頻刷屏,一個7歲男童挑釁地連續用腳踢旁邊的男乘客,男乘客一把抓起孩子怒摔在地,往孩子頭部連踩三腳,孩子當場癱軟。

很多人譴責男乘客不應該動手,我也覺得無論如何不能以暴制暴,特別是一個成年男人不應該用如此激烈的方式對待一個7歲男童,孩子有錯,但罪不至死。

近年來熊孩子的“光輝事蹟”屢屢被爆:

——嫌外面施工聲音妨礙自己看動畫片,一住8樓的10歲男童用小刀割斷了樓外施工者的安全繩

——因為沒有吃到陌生女孩手中的雞排,將對方推下地鐵站

——在電梯裡撒尿,導致電梯停運

以上這些已經遠遠超出了惡作劇的範疇,而是直接威脅到他人的生命安全了,這些熊孩子的所作所為讓人憤怒,讓人恐懼,然而遺憾的是,熊孩子都未成年,無論是法律還是道德都拿他們沒辦法,家長一句“還是小孩子”就可以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熊孩子家長的心態也很有趣,當孩子觸犯他人利益時,要麼裝聾作啞,要麼推波助瀾,只要自己孩子不吃虧,別的無所謂。簡而言之,自己把孩子當祖宗,其他人也必須把自己的孩子當祖宗,否則就是“和小孩子一般見識”。

中國人講究尊老愛幼,我個人反而更推崇西方的人人生而平等,無論成人還是老幼,每個人都有作為公民的基本的權利,也有遵循社會秩序的義務。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不能倚老賣老倚小賣小。

孩子小的時候缺乏判斷和自控能力,家長的責任尤其重要,平日裡要盡到教育的義務。如果孩子的行為影響了他人,家長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制止並加以教育,同時向當事人真誠道歉,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現在社會,人們更加開放更加包容,但是當自己利益被侵害時,熊孩子家長還不以為然,人們心裡的憤怒就被點燃了。

  • 一個朋友新家裝修完畢請親戚朋友過來暖房,結果親戚的8歲兒子拿著水果刀在新買的真皮沙發上劃了長長的一道口子,親戚雖然道歉了,但朋友心裡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既心疼錢,又心寒親戚輕描淡寫的態度。

  • 一個同事在家裡請客,兩口子在廚房做飯,結果朋友的4歲女兒滿客廳亂翻,把抽屜裡的物品全部倒出來鋪了一地,同事想阻止已經來不及,朋友雖然略表歉意,但笑笑說這孩子就喜歡翻東西,還說育兒書上說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欲……同事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和朋友來往了。

  • 還有一個朋友報團旅行,團裡一個8歲的男孩經常發脾氣,一會兒說早飯沒吃飽餓了,一會兒說走路太多累了,而且大喊大叫,當媽的不但不管束,還要求導遊先滿足兒子的需求。兒子餓了就要立刻找飯店,兒子渴了就要立刻找水喝,視全團其他遊客為無物,本來好好的旅行被熊孩子和家長攪得雞飛狗跳。

以上都是我和周邊朋友同事經歷過的真實故事,說到底,讓人憤怒的還是家長的態度。

我自己也有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教育孩子本身也是很主觀很私人的事,但作為公民,有一條底線必須遵守,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損害他人利益,否則就不要把孩子帶出門,或者不要把孩子帶到公共場合。打個比方,就好像養狗,如果狗狗足夠乖巧聽話,可以出來溜。如果狗狗喜歡咬人,主人又無法管束,那就請不要帶出門,以免傷人。

當孩子特別小不懂事的時候,如果哭鬧或者生病,大家多少都能理解。

但如果孩子已經有基本的行動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肆意影響他人,家長還聽之任之,大家就無法理解了。

家長如果愛孩子,請盡到教育的義務,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熊孩子,不要在孩子犯小錯時冷漠自私地聽之任之,否則社會會教育他,而且會以更加激烈更加慘痛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