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都……

有人說:“當有一天,上班成為一件讓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感到無比痛苦的事情時,你就該考慮換份工作了。”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都……

不知從何時起,所謂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來越被80-90年代出身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

“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

“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工作3小時,划水5小時,加班10小時……這就是我的人生嗎?”

......

“上班”兩個字體現出了濃濃的無奈和喪的氣息。

那些每天嗷嚎著“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都怎麼樣了呢?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都……

1

辭職了,在家工作

“上班”就是出賣勞動時間,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但“工作”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是真正的為了自己。

我上班的時候,總是覺得工作效率不高,所謂的職場的人際關係總是讓人陷入混吃等死、得過且過的消極狀態。

所以我辭職了,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看看靠我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活下去。

但是我可以辭職,完全是因為我的專業支持我可以在家辦公。而且我在之前的工作中積累了很多客戶關係,大家配合的比較好,也願意相信我。

辭職後雖然不用上班,工作時間更自由,但是很難說真正的自由了。因為隨時隨地都要工作,和客戶溝通,修改方案,出差……

辭職,只是換了工作地點而已。


2

失業了,家裡蹲

沒想到我真的可以不上班了……

因為公司業務調整,我所在的部門被解散了。本來想趁著這段時間出去旅遊休息,但是實在抵不住錢包越來越癟。目前一邊家裡蹲,一邊找工作中。

我目前就是標準的“蹲族”吧,“高學歷、無業、既不熱血也不奮鬥,在一線城市裡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來,終日無所事事。”

我本來以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是真的,但是不努力時,其實並不那麼舒服。

且不說客觀存在的物質壓力,房租水電、生活社交……什麼都不做的時候,真的挺空虛的。

生活沒有了眼前的苟且,也沒有了詩與遠方。上班的時候,覺得自己每天通勤,在人海中穿梭像渺小的螞蟻……

不上班,自己就好像變成了隱形人。


3

跳槽了,閉嘴了

上班的本質就是為了賺錢謀生,幸運的話,也許會帶來金錢以外的成就感。但,大部分人都是不幸的……

所以,不想上班的根本原因就是:上的這個班給的錢不夠。

生活在一個物質社會,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犧牲點什麼去換取金錢。犧牲時間是成本最低的買賣。要生存,就得上班。

要想活得更好,就得付出比單純上班更多的東西,比如:加班、或者提高自己的能力、職位、社會地位。

一邊羨慕著別人的生活,一邊又缺乏奮鬥的鬥志與能力,一日日重複上著沒有希望的班,雖然不認命,但跟死了沒什麼差別。

我不想在原來公司上班,所以我跳槽了,現在的工資待遇都很滿意,我也在不斷學習新東西,所以我閉嘴了。

工作都是自己選擇的,與其繼續抱怨而不改變,我選擇閉嘴幹活。


4

說著不想上班的人

都在老老實實上班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來說,衣食住行的生存壓力與日益膨脹的物質慾望都讓他們在許多個“不想上班”的時刻猶豫不決。

創業、開店、自由職業、成為斜槓青年……不想上班有很多路可以走。

但,有些人既沒有承擔風險的經濟實力,又沒有足夠支撐自己獨立生存的職業能力,還缺乏突破困境的勇氣。

看似選擇更多的年輕人實則根本沒有選擇。於是只好一邊抱怨著“不想上班”,一邊繼續埋頭幹活。

“不想上班”對當代青年來說,只是一句十分沮喪而又無能為力的話,它其實在說“我除了上班別無選擇”

因為,那些真正能“不上班”的人,都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開心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