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

退休好時光


熊貓的叫法是誤導,貓熊才是它的本名,但熊貓叫慣了,也就懶得改了。英文名panda,胖達,也很符合它圓滾滾每天賣萌耍酷的造型。

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對,您沒看錯,這萌貨屬於食肉目,熊貓的祖先和熊一樣都是食肉的,但由於生存環境的變化,它們適應環境進化,成了現在吃素的熊貓,鮮嫩的竹子才是它們的最愛。通過熊貓,也可以看出吃素並不一定能減肥。

熊貓是我們的國寶,目前僅分佈在我國的陝西,甘肅以及四川的山區。由於適應生存的空間減少,食物來源單一,也就是竹子,其生存環境要求很高。還有就是大熊貓屬於佛系動物,只喜歡玩耍賣萌,對來一炮的興趣很低,熊貓寶寶的存活率也很低,這些都導致它們瀕臨滅絕。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大熊貓享有國寶的生活待遇,各個國家也都想租借大熊貓去他們那裡賣萌耍酷,但畢竟熊貓不是寵物,為了延續種群,還是需要圈養外遷到大自然中去,希望我們的子孫還能有幸欣賞到這圓滾滾萌萌噠的可愛胖達。


量子實驗室


大熊貓作為國家的國寶,也是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其實會有很多人有這個疑問,到底身為國寶的大熊貓是熊還是貓呢?它又是屬於哪一種動物呢?

大熊貓的歷史其實有很長了,大熊貓至少在地球生活了800萬年;據瞭解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野生大熊貓已經不足1600只,是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


對於大熊貓的分類,其實糾結了很久,在最開始大家是在究竟將大熊貓分在熊科或是浣熊科,但是到了80年代之後,呼聲最高的就是大熊貓科,也就是說這是獨立的一科。


在歷史中,大熊貓被叫做白熊,到了1869年的時候,四川寶興縣得到了這種標本,將大熊貓稱為了黑白熊。

而社會呼聲最高的也就下面的這三種,分別以大熊貓為貓科、熊科、大熊貓科進行了分析

大熊貓應該被分為是貓科

長久以來,由於不瞭解大熊貓名字的來歷,就自然地將它與貓科動物聯繫起來。其實,大熊貓與貓科動物的特徵相差很遠很遠。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羅桂環解釋說:“大熊貓和貓科沒有多大的親緣關係,很多科學依據表明,大熊貓的DNA序列更接近熊科。” 

大熊貓應該是屬於熊科

眾多的國外學者熱衷於把大熊貓化歸為熊科動物。

在國外,它的英文名稱是“貓熊”或“巨貓熊”,德文和俄文的名稱是“竹熊”。法國動物學家熱爾韋在1870年通過對大熊貓顱內型、腦外形、頭骨、齒型、聽泡、耳骨、腎、血清、足型、尾的長短研究,提出大熊貓屬於熊科的觀點。

這種觀點得到很多科學家的認同。

獨立大熊貓科

20世紀中晚期,西方學者推導出大熊貓是從熊類中分離出來的。

目前很多學派仍然堅持大熊貓屬熊科,稱大熊貓是一種高度特化了的熊類。

除了上述兩派,學術界還有持第三種意見的人,他們主張大熊貓既不隸屬於熊科,也不隸屬於浣熊科,而應該建立一個與熊科和浣熊科並列的大熊貓科,這個科中只有大熊貓1種,持這種意見的人我國的學者佔了多數。

這是因為大熊貓無論與熊類還是與浣熊類相比較,都有很多差異,判斷這些差異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皮總個人認為既然大家都這麼難分伯仲,其實單獨分出一個大熊貓科也是蠻好的,一方面方便大家記憶,另一方面也是對大熊貓身份的一種承認。

更多精彩寵物故事,盡在WX公眾號:皮皮寵PPPet(🔍WX搜索:petyoo)


皮皮寵PPPet


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大熊貓的學名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也就是說“本質類似於熊,而外貌卻相似於貓。”嚴格地說,“熊貓”是錯誤的名詞。這一“錯誤的答案”是這麼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慶北碚博物館曾經展出貓熊標本,說明牌上自左往右橫寫著“貓熊”兩字。可是,當時報刊的橫標題習慣於自右向左認讀,於是記者們便在報道中把“貓熊”誤寫為“熊貓”。“熊貓”一詞經媒體廣為傳播,說慣了,也就很難糾正。於是,人們只得將錯就錯,稱“貓熊”為“熊貓”。

據科學家考察,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體形比現在的熊貓還要小,此後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

儘管大熊貓看起來與世無爭, 但在它的棲息領域裡, 還是有一些與它們為敵的動物, 如金貓、豹、豺、狼、黃喉貂等, 但是它們主要是襲擊大熊貓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 因為年輕體壯的大熊貓依然“武藝高強”, 它們繼承了先祖始熊貓的兇猛性情,一旦被激怒就會勇猛還擊。它們用自己的大掌去打擊敵人, 也會用健壯的身體去撞擊敵人。豹和狼遇到強健的大熊貓也很害怕, 只好繞道而行。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熊貓是熊還是貓?

首先熊貓毫無意義是熊科類,大熊貓亞科,屬於食肉目的哺乳動物,也是公認的全世界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其實在上世紀針對熊貓的分類也是糾結了很久,最開始大家認為其到底是分在熊科還是浣熊科?

到了20世紀中期很多西方學者認為大熊貓應該從熊科中獨立出了,成為一門新科目!學術界也多數人也認為如此!所以一直到了80年代後,由於呼聲最高的不是熊科也不是浣熊科,所以正式確立了一門全新的獨立的一科,大熊貓科!

之後又有人產生不解,大熊貓是貓科呢?還是熊科?

其實認真觀察的話大熊貓與貓科動物特徵還是相差很遠的,不單止是外形特徵,就連專家通過測序DNA也發現大熊貓的DNA序列更加接近於熊科!而且這種觀點也是得到了眾多的科學家認可的!





大熊貓名字怎麼來的?

關於熊貓名字的由來,其實很早就有了!

早在19世紀時期,一位來華傳教的法國神父得到了一隻熊貓的毛皮,非常開心,於是便寄回巴黎的自然博物館裡收藏,並且鑑定為新型物種,然後就將其介紹於世人!當時取名字的時候用了通用的拉丁文,按照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似貓足獸的熊",於是中文名就譯為"貓熊"!

至於"貓熊"如何變為"熊貓"?情況是這麼來的:

後來在解放前的重慶博物館中,展示了貓熊的標本,在說明牌上寫著"貓熊"兩個大字,而當時習慣用直書,直書的念法是自右向左讀的,所以人們就誤認為是"熊貓",而且後來念著念著就習慣了,感覺更好聽不拗口,所以乾脆就直接後來稱之為"熊貓"了!



關於熊貓的科普知識:

  • 大熊貓在地球上至少已經存活了800多萬年了!
  • 大熊貓被譽為"活化石"以及"中國國寶",同時還是世界自然基金的形象大使!
  •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的山區地帶!



最後,望採納!喜歡的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我喲!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讓更多人知道你!謝謝!


科學無處不在



熊貓是熊,不是貓。

熊貓,又叫大熊貓,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哺乳動物。 在四川雅安,當地的村民叫它花熊,歪果仁進來之後給翻譯的名字叫貓熊,熊貓又分大貓熊和小貓熊兩種。清朝時第一次舉辦對外展覽的時候,牌子上寫了中文英文兩種文字,歪果仁按他們的書寫習慣從左向右寫了貓熊兩個字,但國人按自己的習慣從右向左讀作熊貓,這個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後來也沒糾正。

大熊貓最初是肉食性動物,由於生活環境和進化的原因,現在以食用竹子為主,但它的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而且咬合力相當驚人。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八百萬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大熊貓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震長


關於大熊貓的分類,生物學家們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他們有的把大熊貓與熊一起列入熊科,有的認為它與小熊貓一樣屬於浣熊科,有的又把它獨立地列為大熊貓科。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從大熊貓的形態解剖、化石材料、行為生態等多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又從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方面進行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的認識。 熊學派認為大熊貓是一種特化的熊。大熊貓與熊類在許多主要的方面都十分相似,如外形、大小、尾巴、牙齒結構、顱型、頭部血管

的排列等,特別是血清學和免疫學試驗,均表明大熊貓與熊類的親緣關係比浣熊類更近。由於大熊貓的牙齒與兩類古老的熊類,即生活在上新世的印度熊和生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的郊熊更為相似,所以它們可能有著共同的祖先。 浣熊學派則認為大熊貓與小熊貓十分相似,例如它們都分佈於同一地域,都以大量的竹子等植物為食;臉部都有黑白花紋、四肢都是黑色、齒冠上的齒突較多、頭骨厚重、掌上具有由附加的籽骨所組成的對握結構等。小熊貓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淙熊科的動物,因此大熊貓也不過是一種大型的浣熊,是由近似小熊貓的祖先急速大型化的產物。一隻小熊貓只要褪去身上的鏽紅色,身體按比例增大,尾巴由於失去功能而退化,就變成了大熊貓。 除了熊學派和浣熊學派,學術界還有持第三種意見的人,其中很多是我國的學者,他們主張大熊貓既不隸屬於熊科,也不隸屬於浣熊科,而是應該建立一個與熊科和浣熊科並列的大熊貓科。這是因為大熊貓無論與熊類還是與浣熊類相比較,都還有很多差異。大熊貓與熊類不同,儘管它依然屬於食肉目動物,也可以以肉類為食,但實際上卻只以取食竹子為主,而且也沒有像某些熊類那樣的冬眠習性。此外,大熊貓在交配的時候所發出的連續叫聲也與熊類交配時發出的吼叫不同,因此大熊貓完全可以獨立為一個科。 不過,大熊貓的確在外形上更接近於熊類,在它的原產地,當地人叫它“白熊”或“花熊”,在國外,它的英文名稱是“貓熊”或“巨貓熊”,德文和俄文的名稱則是“竹熊”,所以它正確的中文名稱似乎應該叫“大貓熊”,而且在許多學術性刊物中也確實是這樣來稱呼它的。那麼為什麼人們都習慣叫它“大熊貓”呢?關於這個稱謂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解釋:大熊貓被發現以後,早年在
重慶北碚展出時,其名牌是按照現代漢語的寫法,從左到右橫書,而當時的人們卻還大多仍習慣於從右向左讀,所以將“貓熊”誤讀為“熊貓”,以致以訛傳訛,並且流傳開來。


出題工作室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


貓科動物,即Felidae,是一種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屬食肉目,生活在除南極洲和澳洲以外的各個大陸上。如今人們將它們分為5個亞科,即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inae)、猞猁亞科(Lyncinae),劍齒虎亞科,共36種。知名的成員有包括如獅子、老虎、豹、美洲豹、美洲獅和獵豹等大貓,以及其他如猞猁、獰貓和短尾貓等野生貓。是高超的獵手,其中大型成員往往是各地的頂級食肉動物。

演化過程

已知現今世上有41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源自一千八百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些物種源自於亞洲,且經由陸橋散佈至各洲去。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WarrenJohnson和StephenO'Brien對粒線體基因和細胞核基因所做的研究,確定了貓的祖先在利用白令陸橋和巴拿馬地峽做了至少10次洲至洲的遷徙(雙向)之間,演化出了八個主要的世系。其中,豹屬是最古老的,而貓屬則是最年輕的。他們估計大約百分之六十的現存物種是在最近的一百萬年內演化出來的。大多數的貓科動物有18或19個染色體倍性。新世界(中南美)中的貓有18個染色體倍性,這可能是導因於兩個較小的染色體結合成了一個較大的染色體緣故。

貓科動物最親近的親戚被認為是麝貓、鬣狗和獴。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一種基因異常,使得它們嘗不到甜味。

當代貓科動物共有3個亞科,貓亞科、豹亞科、獵豹亞科,共41種.

因為大熊貓有42條染色體,多於貓科動物的38條染色體,因此大熊貓不是貓,而是熊。大熊貓比現今的貓科動物更為古老。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所以,是熊不是貓哦


杭州慶寶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7a5000348265e95a12d\

退休好時光


熊貓不是貓,龍貓亦不是貓,更不是龍,是鼠。本尊才是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