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路,如银杏一般生息

作者 崔晓凡

李云胜

银杏,据说是最古老树种之一。它从远古时代便生长在大地之上,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而依然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在合肥,就有一条以这种活化石的名字命名的道路——银杏路。仿佛呼应了它名字的原主人,在被刻上路牌的那一刻起,便十数年如一日地自然而茁壮地成长,直到今天,它已经走向成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一、

银杏路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全长约1.5

千米,东西两端分别连接集贤路与香樟大道,道路中段与科学大道交错,并由此路口被分为景致与生活截然不同的两个路段。

银杏路,如银杏一般生息

全年道路交通流量大,道路两旁则交错分布着南、北兴园小区、上铁·银欣花园、华地紫园等诸多居民小区以及君子兰集团、英科智控等大型公司。

由银科路口往西的路段,主要由充满都市气息大公司的工厂以及华地紫园小区及其商业店铺构成,而往东的路段,则是布满人间烟火的兴园等小区在路边一字排开几乎绵延半个路段的特色商业街。

在同一条路上出现两种不同风格的景致,也是有其原因的。

居住在北兴园小区的孙大爷告诉我们,东边的小区基本都是安置回迁户,建成的时间相对较为久远,因而看起来要更具生活气息;而西边的华地紫园则是靠近大公司,基本都是年轻人在居住,因而开发得更具商业气息。

被问及如何看待这种差异时,孙大爷呵呵一笑,说道:“这也挺好。老年人更喜欢住兴园这边,原来双墩、油墩、山新大队的,都在这里,大家熟悉,也聊得来。年轻人嘛,让他们住这里不方便也不习惯。反正都在一条路上,随时能过来看看我们,这就够啦。”

二、

银杏路虽然东西两侧风格迥异,但却并没有因此带来任何的隔阂。

银杏路,如银杏一般生息

人们在同一条道路上来来往往,或往东拜访亲戚,探望父母,或往西看看儿女,见见孙子。比起强行将二者混杂一气的不伦不类,这种规划既有格式美也讲人间情,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很和谐地交汇着。

王阿姨也是回迁户的一员,现在在做早餐车的工作,而她平时的工作地点正好是在银科路口边。

我们见到她时,正是上午九点半左右,她正在收拾早餐车,准备回家。了解我们的采访意愿后,她干脆地放下手中活儿,兴致勃勃讲述起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所见所闻与所感。

“我是2002年的时候回迁到这里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条路就叫银杏路。”王阿姨说道。

“那时这里可不像今天这样,什么都有。当时这边就只有居民居住的房子和很少的商户。你看,那边商户前面的水泥地,那时候根本就没有,都是菜园子。农民到哪儿都抛不下菜园子。”

王阿姨露出怀念的表情,接着说道:“后来啊,这边逐渐发展,东边出现了不少的路边摊,之后越来越多。摊贩一多,就有安全和市容的问题,于是就整改,我记得是2013年开始的整改,到了2014年就完成了。而且当年还进行了招标,路北边也都入驻了商户。就这样,逐渐繁荣起来了。”

我们接着向她询问生意如何,王阿姨开心地说,其实她做这一行只有大概一年半时间,但是觉得这份工作不仅稳定,还很开心。

“我每天早晨大概五点多就到这里,上班族、学生、老人,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面,一来二往也就成了熟客,做起生意来也就很开心。大概八点多一点,就能把东西卖完。最近天气变冷,我觉得顾客要是早起能吃到热乎的早餐,肯定感觉不错。”

据了解,光是在银杏路边,像王阿姨这样的早餐车就有5辆。她们的工资也许不高,但是却从事着能够给别人带去温暖的职业。给冬日的银杏路,注入了深入人心的温暖。

三、

说到商业街,就不得不去看看这道银杏路边的靓丽风景。那是由许许多多小店面连接而成的长龙,而其贩卖商品的品类之丰富,让人想起正规的百货商场。

银杏路,如银杏一般生息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吃到可口的一日三餐,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你可以吃到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餐点。

这要归功于住在这里的不少外地商户,他们不少都是租住在这里,然后一展身手,做起生意。

没有整改以前,安全问题往往为人所诟病,但是整改之后,商户们都明白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外观形象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站在马路对面看过去,店面相连成一条长龙延伸至远方,头顶上都是形式统一的店名招牌,看起来颇有一番恢宏气势。

据兴园商业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计划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模仿罍街的样式,让这里的繁华程度再上一层楼。

除了食品,日用百货也是应有尽有,还有老北京布鞋这样的服装店。

商户储先生告诉我们,他们这些商户,不管是回迁过来的还是外地的,都从这种统一的规划中受益匪浅。

“以前哪有这种意识,都是各搞各的,脏乱差不说,有时还有不良竞争,吵嘴的声音天天有。亏了这个规划,让大家都闭了嘴。”

不仅如此,他还夸赞了城管局的工作:“看到西边路旁的铁栅栏了吗?那时上上个月城管部门弄的,说是保护绿化,依我看,不仅是这样,还防止了一些人直接出门横穿马路,这才最重要。”

银杏路的果实,既有商业开发上的成功,也有人文情感上的关怀。

银杏路,路如其名,正在跟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