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發布」重磅!《成都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方案》出爐!

「文件发布」重磅!《成都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出炉!

成都市經信委 成都市文廣新局

關於印發《成都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方案》通知

成經信函〔2018〕338號

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有關區(市)縣政府,有關市級部門:

《成都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成都市經信委 成都市文廣新局

2018年7月20日

成都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方案

虛擬現實[含增強現實,以下統一簡稱:虛擬現實(VR)]技術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跨界融合了多個領域的技術,是下一代通用性技術平臺和下一代互聯網入口,將拓展人類的感知空間,改變各類產品形態、增強產品功能、豐富服務內容,撬動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美國、歐盟與韓、日等發達經濟體均將VR技術和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信息產業發展指南》對VR技術和產業發展都做了具體部署。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成委發〔2017〕32號)、《關於創新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見》(成委發〔2018〕6號),為加快推進全市VR技術和產業發展,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秉承新發展理念,主動搶抓發展機遇,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佈局前沿、完善生態,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強化需求牽引,打造應用場景,加快提升VR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設計能力和內容製作與運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VR技術在生產與生活領域的應用推廣;

➤強化標準引領,鼓勵融合創新,積極推動VR技術與人工智能、5G、智能製造、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發展,以新標準、新產品激發新市場,培育新動能;

➤強化生態發展,做優產業鏈條,加快提升與VR技術和產品緊密相關的新型顯示、核心芯片、傳感控制等關鍵器件的供給能力,促進其由技術突破向生態延伸。

二、工作目標

重點聚焦軟件工具/平臺、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內容製作與平臺運營三大領域,大力推動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取得突破,積極支持關鍵器件及整機研發與產業化,圍繞“兩高地一核心”,加快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VR產業基地。

(一)VR內容製作運營高地。加快VR雲計算平臺建設,夯實線上線下融合的VR體驗網絡基礎,以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標準規範為抓手,著力突破內容瓶頸,率先促進VR技術在文化旅遊、智能製造、教育科普、電商物流、健康養老、軍民融合六大領域推廣應用,開展試點示範,加快培育VR內容製作運營的企業集群,打造國際國內領先的VR內容製作運營高地。

(二)VR軟件創新研發高地。著力打造成都品牌,引進一批3D建模、API/SDK、雲端渲染、全景拼接縫合等關鍵軟件研發的領軍團隊,加快培育根植型、潛力好、成長性強的“獨角獸”企業,推出系列“成都造”VR軟件品牌,打造國際國內領先的VR軟件創新研發高地。

(三)VR硬件研發製造核心。著力打造VR終端、系統級產品及關鍵器件的龍頭及特色企業,圍繞頭顯、洞穴式、車載式等多樣化終端產品、定製化的系統級產品、感知交互及內容製作硬件設備以及近眼顯示屏幕、傳感器及處理器等關鍵器件等硬件領域,加快構建產業鏈協同平臺,強化提升上下游配套能力,引進和培育具有引領帶動效應的VR終端、系統及核心器件骨幹企業,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的VR硬件研發製造核心區。

到2020年,全市VR專業園區超過3個,億元以上企業超過50家,公共平臺(聯合實驗室等)超過10個,特色體驗點超過100個,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

「文件发布」重磅!《成都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出炉!

成都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架構圖

三、工作任務

(一)突破關鍵技術

重點在近眼顯示、感知交互、網絡傳輸、渲染處理與內容製作五大領域爭取突破,推出若干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有關區(市)縣]

■ 近眼顯示。單眼高角分辨率、高刷新率、低功耗、毫秒級響應時間的新型顯示器件及配套驅動芯片技術;適人性光學系統技術,快速響應LCD、AMOLED、OLEDoS、Micro LED等微顯示技術,以及高分辨率、廣視角、可變焦深等技術。

■ 感知交互。由內向外、具有魯棒性、毫米級精度與準確度的追蹤定位設備技術;浸入式聲場、語音交互、眼球追蹤、觸覺反饋技術,面向場景分割識別等語義理解、高精度圖像特徵提取與匹配技術、即時定位及地圖構建等幾何理解的機器視覺技術;高性能多軸慣性傳感器、3D攝像頭技術。

■ 網絡傳輸。可實現高空口速率的家庭無線網絡技術;基於高速Wi-Fi的頭顯末端通信無線化技術;新一代5G無線網絡傳輸技術;架構簡化、智能管道、按需組播、網絡隔離等網絡技術;主動擁塞控制技術、低時延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雲化技術;面向VR業務的端到端網絡傳輸運維與QoE評估技術;多面體投影、下一代編碼技術(H.266)與視場角傳輸技術。

■ 渲染處理。4K及以上單眼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高性能GPU渲染技術;魯棒、高效的抗混疊技術;基於視覺特性、頭動交互的渲染優化算法;超高分辨率、120幀率以上的雲端渲染技術、新一代圖形接口、渲染專用硬加速芯片以及光場渲染等技術。

■ 內容製作全視角超高分辨率、60幀/秒以上幀率、HDR、多攝像機同步與單獨曝光、無線實時預覽等影像捕捉技術;高質量3D建模、360度實時拼接技術;開發引擎與軟件應用、外設與頭顯平臺間的通用性技術;光場相機等前瞻技術。

(二)培育重點產品

促進VR技術與人工智能、5G、物聯網、雲計算、車聯網等新技術融合創新,重點在關鍵器件、交互設備、整機終端、網絡設備、軟件工具與應用服務六個方面推進“成都造”產品研發及產業化。[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有關區(市)縣]

■ 關鍵器件。中小尺寸AMOLED、快速響應LCD、OLEDoS、Micro LED等新型顯示器件;高性能GPU、慣性傳感器與3D攝像頭等核心芯片及傳感器。

■ 交互設備及軟件。高性能由內向外追蹤定位、6 DoF的頭顯模組及6 DoF手柄設備;圖像識別、圖像分割、語意理解等圖像處理的硬件設備及軟件;自然語音識別及處理的語音交互設備及軟件;眼球追蹤、觸覺反饋、手勢追蹤、浸入式聲場等多通道交互設備及軟件。

■ 整機終端及系統軟件。具備由內向外追蹤定位、6 DoF的頭顯終端產品;高性能、低功耗一體機頭顯終端;滿足VR高性能需求的智能手機終端;高沉浸體驗、高性能的主機式頭顯終端;分體式、車載式、洞穴式等多元化VR終端產品;面向主題公園、行業應用的定製化VR系統級產品;具備開放性、安全性、兼容性和標準接口的VR操作系統及軟件接口插件。

■ 網絡設備及投影編碼。高速Wi-Fi、下一代PON以及5G模組等接入網產品;符合VR內容傳輸需求的大帶寬、低時延的承載網絡;面向VR雲渲染、內容分發存儲的數據中心;多面體投影、下一代編碼技術的編解碼芯片及軟件產品。

■ 內容製作設備及軟件工具。高性能360度全景相機、3D掃描設備、浸入式聲場採集設備以及光場相機等內容製作設備;關鍵SDK/API以及開發引擎等內容軟件開發工具。

■ 應用服務。遊戲、社交、影視、直播、藝術、文化等生活性領域的VR應用服務軟硬件產品;工業、醫療、教育、商貿等生產性領域的VR應用服務軟硬件產品。

(三)打造應用場景

優先選擇文化旅遊、智能製造、教育科普、電商物流、健康養老、軍民融合六大領域,推動VR技術的行業解決方案落地應用。

■ VR+文化旅遊。

大力推動三國文化、熊貓文化、都江堰水文化等天府文化經典IP與VR融合發展,提升VR產品附加值。面向影視、直播、遊戲、社交等文化娛樂領域新興業態需求,重點打造IPTV VR家庭影院、5G+VR,高沉浸體驗的VR+直播、VR+創意設計、VR+多人遊戲/電競、VR+網絡社交、VR主題樂園與線下體驗店、VR+文博、VR+非遺、VR+藝術品展示微拍等應用場景。面向體驗式、一站式旅遊等需求,重點圍繞智慧綠道、虛擬景區旅遊、民宿酒店預覽等新模式,打造VR+導覽、VR+住宿等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文廣新局、市旅遊局、市建委、市經信委,有關區(市)縣]

■ VR+智能製造。面向研發、設計、測試、生產、營銷、培訓、運維、生命週期管理等重要智造環節的現實需求,結合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重點在汽車、能源、電力、軌道交通、電子等工業領域打造VR+輔助設計、VR+虛擬裝配、VR+運維巡檢、VR+遠程協作等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經信委,有關區(市)縣]

■ VR+教育科普。面向虛擬課堂、虛擬課件、虛擬實驗室、1對1虛擬培訓、遠程培訓等領域的用戶需求,重點打造VR+科普教育、VR+紅色教育、VR+道德教育、VR+歷史教育、VR+巴蜀文化教育等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有關區(市)縣]

■ VR+電商物流。面向商業推廣、購物體驗等需求,支持建設線上貨品3D模型庫,重點打造VR+購物等應用場景,促進虛擬現實與電子商務融合。探索利用VR技術在倉容規劃、倉儲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打造智慧倉儲物流體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口岸物流辦,有關區(市)縣]

■ VR+健康養老。探索VR在心理治療、醫學培訓等醫療衛生領域的運用,在精神衛生中心等醫療機構打造VR+心理治療,在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打造VR+醫學培訓等應用場景。探索發展VR+養老新模式,打造VR+養老院體驗場景,在其中提供VR健身課堂、VR全景旅遊、VR親子互動、VR老年大學等一系列系統解決方案。促進在學校、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社區等場所打造VR+心理健康輔導/諮詢。[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衛計委、市司法局、市民政局,有關區(市)縣]

■ VR+軍民融合。針對裝備操作訓練、環境適應訓練、作戰任務訓練、對抗演練、戰略威懾等軍事領域需求,積極支持作戰背景、戰地場景、武器裝備、作戰人員等戰場環境內容製作,偵察情報和地理環境信息合成,重點支持戰爭模擬、作戰推演、特情處置、飛行模擬、反恐戰術、應急處置、特種駕駛等應用場景構建。[責任單位:

市經信委,有關區(市)縣]

(四)構建產業生態

■ 科學統籌佈局,打造專業載體。結合全市產業發展定位,在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和郫都區等區(市)縣設置VR專業園區及孵化器;支持有關企業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區(市)縣建設特色化VR+5G體驗場景;匯聚資金、技術、研發、製造、產品、內容製作與運營、人才等各方面要素資源,促進形成以“兩高地一核心”+“N個體驗場景”為主要載體的VR產業生態格局。

“兩高地”。在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發展VR工具/平臺軟件研發,以及VR內容製作與運營,建設技術創新中心,著力打造VR內容製作運營高地和VR軟件創新研發高地。

“一核心”。在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功能區發展關鍵器件、交互設備、整機終端以及網絡設備等硬件產品,著力打造VR硬件研發製造核心區。

“N個體驗場景”。金牛區依託歡樂谷、競技世界、金亞科技,雙流區依託HTC威愛新經濟技術研究院、藝創空間,青羊區依託少城國際文創硅谷集聚區,都江堰市依託大青城休閒旅遊產業園區和濱江新區文化娛樂集聚區,錦江區依託紅星路文化創意集聚區,武侯區依託人民南路文創金融集聚區、力方視覺體驗館,成華區依託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開展VR+文化旅遊應用示範建設;龍泉驛區依託國際汽車城,成華區依託龍潭新經濟集聚區,崇州市依託微軟合作項目聯動已落戶VR企業以及微軟生態圈優勢資源開展VR+智能製造應用示範建設;郫都區依託“成都影視硅谷”,雙流區依託HTC威愛新經濟技術研究院開展VR+教育科普應用示範建設;溫江區依託成都醫學城、成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成都都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開展VR+醫學/醫藥/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建設,成華區依託“生命綠島”開展VR+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建設。[責任單位:有關區(市)縣,有關市級部門]

■ 培養引進人才,深化產教融合。鼓勵企業、高等院校、高職學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業組織等合作,推動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銜接,構建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鼓勵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平臺,提供區域和行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信息服務;支持一批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術技能實訓設施,開展VR創新試點,建設VR特色實驗室;吸引知名大學、企業、研究機構來蓉設立工程技術中心或培訓中心;鼓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實踐符合市情、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和協同創新模式。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一批從事VR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的世界一流大學建立廣泛合作,通過多形式早期參與,引進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責任單位:

市經信委、市人才辦、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有關區(市)縣]

■ 構建標準體系,引導健康發展。實施標準引領,做好VR產業發展有關標準體系架構頂層設計,夯實地方標準體系基礎,支持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職業學校以及行業組織等制定有關標準,並推動積極融入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體系;支持加快制定近眼顯示、感知交互、網絡傳輸、渲染處理等標準,針對沉浸體驗、溝通交流、智能輔助、健康安全、開發環境等VR實際需求,探索虛擬現實產品的測試驗證方法,圍繞視覺、聽覺、觸覺、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內容健康、醫療、養老、開發工具、知識產權、內容設計等方面的產品開發與應用,構建有關測試評價體系;加強標準應用推廣,支持第三方機構提供標準化服務。[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質監局、市科技局、市知識產權局,有關市級部門,有關區(市)縣]

■ 優化公共服務,營造發展氛圍。加快原型產品研發與版本迭代速度,大力發展關鍵技術研發服務、測試驗證、標準認證、大數據開放服務、版權交易、創新創業服務、用戶信息保護評級及應用軟件認證等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和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發揮國家級、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資源優勢,加強資本、市場、人才等資源整合,優化完善虛擬現實企業的孵化培育體系,提升創新能力;鼓勵VR著眼於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端、大力推動VR與公共文化產品融合發展,擴大VR影響力,培育市民“VR+文化旅遊”消費習慣;強化產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配套,大力引進會計評估、法律服務、高端商務、調查諮詢等國際化中介服務機構;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虛擬現實創新創業大賽、技術和產業論壇、行業展會等專業交流活動,擴大行業影響力;支持行業組織建設,促進行業間信息互通與業務合作,鼓勵探索建立軟硬件研發、設備生產、內容植入、宣傳營銷等合作共贏模式,開展跨行業、跨區域協同。[責任單位:

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文廣新局、市商務委、市博覽局、市民政局等有關市級部門,有關區(市)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都市經信委牽頭全市VR產業發展推進工作,市政府分管領導不定期召開VR技術和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協商解決推進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建立VR技術和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進季報制度,明確載體打造、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體驗服務等具體任務及責任單位,加強工作督導,促進工作落實。設立VR產業發展專家諮詢組,科學評估產業發展推進績效,按年度發佈《成都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責任單位:市經信委,有關市級部門,有關區(市)縣]

(二)強化政策支持

著力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企業創新創造、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產融結合、提升信息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鏈垂直整合、支持企業“走出去”、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建設等多維度、多要素,積極支持企業發展;加強高端人才激勵,對國際頂尖人才(團隊)、“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等來蓉創新創業給予資助;鼓勵在蓉企業與高校、職業技術(技工)院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支持在蓉高校和職業技術(技工)院校根據成都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校院所建設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急需的中試基地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鼓勵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投資機構等共同建立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不斷完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各類創新平臺,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推進體系;進一步強化VR內容製作、軟件著作權、涉軟專利等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知識產權保護氛圍。[責任單位:市人才辦、市發改委、

市經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知識產權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委、市文廣新局、團市委,有關區(市)縣]

(三)加快企業培育

立足存量,加強根植型企業培育。基於VR產業全產業鏈佈局,制定《VR企業培育計劃》,有針對性地在產業鏈關鍵環節上培育領軍型、骨幹型、平臺型以及專、精、特、新型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面向海外進行收購、併購和拓展市場;加快培育上市企業、新三板企業,助力“獨角獸”成長。招大引強,補齊缺失的產業鏈關鍵環節。繪製VR產業鏈全景圖,制定《VR企業招引計劃》,按圖索驥,精準招商,積極引進對補強、壯大VR產業鏈有重要作用的企業,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市商務委、市投促委、市新經濟委,有關市級部門,有關區(市)縣]

(四)做好運行監測

成都市經信委結合落實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制度》,做好VR軟件、內容及運營等軟件服務類業務統計;成都市統計局、市經信委在全市智能經濟行業分類體系中設置VR行業類別目錄(含製造、軟件服務兩大類別),進一步完善統計方法制度,協同做好全市VR產業發展運行監測工作,發佈行業發展運行快報,科學評價發展成效。[責任單位:

市經信委,市統計局,有關區(市)縣]

— THE END —

精彩回顧

「文件发布」重磅!《成都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出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