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有的产品可以维系百年而热度不减,譬如可口可乐;

而有的品牌历经百年不衰,却突然毙命,譬如诺基亚;

甚至在互联网产品里,有不少短期爆品的出现,却也难逃消亡。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到底是这一届用户不太合格,亦或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风水轮流转?为什么上一个月还在热销的产品,这个月就卖不出去了呢?为什么用户不再喜欢你的产品了呢?

或许你会说:“因为隔壁家的产品砸钱做广告,做活动,价格也比我们便宜,抢了我们的用户。”

当然,这个答案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价格确实是影响销售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却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市面上比可口可乐低价的碳酸饮料并不少,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与之匹敌,这又是为什么呢?

过去,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让顾客忠诚于你的产品,让顾客离不开你的产品。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可口可乐这种近乎垄断型的饮料公司,市面上依然有着数十款同类竞品,用户的可选择性很多,没有哪一位顾客会觉得自己离开可口可乐就不能活了,即便没有可口可乐,还能喝百事可乐或是其它可乐饮料。

但凭什么可口可乐一百年不改口味,依然霸占市场呢?

因为,可口可乐并没有让顾客忠诚于产品,而是让产品忠诚于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在产生购买需求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起你,这就是真正的忠诚度,因为你无法让用户离不开你,强制性捆版用户也会适得其反,

曾经的诺基亚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在诺基亚和塞班系统繁盛的时期,诺基亚的忠实用户遍地都是,甚至有不少用户信誓旦旦地说着:“非塞班和诺基亚不用”,可如今,那些忠诚用户去哪里了呢?怎么就抛弃了诺基亚呢?

当然,准确的说,并不是用户抛弃了诺基亚,而是时代抛弃了诺基亚,是诺基亚自己抛弃了自己。因为当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同类更优秀的产品会越来越多,用户也并不会因为一个品牌而完全依赖你,他会选择智能化体验更好的苹果、华为或是性价比高的小米等等。

总之,不要妄想消费者忠诚于你的产品和品牌,你需要做的就是升级优化自己的产品,产品做好了,其它诸如定价、营销、推广、渠道等等辅助方面就能水到渠成了。

而关于产品的优化策略,其实可以尝试一下“算法策略”,也就是数学领域中的加减乘除:

加法策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

代表:海底捞、瑞士军刀

产品的加法策略,实际上就是为产品增加更多强相关性的需求,让产品变成一个中心化的网格功能体系。

比如海底捞,围绕核心火锅的产品线,辐射出餐桌服务、等候服务、小游戏、零食瓜果等增值体验,而且相关性都是比较强的,这一点,类似于瑞士军刀,从最初的螺丝刀+开罐器逐步融合剪刀、镊子、平口刀等多种微型工具,成为一款万能的户外必备工具。

在做产品加法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产品自身的核心价值,比如海底捞火锅,其产品核心就是吃火锅,而吃火锅往往客桌时长较久,从而导致排队等候的时长也不会太短,长时间的等候,而且多数是逛街之后或是下班之后饿着肚子去排队,这时候,用户的需求就是坐着休息、吃点零食既不饿肚子,又能留着胃口去吃火锅,而海底捞正好提供了用户的需求服务。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减法策略:极致化品牌体验

代表:苹果、无印良品

减法策略多见于工业设计相关的领域,以“大道至简”、“简约不简单”的核心改变为主,通过削减不必要的累赘功能、以最简约的造型,最精致的功能呈现给用户。

有人说,苹果只有两个时代,一是乔布斯时代,另一个是其它。因为在乔布斯之外的苹果时代,苹果有许多累赘的产品线,产品功能也过于追求多样化,导致苹果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而在乔布斯时代,直接砍掉过半的产品,集中人力财力在核心的手机及电脑产品业务,并将整体的产品设计风格改成了极致简化,而这也让苹果的简约风成为手机界的风向标。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乘法策略:让产品品牌效益倍增

代表:可口可乐、优衣库

乘法策略相比于加减法,乘法的数值跨度要大得多,增益也会更明显,但并不是单纯的两类产品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自身产品属性的基础上,融合另一种或者多种额外属性,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跨界融合,最常见的,就是产品IP化。

众所周知,可口可乐的核心产品只有一款,一百年不改口味的经典味,虽然偶有推出其它低糖、水果口味,但也仅是补充作用,销量对比于经典款,完全不值一提,而既不做加法,又没有减法的可口可乐,凭什么在众多竞争者中热卖百年呢,原因大概就是产品的IP化。

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时期的热门IP,最常见的就是运动和影视,如今还有游戏,而可口可乐往往会结合这些品牌进行跨界融合,譬如世界杯国家队款、复仇者联盟款、英雄联盟款、甚至是中国城市款。

不同品牌的粉丝用户,往往会相互融合,促进彼此消费,实现产品相乘带来的倍增效益,优衣库前阵子的漫威、JUMP款短T,不就是这样卖断货的吗?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当然,也有人会问: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产品需要用那种算法呢?

确实如此,加法和减法都很好,但却是相反的策略,到底该加还是该减,具体需要根据品牌自身的定位和产品的功能而定,随便的结合,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单纯的减少,可能也会毁灭自身的优势。

而在这里,当产品需要改变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个问题:用户在现实中的体验与理想的产品构想之间,存在哪些冲突。

譬如一台风扇,用户的理想是风扇的风力能根据周边环境自动调整,如夜间入睡前风力大,入睡后降低风力,避免吹风过多感冒,那么,理想产品就是智能化的风扇,增加温控感应处理系统,便可触达用户的理想需求。

又或是一个简单的电视机遥控器,现实体验是遥控器上面有很多按键,而且大多数功能,估计电视机换代了都没用过,甚至稍有不慎,按错按键,还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那么针对这个冲突,遥控器基本上已全部改成了功能单一化的界面,减少了大多数的按键,将一些不常用功能隐藏在“设置”单个按键中。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当然,你可能也不知道你的产品什么时候会有冲突,什么时候需要改变,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的产品肯定会有冲突的那一刻,而能提前预知并做出策略改变,就会增加用户对你的喜爱。

这一点,就离不开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语:数字化。

微信、支付宝每年的数据报告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字化结果导向,根据用户每年的偏好,及时做出产品升级调整,哪些功能几乎没人用的,直接砍掉,高频的功能,以前都是三个页面才能跳转的,直接改成单独按钮,这些都是通过后端数字化驱动改变的结果。

用户不仅抛弃你的产品,还一笑而过(产品算法策略拯救一下?)

最后,产品能否卖得好,并不只是在算法策略上的改变就能全盘影响,除开产品本身,还有渠道、推广、运营等等多个方面,整体上的关联,才是最终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