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陈顺深:用一生,来为群众服务

2018-08-04 08:5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婺城报道组 郦莎

老党员陈顺深:用一生,来为群众服务

“老陈,又转悠呢?天气这么热,你可得注意防暑。”“放心吧,我再看几户就回家。”今年81岁的陈顺深是白龙桥镇高桥村的老党员,也是高桥村第一任村支书,自1958年入党以来,他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终生奋斗的使命。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陈顺深依然在生活中发光发热,不仅是村里的老年协会会长,还主动负责联系户的垃圾分类工作,让不少年轻党员干部佩服不已。

老百姓的幸福是他前进的动力

白龙桥镇高桥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农村,由高桥、季家、雅村、邵家埠头四个自然村组成,目前有人口1000多人。由于地理优势较好,高校村一直是白龙桥镇经商办厂的理想之地。

而早在几十年前,眼光独到的陈顺深便发现了这一商机。

年轻时,陈顺深曾是金华县农机站的“金牌农机手”,技术好,人又勤奋,到哪都特别受欢迎。当时,恰逢浙江省委党校来高桥村调研,发现村里既没有党员,也没有书记,思来想去,年轻有为的陈顺深被寄予厚望。

1958年10月,陈顺深成了高桥村第一位党员,也成了第一任村支部书记。虽然肩上挑着重担,但他却无所畏惧,“我认为,入了党、当了干部,是党组织和群众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民以食为天,上任后,陈顺深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民搞生产,虽然已是村里的“一把手”,可他干活不落人后,挑担不比别人少。白天,他和村民一起在生产队里劳作,晚上开会交流经验,凭着一把锄头一双手,让高桥村回回拿下先进生产大队的荣誉。劳作期间,陈顺深还悄悄地物色思想觉悟高、积极为民服务的党员人选,逐渐建立起了一支干事热情的村两委队伍。

温饱的基本问题解决了,陈顺深又在思考怎么让村民富起来。“我们村离白沙溪近,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何不利用条件,办个砂石加工厂?”他的想法一出,就得到了全村人的积极响应,一九六几年,高桥村第一个砂石加工厂应运而生,不仅带动村民致富,也让村集体经济水涨船高,每年收入过万元。随后,颇有商业头脑的陈顺深又相继创办了年糕加工厂、碾米厂,除了供村里自用,每到年关临近,还出租给十里八乡的村民有偿使用。

村集体有了钱,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在陈顺深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做好道路硬化、水电网的铺设,并建立了村办公楼和高桥小学等配套设施。看着村民过上了一年比一年好的生活,陈顺深乐开了花。

老党员陈顺深:用一生,来为群众服务

党员的责任是他不变的坚持

在高桥村,陈顺深当了28年的村支书和12年的村两委,直到60岁才退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高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部的更替也历经几代。但在陈顺深的影响下,高桥村的历届支部书记都勤勤恳恳、一心为民。

近段时间,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婺城区各乡镇轰轰烈烈地开展着,高桥村两委经过商议,除要求农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外,每个党员干部要联系10个户头,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监督和检查。虽然陈顺深已经81岁了,但他却没有把“年事已高”当成借口,而是和其他年轻党员一样,积极地认领了10个联系户。为了做好指导检查工作,陈顺深认真学习了垃圾分类常识,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村干部,并且坚持每天到自己的联系户家中,认真、仔细地指导检查农户垃圾分类工作,以身作则督查大家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除了党员这个身份,陈顺深还是高桥村老年协会的会长,负责为村里的老人发放补助金、监督老年活动室的用餐卫生情况、收集老年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做好他们和村两委沟通的桥梁。

在陈顺深眼中,无论在什么年代,当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干部看支部,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坚持“将领兵”、“跟我上”的精神。“无论什么事,只要干部带了头,群众就有劲头,就能一呼百应。”陈顺深感慨地说,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只要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高桥能够越来越美,那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