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遵化上《人民日報》啦!再次聚集這件事!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8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他來了,村子變美了》的文章,對農民日報資深記者王景山傾情幫扶遵化市平安城鎮東梁各莊村的感人故事,進行了報道。這是繼7月28日事蹟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報道後,又一次登上國家媒體。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退而不休,老記者王景山為鄉親們忙不停

他來了,村子變美了

在河北省遵化市,有個始建於唐代的山村東梁各莊。村裡盛產酸梨,有千畝梨園,305戶人家1200口人,村民世代以種梨為生。

走進東梁各莊,村口赫然立著一塊牌:“京東五座塔,天下第一梨”。村裡道路整潔,街道兩旁新種上的梨樹、銀杏、海棠和丁香綠樹成蔭。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可就在3個月前,村裡還是柴垛佔道、垃圾亂堆、汙水橫流,村民想在村裡溜達溜達都邁不開腳,“髒了幾十年,外人繞著走。”村民們很無奈。

今年3月15日,應邀來遵化調研的《農民日報》退休記者王景山,聽聞此處有百年梨樹群落,想到村裡一探究竟,沒想到他的這一偶然之舉,竟由此開啟了東梁各莊村的轉變之路。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不是本村人 勝似本村人

“山上蒼松翠柏,山坡梨園千畝;頂峰有古文化歷史遺蹟,山腳有數百戶農家庭園。”這是王景山初到東梁各莊村時記錄的一段話。

“當時王老師膝關節半月板傷了,還在恢復期。梨園在山坡上,他從路邊撿了一根樹枝拄著,執意要去我家看土法大缸釀造酸梨醋。”村黨支部書記邢躍亮依舊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王景山那天他所說的話:“村裡有這麼好的梨樹資源,可環境衛生實在太差了,振興東梁各莊必須先從村容村貌入手,徹底解決幾十年髒亂差局面。”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要改變村容村貌,可沒有錢,咋辦?

邢躍亮電話請教王景山,王景山說:“當年的(鄰村)西埔村人靠三條驢腿鬧革命,咱們要自己救自己,不能‘等靠要’。”

打那天開始,邢躍亮幾乎每天晚上7點鐘都能準時收到王景山打來的電話,詢問道路清理得怎樣了、垃圾桶有著落了沒、庭院經濟進展如何……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為了讓未來的“梨花小鎮”規劃得更合理,4月8日,王景山專門請來自己的設計師朋友免費給村裡規劃設計。

王景山以一個“外人”的熱情和責任感,感染了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雖說王老師不是我們本村人,卻勝似本村人。”村裡的老校長李廣明感嘆,“他把村莊發展當成自己的事業,你說我們本村人怎能不感動?”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全村總動員 村容大變樣

王景山的熱心幫助,給東梁各莊注入了一股暖流,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變家鄉髒亂差的面貌。

村民們自發成立“梨花小鎮”志願者服務隊、爭做志願者。74歲的村民代表張玉仲說:“愛村子就像愛自己家,誰也不願意自己村一直落後下去。”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村民徐永患股骨頭壞死多年,剛做完手術回家沒幾天,聽說村裡頭正在熱火朝天地改變村容村貌,他硬是讓家人用電動車拉他到村委會大院,“我腿腳不便,別的幹不了,焊工是我的強項,村裡垃圾桶焊接的活兒我承包了!”

從最初的46人到297人,短短半個月時間,村裡的志願者服務隊累計義務出工1200多人次。村民靠自己的雙手把村莊街道的垃圾、亂石、違建等全部清理完畢,治理主街道5公里,栽植各種綠化苗木1.2萬株,改治高危路口3處,開闢硬化了南北兩個停車場和一個2150平方米的愛心廣場,幾十年來村裡髒亂差的面貌煥然一新。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攝影:劉滿倉

村莊美了,梨花開了,大批遊客也來了。4月梨花開放的半個月間,村裡迎來了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1萬多名遊客,“梨花小鎮”建設初見成效。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思路打開了 出路變寬了

當初第一次見面,邢躍亮帶了兩瓶自制的酸梨醋給王景山嘗。王景山嚐了之後覺得味道純正,就問是怎麼做的。邢躍亮說是自己用土法釀的,為釀醋跟人合夥買了120口大缸,但有一半都“做瞎了”。

王景山覺得眼前的人是想做事的人,只是方法不對路。為了幫村民將酸梨醋產業做起來,王景山一面幫他聯繫市裡的飲料加工廠,合作搞酸梨的深加工;一面讓邢躍亮帶著村民到“先進村”學習產業發展的經驗。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以後我們家種的梨不叫‘酸梨蛋子’,而叫‘長壽梨’。”村裡有一棵樹齡超過300歲的“梨樹王”在村民於廣周的梨園,王景山在電話裡手把手教他把酸梨做成品牌。

快看!遵化上《人民日报》啦!再次聚集这件事!

思路打開了,出路越來越寬。王景山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一面準備從自己關注多年的江蘇豐縣梁寨鎮,幫助引進優良石榴品種;一面鼓勵村民在院子裡種植有機蔬菜。現在,村子已有二三十戶嘗試種蔬菜一對一供應城市餐桌。

以前外出的人,不願意透露自己是“東梁各莊人” ,現在會自豪地說“我是東梁各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