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了包裝,就看透社會。

春節全國各地有走親訪友的習俗,走親手不空,不拎上那麼四盒禮。都不不好意思去敲門。

送禮的時候,有些產品,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比如,平時幾塊錢一斤的蘋果。放在精美的盒子裡,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幾十塊錢一斤。打開盒子,裡面就八個蘋果。有人會說,你弄個塑料袋,拎著多省事兒啊。可是如果有人過年去你家看你,手裡就拎著8個蘋果。你會不會挑理呢?


這個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生活中,這樣的東西無處不在,鐵盒的月餅,木盒的茶葉。買個桃子還是刺繡的袋子。商品的包裝,應有盡有,過度包裝,本來不值錢的東西,搖身一變,身價倍增。包裝從某種意義上是欺騙,是炒作。然而消費者卻很樂意受這份騙。甚至是需求成就了市場,包裝越來越浮誇。送禮的拿的出手,收禮的也開心。過年侄子問我,為什麼這箱葡萄一百多,我調侃到因為這個箱子八十八啊。


越是不值錢的東西就越需要包裝,年前,我去拉薩,發現那裡的蟲草,非常非常貴。卻發現用一個方便袋就可以裝走。因為它值錢,就算用泥巴包起來,都無所謂。世間的事物與道理,都是相通的。

靜坐格物,大道無形無色,無聲無臭。反觀我們的周圍,越是看重錢的人,越說自己不看重錢。越是不守信用的,越說自己說到做到。越是不講義氣的人,越說自己最重情意。他們說的天花爛墜。最後,我們發現,往往最會說好話的人,卻做著最壞的事兒。因為他們幹著心虛的事兒,需要仁義道德的外衣包裝。那些不強調自己有多善良,多講義氣的人,往往都是覺得這些都是應該的,不需要說。有毒的花,散發著迷人的香。耍你得人,說著忽悠你的話。

這篇文章,沒有長篇華麗的語言,沒有精美的圖片,也沒有博眼球的題目。因為我不需要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