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城市地铁建设对于水泥需求影响有多大吗?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犹如一盆冷水泼向了各地"地铁热"。据中国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估算,地铁每亿元投资拉动的水泥需求与高铁相似,每年轨道交通拉动水泥需求估计在4000~4500万吨。

你知道城市地铁建设对于水泥需求影响有多大吗?

地铁属地下交通工具,除线路路基之外,水泥需要量最大的部分在于地铁隧道、地铁站上下通道及站台和候车厅等地下附属工程建设。此次按下地铁"暂停键"是否像棚户区改造收尾那样对水泥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关注。

近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据《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统计和分析报告》表明,2017年中国城轨交通完成建设投资4762亿元,在建线路长度6246公里,在建项目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38756亿元。

《意见》对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申建经济门槛指标大幅提高,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此外,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此前此项指标所要求的是城区人口)。

轻轨申建标准也进行了相应提高。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此外,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截至2017年末,国家发改委批复43个城市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达到38756亿元,创历史新高。如果《意见》所提及的新标准执行,有媒体表示这43城中有六个不符合,分别是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包头、洛阳和南通。其中,呼和浩特和包头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和市区常住人口两项都未达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年初举行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全面梳理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停建、缓建一批政府过度举债的项目,坚决叫停包头地铁项目和呼和浩特地铁3、4、5号线项目。这是在包头地铁项目停工近5个月后,内蒙古自治区正式公布项目已被叫停。

除了已经获得批文的43个城市,全国不少三四线城市也正在兴起"地铁热",以中部省份安徽为例,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安徽省将有9个城市开建或建成地铁。

但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安徽16市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的仅有合肥和芜湖。也就是说,除了合肥和芜湖其他七个城市根据新标准都没有地铁线路建设的资格。

发改委在《意见》发布后,就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接受了采访,针对新政策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表看法。

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已经开工、在建项目,除建设规划明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中,财政资金投入不得低于40%。另一方面,强化了城市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支出责任,即要按照国家批复建设规划明确的资本金比例和来源等要求,按期推进在建项目,不能出现"半拉子"工程。这需要城市政府统筹考虑财政预算,优化调整支出结构,落实项目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

对于正在履行审批程序和规划内的其他未开工项目,要严格按照《意见》规定和建设规划要求,加强项目出资方案的审核,只有在资金来源已经明确落实好的前提下,才能按程序批准和开工建设。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近日提高的标准也在当时被提出。

《草案》提到的"上一年度政府债务率超过100%、120%的城市,城轨交通项目的财政出资比例分别不得低于60%、80%;政府债务率超过150%的城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新开工建设项目。"的要求未被《意见》采纳。如果按照此标准,或有13城不能顺利开建地铁项目。

对于本次城市轨交新政对于水泥需求的影响,笔者综合去年年底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多个铁路被叫停和今年三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等事件,认为虽然地铁每年水泥需求量达到4000~4500万吨,但因项目实施周期长、各地项目开工、进度不统一。另一方面,已经批复的多个项目被暂停早有传闻,所以此次新政给市场造成的冲击也早有准备,对于水泥需求的影响并非集中爆发。城市轨交新政对于水泥需求的影响主要从长期来看。

由此可见,城市轨交新政对于水泥需求影响力度有限。从拉动水泥需求的三驾马车看,基建、房地产和农村市场。房地产在近些年全国炒房热的带动下,水泥需求量早已不局限于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少地方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才是基建和农村市场,而轨道交通在基建中的占量也是较小的份额。所以,虽然本次城市轨交新政对全国范围内"地铁热"起到了遏制作用,但对于全年水泥需求并没有强烈的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