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未來會站在美俄哪一方?爲什麼?

為君仗劍弒天下789





我的看法是,印度未來會在更大的程度上跟中國靠攏,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跟中國保持一致,以謀求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大國+鄰國的共同發展。但這並不等於是提問中所說的那種推斷,就是站在中國一方了,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不會再回到上世紀50年代短暫的兄弟般的親密狀態。而且,隨著印度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逐步強大,加上又是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的身份,它的獨立性就會更強,則這種特別與某一方發展親密有加關係的可能性就越小。

認為印度只能在美俄兩國之間選邊站,是過時的看法和推斷。自冷戰結束後,印度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開始實施大國全方位外交。莫迪政府上臺後,總體可以說是高度重視印中關係,在洞朗事件過後,雙邊的高層會面頻繁,印方也更多意識到了和中方保持發展良好關係的重要性。同時,印度仍然也優先發展和美國的關係,因為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這個自稱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人口)沒有不和美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理由。另外,鞏固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也是印度外交的重點。


人稱黎叔


印度在未來會站在美俄的哪一方,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後,冷戰結束以前積極交好蘇聯。哪是印度因為也是從殖民地身份過來,是第三世界國家。雖然印度實行的是議會民主制,但是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思想中有嚮往建立一個社會主義類型的社會理想,所以印度對待西方老牌列強,還是有一種反帝意識和看法的。

希望效仿學習蘇聯的社會制度,來借鑑改造發展印度的社會。不過在世界冷戰幾十年的過程中,印度既不在政治上完全倒向蘇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對世界霸權。印度花了很多的精力聯合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創建全世界不結盟運動,走世界政治第三條道路。目的也就是保持自己國家真正的獨立,不加入其它的政治集團和軍事組織。

現在回過頭來看,不結盟運動相對來說印度做得還是認真的。不結盟運動簡而言之,就是不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任何一方結盟,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從六十年代開始,發展到有120個成員國,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而該運動的發起人正是印度總理尼赫魯和埃及總統納賽爾,以及南斯拉夫的鐵托總統。以及由於冷戰的結束,不結盟運動也進入了低潮,影響力也日益縮小。

現在世界上沒有勢均力敵對立的二大政治陣營,就是美國與歐洲有一個北約,而俄羅斯現在並沒有可以依靠的軍事組織,幾乎是與美國單打獨鬥。俄羅斯在美國西方的圍逼下,沒有退路作出了針對性的強勢反擊。進入新世紀,世界也已經翻過了新的一頁。美國雖然與俄羅斯還在勢力範圍上,存在激烈的敵對矛盾,但雙方已經不是全球性對立的二大陣營。

如今的印度也更不是從前,印度的經濟總量2017是2.54萬億美元,已經上升到世界第七位,遠遠高於俄羅斯的1.46萬億美元。從現在的印度經濟來看發展向好,不出意外印度不需要多長時間,就能躋身於世界經濟總量的前五名。印度現在正在沿著其開國總理尼赫魯,聲稱的“有聲有色的大國”理想道路前進。

按照印度的政治不結盟傳統,以及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政治戰略地位,印度的發展不需要選邊站,不需要結盟。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的經濟還將進一步下滑,能夠與美國抗爭的本錢也越來越少。俄羅斯逐漸的淪為一個地區大國,也是早晚的事。世界大國的變化此消彼長,印度有很大的企圖心,與美國的關係也是互相利用。

由於印度良好的國際政治環境,一直善於在大國之間投機取巧,以印度的野心或者說志向,絕對不會去充當美國的小夥伴。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永遠達不到盟友關係。在6月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軍事對話大會上,美國防長馬蒂斯高調大談什麼印太戰略。而印度總理莫迪對美防長的印太戰略,反應十分冷淡,在發言中並沒有呼應印太戰略,一點也沒有給馬蒂斯面子。

最後,美俄之間現在儘管在一些地區爭奪激烈,但是美俄雙方也不會發生大規模衝突,更沒有大決戰。印度可以利用雙方都向自己示好的條件,儘可以保持鎮靜,完全可以做到不選邊站。




亦新湖


印度在獨立之後,曾經長期都是蘇聯—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但是印度政治家和印度民眾非常的自傲和自負,他們的目標是成為與美國和俄羅斯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級大國,不會永遠站在美俄任何一方的陣營中充當配角。

印度具備成為一個大國的潛質

印度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GDP總額都位居世界前列。只要印度國內能夠保持基本穩定,不出現大的分裂,再經過20-30年的發展,印度GDP總額將超過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位居世界第三,同時印度的人口也將躍居世界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經濟大國。

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印度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也會隨之不斷提高。雖然不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印度很難成為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全球的許多重要事務再想繞開印度作出決定,都將十分困難。印度成為一個全球大國,並不是遙遠的夢幻
(中美英三國GDP增長率)

印度現在所處的國際環境相對較好

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而言,排名第三的國家都是他極力拉攏用來對付追趕者的重要盟友。印度現在雖然距離全球綜合國力第三的位置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美國仍然在全力拉攏印度。此前,美國已經將整條F16生產線賣給印度,一度還想將退役封存的小鷹號航空母艦打包賣給印度。現在如果印度打算購買F35,恐怕美國也願意出售。美國放手武裝印度一方面是認為印度的工業製造能力較弱,出售給印度先進武器,也不害怕印度仿製,“竊取”美國的先進製造工藝。另一方面,也只有將印度全面武裝起來,才能使印度成為其在印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和幫手。


印度作為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也是俄羅斯軍工產品絕不會輕易放棄的重要市場。現在俄羅斯依然是印度武器的第一進口國。俄羅斯在航母項目上,大賺印度一番之後,雙方仍然在蘇57戰鬥機、潛艇、防空導彈項目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由於印度武器裝備中,蘇制武器佔比過高,短期內印度還難以擺脫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影響,雙方的軍事合作影響將持續進行下去。俄羅斯在美國的競爭之下,為了保住俄羅斯在印度軍工市場上的份額,也願意將S400這樣的高新武器出售給印度。同時,東亞國家畢竟與俄羅斯直接接壤,過於強大對於俄羅斯也有很大的風險,培養一個強大的印度對於俄羅斯的遠東利益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美俄兩個強國由於在經濟和政治兩方面有求於印度,都對印度呵護有加,使得印度的國際環境非常優越。印度接下來幾十年的發展,可能都會在這種順風順水的國際環境中進行,使得印度的發展避免了很多阻力,少走了很多彎路

(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導彈)

印度有可能成為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聖雄甘地和印度國父尼赫魯為印度注入了自傲和自負的性格。印度從獨立之後就長期是不結盟運動和發展中國家的領袖。雖然美國和俄羅斯都有求於印度,但是由於印度自身的發展態勢非常良好,印度夢想著成為與美國和俄羅斯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更有可能利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兩個大國之間玩平衡遊戲,謀取更多的利益。反倒是如果印度完全倒向美國和俄羅斯中的任何一方,淪為一方對付另一方的棋子和工具,就會無端的給自己增添一個強大的對手和敵人,對於印度的大國夢而言,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只要印度還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夢想,還有成為多極世界一極的夢想,印度和美國的關係之間就不會那麼親密無間,美國圍堵亞太的戰略鏈條就不會那麼嚴密。


衝擊時評


印度未來會站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哪一方?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非常地明顯,印度無論是在政治體制還是文化上都更加接近於美國,而美國也高度重視同印度之間的外交關係。美印兩國之間將來的合作前景必然更加廣闊,所以印度未來必然會逐漸疏遠俄羅斯並最終和美國站在一起。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印度在冷戰期間一直跟蘇聯保持著非常緊密的外交關係,印度在經濟上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不過印度的經濟體制跟蘇聯又存在根本不同,另外印度政治也始終保持了其民主的特性。這樣一個特殊的印度成為了美國和蘇聯共同拉攏的對象,美國始終高度重視印度在南亞地區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所以冷戰期間的美印關係一直不溫不火,矛盾沒有太多,卻也談不上關係親密。

冷戰結束之後,印度逐漸擺脫了以政府為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並開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在此過程中印度和美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繫不斷增多。目前俄羅斯和印度之間最主要的聯繫就是在於雙方之間的軍火貿易,俄羅斯依然是印度最大的武器進口來源國之一。不過由於印度在政治和經濟體制上更接近於西方國家,並且印度始終以民主國家自居,所以西方國家並不存在對印度的武器出口限制。
(印度軍隊)




從近些年的數據來看,印度和俄羅斯的軍火貿易規模一直處在一種相對下滑的狀態,印度開始更多地將目光投向西方武器市場,尤其是美國開始逐漸取代俄羅斯成為印度最大的武器進口市場。隨著俄羅斯軍工產業的不斷萎縮與落後,其軍火出口規模佔世界軍火貿易的比重必然逐漸下降。而美國目前也正好看到了這個機會,印度作為一個巨大的武器出口市場也受到美國軍火公司的高度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和美國必然會越走越近。

2017年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2.4萬億美元,並且這個數字還在迅速擴大,而同期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卻只有1.4萬億美元,已經大幅落後於印度。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增長,它與世界的貿易來往正在穩步增長。然而俄羅斯是一個經濟小國,其經濟影響力在世界幾乎無足輕重,印度和俄羅斯的經濟聯繫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美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印度與美國之間存在非常廣闊的經濟合作前景。因此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印度將來也必然會逐漸和美國走得更近。
(印度經濟增長表)


最後從政治和軍事安全的角度來說,美印雙方具有很多共同的安全需求,所以兩國越走越近也是世界局勢使然。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之一,這一點尤其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重視,日本和澳大利亞甚至於希望能夠拉攏印度構建所謂的“民主三角”。而印度也喜歡以民主國家自居,藉此拉近自己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卻始終被西方國家視為異類,雙方價值觀存在激烈衝突,印度價值觀更加接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因此印度從來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打擊和扼制。

一個強大的印度符合美國的整體戰略利益,印度在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面對可能出現的共同安全威脅,為了維護雙方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美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前景遠遠比俄羅斯和印度之間的合作前景廣闊。
(莫迪和普京)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情況來看,隨著印度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將來印度和美國在軍事、政治和經濟等各領域的合作都會不斷加深。而隨著俄羅斯自身國力的不斷衰落,印度只會逐漸減少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繫,所以印度未來必然會在美俄之間選擇站在美國一方。


李姓先生


一方面,印度站在美俄的哪一邊並不重要;另一方面,美國和俄羅斯都不會強迫印度選邊站隊。首先,要看到印度雖然獲得了許多美譽,但還不是國際舞臺的關鍵玩家,在南亞次大陸以外的其他區域性問題以及涉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重大問題,印度持何種立場並不是關鍵。印度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並不是有關方面關注的焦點。而南亞地區甚至外擴到印度洋,也不是至少還不是國際社會的戰略焦點地區,卡普蘭所謂印度洋是世界的核心,這個說法是難以自圓其說的。美國的戰略重心是亞太,俄羅斯的戰略重心是俄羅斯周邊,都不在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而且,即使在南亞次大陸,印度也做不到讓所有區域外大國只關注印度的訴求,這就進一步限制了印度國際和地區影響力的權重。換句話說,對於美國和俄羅斯以及其他世界大國來說,搞定印度甚至於爭取到印度,可能在一些問題上獲得某種戰術先手,但在戰略上無法形成足以壓制對手的戰略優勢。其次,美國和俄羅斯對印度的要求也不是爭取這個國家站在自己一邊去反對對方。他們更關心的是印度在亞洲地區的區域平衡作用,這種作用只要印度能夠保持,美國和俄羅斯都會認為自己的戰略利益並沒有受到損失,而印度保持這個作用,也並不需要美俄加大對印度的壓力或者拉攏,。


高程CASS


印度在整個冷戰期間由於奉行不結盟主義,美蘇雙方不得不拋出足夠多的好處以讓印度在國際立場上更多的偏向於其中一方。印度是一個影響力正在日益突出的南亞大國,但仍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目前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就業、衛生、飲用水以及缺乏各地的基礎建設、健康文化等等都是印度目前需要解決的因素。

圖為中國工廠流水線

所以,印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站在美國或者俄羅斯其中的一方。印度需要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方面的投資,印度還需要美國的技術和廉價的中國產品以及所有可能來源的武器裝備。也就是說,儘管在國際貿易上和美國結盟擁有更大的優勢,但印度並不會因為這一因素由於美國正式達成軍事聯盟。

圖為印度購買的蘇-30戰鬥機

在面對俄羅斯問題上,印度巧妙的就俄羅斯在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選擇了政治迴避。而在面對中東民族問題的時候,印度又完美的平衡了自身與沙特、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良好關係。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印度更能承擔起牆頭草這個名稱。

圖為莫迪和特朗

但是,假如印度的利益受到威脅,這種立場很有可能就會發生改變。比如,西方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支持將印度的戰略地位推到絕境的時候印度就會選擇和蘇聯簽署共同防禦條約來向西方宣洩自己的不滿。而在面臨北方邊境問題的時候,印度又會選擇加入美日軍事同盟來增加自己的實力和背後所能提供的必要支持,因為相對不結盟等意識形態政策,國家利益明顯要更加重要。


軍事新觀察


印度一直想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外交上注重獨立自主,這就決定了印度不會站在美俄任何一邊,讓自己淪為任一方的小弟或者棋子。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才是印度要做的。尤其是現在印度成了美俄爭相拉攏的香餑餑,印度就更不會隨便倒向某一方。

印度的經濟是內向型的,服務業佔了大頭,其對外依存度不大,所以印度不會被美俄歐任何一方拿捏。莫迪上臺之後力推“印度製造”,可以看出印度的自主化意識很強。

在軍購方面,雖然印度外購很多,但是印度附加的條件也越來越多,包括技術轉讓、採購印度生產的一些零部件等等,顯然可以看到印度並不甘心成為外國軍火的傾銷地。而且在軍購國家上,印度也不是完全倒向某一個。以戰鬥機為例,印度是重型戰鬥機從俄羅斯採購,中型和輕型戰鬥機傾向於從歐美採購。在歐美之間,印度也不是偏向哪一個,像中型戰鬥機就採購了36架法國的“陣風”,輕型戰鬥機招標有瑞典的“鷹獅”和美國的F-16。

陸軍和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更喜歡找俄羅斯,只有俄羅斯提供不了或者技術讓印度看不上的時候才傾向於從歐美採購。

實際上,印度在軍購方面並不像很多媒體形容的那樣人傻錢多,而是很會搞平衡。“萬國牌”雖然給軍隊的後勤保障帶來很大麻煩,但也避免了過度依賴某一個國家而導致的被動。(S)


聯合防務


印度是個擁有無限潛力的國家,不會站在任何國家身後,如果必須要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做出選擇,那麼印度必然會站在俄羅斯一邊。印度曾經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2017年,印度加入了上海合作組織。

2005年,印度他美國建立全球夥伴關係,雙方在航天、核能等領域有眾多的合作關係,美國也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然而美國他印度之間的關係,與印度和俄羅斯相比還差的遠。

早在2000年,印度與俄羅斯建立戰略伙伴關係,而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領域,要比印度與美國之間的合作,要廣泛而深入的多。雖然俄羅斯並非印度的主要貿易伙伴,但是雙方在反恐、核能、軍工、能源等眾多領域都有合作。



而不僅僅是在經濟貿易領域,雖然美國與俄羅斯都是全球性大國,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外交務實才是第一選擇。當年的蘇聯是印度外交的首選,然而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影響力大幅度銳減,印度妄圖繼承大英帝國在南亞的霸權,將印度洋視作自家的後院,然而,這就與美國的利益形成了巨大的衝突。


比如印度的對頭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在新加坡樟宜、迪哥加西亞、中東等地擁有大量的實際存在,如果印度想要稱霸印度洋,那麼美國必然不能與之共存。

沒有利益衝突才能夠共存,如今的俄羅斯在印度洋幾乎沒有存在感,在中東的最後一塊陣地敘利亞也朝不保夕,所以謀求與印度的合作重新恢復其地位是俄羅斯的重點。而美國就剛好相反,印度不過是其棋子,但印度也不可能一直紆尊降貴。


澹奕


先拋答案,印度不會在美俄之間選邊站。為什麼?

首先,回顧印度獨立以來的外交史,可以發現,在冷戰期間,印度雖然一度交好蘇聯,但並沒有完全倒向蘇聯,而是始終堅持政治和戰略上的自主外交,並與當時的埃及,南斯拉夫領導人一起發起不結盟運動。印度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印度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不願做任何大國的小兄弟。冷戰後,印度繼續堅持這一理念,包括髮展核武器,也體現了印度的大國追求。


其次,印度當前擁有非常良好的國際戰略環境,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歐盟在內的大國都有意與印度發展和加強關係。雖然俄羅斯是印度武器裝備的傳統供應國,但美國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拉攏印度,包括全面加強與印度的防務關係,向印度出售最先進的裝備。但印度並沒有因此就倒向美國,而是努力在大國間左右逢源,如此次不顧美國反對,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系統,藉機實現利益最大化。

第三,展望未來,印度將會繼續遵循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繼續謀求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地位,不會在美俄之間選邊站。印度2017年的GDP已達2.4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並有望未來三五年內超過英法兩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大國。屆時,印度追求大國地位的實力資本將更加雄厚,便更不可能在美俄之間選邊站。

同時,印度也明白,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是好惹的。一旦在美俄之間選邊站,美俄任何一國都能給印度的外交安全利益帶來重大的損失,如向印度的鄰國出售先進武器。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不會在美俄之間選邊站。


西域都護


印度作為一個致力於做一個世界性大國的國家,選邊站隊這種事只會讓印度外交變得更加僵化,並淪為其他國家的工具。印度堅持所堅持的外交策略其實很大一方面從宏觀層面是為了搞平衡,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更是因為受周邊國家的影響。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同巴基斯坦之間的長期對峙。這事關印度自身的國家安全,必須放到首先考慮的位置。

(印度少年)

印度的外交戰略定位

只有保證自身國家戰略的獨立性,爭取各方的支持和拉攏才印度外交的上上之策。這樣的好處不但是可以讓自己的在國際社會交往之中的外交地位更加突出,而且還可擴展自身獨特的影響力。印度國內無論是國大黨當政時期,還是人民黨當政時期,基本都遵循這一外交策略。印度本身總體上的外交慣性是在冷戰時期形成的,當時正處於美蘇爭霸時期。作為一個新生的殖民地大國,其很理性的跟世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走上了“不結盟運動”,並且成為了旗幟性的國家。雖然說是不結盟,但是不結盟不代表就不發展同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印度很好的根據了自己的需求,遊走於這兩個域外國家之間,並且適時作出了調整,以適應域內的戰略需求。

(印度外交奠基人尼赫魯)

立足於域內

這裡的這個“域”指的是“南亞次大陸”,可以說印度確實的位置確實是一塊好位置,擁有一塊相對孤立的戰略區位,領土深入印度洋,土地廣闊擁有世界第二多的耕地。南亞地區在美國的斯皮克曼地緣戰略學說當中屬於一塊標準的“邊緣地帶”,在這裡是可以孕育出世界性大國的。然而印度的這塊好地方,也自然引起了美、蘇兩大國家的注意,將觸手深到了這一地區。印度地緣環境好,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好。因為英國人“以教為界分而治之”策略,印度長期與鄰國巴基斯坦保持著敵對關係,多次爆發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至今在克什米爾地區時有交火。為了圍堵前蘇聯,美國選擇扶植和拉攏更靠北的巴基斯坦,目的就是組織蘇聯通過阿富汗南下,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美國人這種做法,使得印度不由自主得傾向於同蘇聯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爭取取得其物質上的支援來同巴基斯坦進行對抗。印度始終留了一手,因為畢竟意識形態方面有差別,蘇聯對印度國內極左政治勢力的暗中支持,讓印度十分反感,並始終與蘇聯保持有限的合作關係知道冷戰結束。

新時期與當下

現在印度依然沒有跳出這種“立足於域內”的思維。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對峙依然為左右印度與美俄之間關係的發展。印巴兩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核軍備競賽,使得兩國在國際舞臺都遭到了制裁。但是9.11之後恐怖主義的威脅,使得兩國的外交環境得以改善。印度繼續同俄羅斯之間保持著“傳統友誼”,也開始同美國之間加強了聯繫,而且這種聯繫越來越緊密。印度與美俄兩國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很好度量的指標,那就是印度與兩國之間的軍售貿易額度比例。

2014年美國對印軍售首次超過俄羅斯,這被印度國內的國際關係學者視為一個里程碑式的標誌。甚至有人稱這是印度擺脫“不結盟”主張的一個標誌,其實有點誇張。真正的原因就在於,巴基斯坦與俄羅斯之間關係有了很大進步,雙方近些年來關係因為反恐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合作,甚至舉行了聯合軍演。印度為了平衡關係,強化了與美國之間軍事合作。

(美印與印俄之間)

結語

巴基斯坦與他國關係的好壞親疏,可以說就是印度外交走向的晴雨表。如今美巴關係惡化、巴俄關係走進,讓印度開始對其對外策略進行了微調。特朗普的“印太戰略”讓印度成為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重要的對象國,這也正中印度下懷。不過這裡需要知道的一點,印度迎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並非是跟美國結成軍事同盟,世界性大國一直是印度的目標,其不可能屈尊與人下。尤其是對於莫迪所領導保守派民族主義政府。

(莫迪參加與新加坡四國會議)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