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市场当前实体需求到底如何?

建材市场当前实体需求到底如何?

01

建筑材需求强于工业材料

近期相关媒体调研了华东地区的工业品贸易商,实体企业反馈下游需求明显分化。其中建筑用材需求平稳,虽然7月份淡季出现环比回落,但属于正常季节性调整,幅度可控,贸易商低库存状态,出货无压力,价格上涨;工业材需求走弱,库存较6月份上升,现货价格在限产支撑下走平。建筑材需求主要受地产投资支撑,而工业材下游主要面向汽车、机械、家电、制管等。

商品远期预期回升。受近期财政刺激预期及货币宽松支撑,工业品期货相对于现货贴水显著收窄,且远月合约涨幅明显大于近月合约,反映大宗商品市场参与者对远期需求预期的上修。这与股票市场行为表现一致,宽松政策出现后,市场水泥长期吨毛利预期普遍上调10-20元/吨,带来股价上行,目前股价隐含的市场对于水泥吨毛利的长期预期在100元/吨附近,从历史上看这个数字仅次于2011年和2018年水平,反映了目前市场偏乐观状态。当然短期而言该预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处在水泥价格高位稳定、企业中报普遍报喜以及政策面宽松的环境中。

02

环保限产影响力依然强大

近期唐山、常州等地限产对大宗原材料行业供应造成限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地区限产并不以具体的排放数值作为依据,而是以大气污染程度的城市排名作为出发点,这对企业生产形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生产企业在正常生产时段宁可牺牲成本、极力扩大产量,也不愿意维持正常产量来承担未来限产的不确定性。环保限产导致了各类工业品价格的显著分化,如近期受限产影响最大的螺纹价格走强,而受影响较小的基本金属价格则明显较弱。水泥供应受影响程度和价格表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今年6月份后至今国内多数地区水泥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幅度有限,属于正常的淡季回落,上周沿江部分区域因限产出现价格小幅反弹。总体来看今夏淡季水泥价格跌幅可控、较为坚挺,反映需求稳定,尚未出现失速下行。

7月建材类公司普遍反弹,是市场对宏观需求过于悲观预期的修复,催化因素是上市公司中报的高增长和政策面的宽松预期,7、8月中报期阶段性机会除了可关注业绩普遍报喜的水泥股外,还可关注超跌的防水材料、玻纤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中期来看,需求周期的调整可能仍未完成,财政刺激在基建端的起效需要时间,中小城市地产投资仍有待出现周期性回落,未来半年可能仍处在复苏前的周期调整后半段,市场在阶段性反弹过后仍然需要注意周期尾部风险。

风险因素:地产周期的波动的不确定性、错峰限产强度的不确定性、行业去产能力度的不确定性、外围经济周期波动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