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永善:肩挑兩站 逐夢金江!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肩挑兩站 逐夢金江

——來自永善縣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庫區的報道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黃華大轉彎 袁志堅/攝)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一條大江向東流,彎彎曲曲、千迴百轉連接雲南和四川!

這條江,就是金沙江,中國母親河長江的主流!

山高水急的金沙江右岸是永善人民生存之地,曾經阻礙了永善的開放和發展,延遲了永善人民脫貧的夢想;

在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座巨型水電站的大建設、大開發、大搬遷中,給永善縣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大機遇,永善縣先後在檜溪、佛灘、縣城、黃華、大興等建立了10個移民安置點,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搬遷安置了11279戶42290人,實現了向家壩、溪洛渡庫區大移民。

如今,永善縣“肩挑兩站”,給永善帶來鉅變,依託電站建設和寬廣的庫區,永善縣正奔向充滿希望的小康社會。

永善因金沙江而生,也因金沙江而興。

金沙江在永善縣境長達168.2公里,流經9個鄉鎮,35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在這裡交匯,注入金沙江,奔向夢中的長江大海。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溪洛渡水電站 袁志堅/攝)

金沙江:溜索、橋和船

永善的山勢地形、永善人的血脈靈魂,都是和金沙江連在一起的。

金沙江從碼口鎮新民村的吊巖流奔入永善,海拔為492米,而奔出地為青勝鄉的倒流子,海拔才340米,在這168公里內形成了150多米的落差。所以,金沙江在進入永善後,就變得狹長、險峻、雄奇和波濤洶湧。

新中國建立之前,險峻的金沙江,讓雲南和四川隔江而望,金沙江是天險,幾乎無法跨越。波濤洶湧的江面讓人望而生畏,無法前行;水勢相對平緩的地方,偶有幾條木船擺渡,也是險象環生,事故頻發。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金沙江迎來了大開發,永善人民獲得了大發展。金沙江上的溜索、橋和船的變遷,見證著永善的發展和永善人民生活的改善。

永善縣督查專員毛超是一名年近50歲的本地人,永善移民局後扶產業辦主任吳純月是一位40多歲的大姐,生在金沙江邊,工作在江邊的他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見到過的關於金沙江和上邊的溜索、橋和船的故事。

兩座電站建設前,永善大峽谷一樣的168公里江邊上,有14個渡口、2條溜索、3座三橋和1條短航道,滇川兩省群眾是很難自由往來的。

14個渡口主要是務基鎮內有6個(當地江面相對平緩些),大興和黃華各有1個,佛灘、檜溪各1個和青勝2個,其他區域因峽谷水急無法擺渡。

1985年前,擺渡的船是以人工划動的木船為主,後來慢慢演變成了柴油機動鋼板船。

碼口和大興境內分別建有溜索1條,當地百姓到江對面走親戚、做生意,經常是從天而降、漂江而過。

改革開放後,經濟和科技得到了發展,政府在碼口和黃坪先後建起了“跨江大橋”,據說碼口的只能行人,不能過車;黃坪的過江橋是可以過車的;但因為人多橋小,需要人維護交通秩序和安全,所以過橋是要收費的哦!

上世紀80年代末,為解決相距只有10多公里的永善縣城和四川雷波縣城的交通問題,兩縣合作,在江面最窄的毛草坡兩邊懸崖上,建起了溪洛渡鋼架橋(現為溪洛渡水電站壩址所在地),當時可以兩輛車對向行駛,是隔江相望的永善、雷波兩縣最先進最豪華的大橋了。

30年前1988年夏的一天,正在縣城井底中學上初中的吳純月和同學們聽說了毛草坡大橋當天通車,傳說這座橋還是一名女設計師設計的呢,就和同學們逃出學校跑了三四公里山路,來到人山人海的通車現場看熱鬧。後來才知道,當天全校師生都逃課去看大橋通車了。吳純月說,最後,夢中的女設計師沒看到,到時看到了漂亮的鋼架橋,大家可高興了。

永善境內的金沙江,只有在檜溪至青勝的一小段落差較小,江面相對較寬溫順,所以,除了橫渡,這一段曾經還有2艘客船在跑客運,分別是金江1號和金江2號船。國營的客船停運後,又有2艘私營船承擔起了水運任務。

溪洛渡和向家壩兩座巨型水電站的建成,讓以上的這些都成為了歷史,都沉沒在了江底,換之的是嶄新的交通面貌。

如今,溜索已不見了蹤影,只是在人們的回憶中;2010年左右建成的檜溪金沙江跨江大橋、溪洛渡大壩下的還建橋成了江面上的兩道彩虹,兩省人民交通的要衝。投資2.6億元的大興溜改橋工程月亮灣大橋可望在2018年將建成通車;總投資17億元、橋樑全長1872米的宜(四川宜賓)-攀(四川攀枝花)高速互通大橋將橫跨金沙江連接大永高速,已進入工程實施階段,2021年有望飛渡金沙江。

永善境內的4座跨江大橋,將實現峽谷飛彩虹,天塹變通途,造福兩岸人民。

目前,金沙江沿岸從碼口至青勝,仍然還有10多個渡口,有客渡船近20艘,還有車渡船3艘。只是,交通條件的改善,讓渡口的擺渡船,大多處於停擺狀態。

曾經水急浪大的溪洛渡庫區,如今已是風平浪靜,碼口至縣城邊的溪洛渡大壩黃角堡這100公里內,可以安全行船,有2艘快艇和1艘客艙、多艘貨船在往返航行。雖乘船比坐汽車快一半的時間,但價格卻也比汽車要貴一倍以上,所以,乘船的人也相對較少。

7月21日,記者乘車在務基鎮的懸崖腰部“綵帶”公路上去黃華鎮採訪,只見崖下峽谷中,兩艘快艇如“螞蟻”般對開行進江面上,形成了兩道長長的波浪紋,展現出了高峽平湖之美。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檜溪金沙江跨江大橋)

朝陽壩:浮在水面的“巨輪”

永善縣黃華集鎮位於金沙江南岸半坡中,距縣城60公里,是一座有百年曆史的老集鎮,初名“黃葛樹”,因位於金沙江岸邊轄區盛產大榕樹得名。黃華集鎮駐地與四川省雷波縣、金陽縣隔江相望。

2003年,黃坪鄉整體併入黃華鎮,黃華鎮成為了永善縣除縣城溪洛渡鎮外的第二人口大鎮,目前轄14個村(居)民委員會有6萬餘人。

由於地質原因,永善境內的金沙江都是在峽谷中,集鎮和村莊大多在峽谷崖上邊的幾百米外相對平緩的“平壩”上。

黃華鎮的朝陽壩,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

朝陽壩有1000多畝坡地和亂石灘,是黃葛村的屬地,距離集鎮只有兩三公里遠。

朝陽壩原來離江邊有兩三百米遠,海拔垂直距離100多米,溪洛渡水電站水位淹沒至600米高程後,正好淹沒了朝陽壩下的山崖,朝陽壩就“浮”在了水面上。所以,這裡就成為溪洛渡水電站庫區移民安置最理想的場所。

由於溪洛渡水電站的建設,黃華鎮原來臨江的黃坪、甘田兩村莊集鎮和江邊的4所小學被整體淹沒,全鎮沿江的6個村五六十公里江岸邊有10000多移民需要搬遷安置。

當年移民建設和搬遷的艱難,我們就不方便再去追憶,那是一個幾萬人在一兩年時間裡戰天鬥地的大場景。

當時,經過移民意願調查,有500多戶2000多人選擇搬出黃華,到縣城、縣外、市外、省外安置,遠離了故土;有800多戶3000多人選擇了鎮內自行安置,大多是後靠在自家或親友家的土地上建房,繼續過著農民的安閒日子。

而原來在村集鎮或土地淹沒完了的1503戶5342人,需要有個合適的搬遷地,朝陽壩就成為了他們的新家,是溪洛渡水電站雲南庫區最大的移民安置點。

2010年後,在移民搬遷建設中,規劃投資了近5億元,在朝陽壩這1000畝土地上,修建了縱橫交錯的網狀道路93條,建起了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院、籃球場、供水廠、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就連居民的活動場所就有3個,農貿市場有2個,移民辦事場所也有2個。

2011年開始,通過公開搖號,統規幫建、自建等方式,1503戶5342人移民按照人均佔地20平方米的宅基地標準,在朝陽壩上統規幫建或自建起了四層半的移民新家,一樓為商鋪,二樓以上人居住。

2013年4月,黃華鎮10000多移民正式搬入新家、遷出故土,讓出老房子和土地,為溪洛渡水電站5月4日下閘蓄水創造了條件,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為加強對移民的服務,黃華鎮將原來的黃葛村分設為朝陽社區和黃葛社區。兩個社區分別管理了部分移民新區和部分農村小組。

在近40度高溫的炎炎烈日下,黃華鎮負責移民工作的黨委副書記胡剛和朝陽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華竹,帶著記者一行,採訪了幾戶人家。

“我家以前就在黃坪集鎮背後的公路邊,離金沙江不到50米!”來到李清國家,他客廳電視牆上掛著一幅長2米多高近1米的攝影作品,據說是當年搬遷前照的黃坪集鎮,53歲、頭髮花白的李清國指著照片上自己家以前所在的位置,動情地向記者介紹著,對故土的思念,溢於言表。

“沒有想到,老了還進城享清福了,共產黨對我們真是太好了!”聽見有客人在說話,正在午休的李清國母親唐玉清老人也加入了我們聊天中。

80多歲的唐玉清是1957年入黨的老共產黨員。雖然從40多公里外的黃坪村搬遷到了如今的朝陽新集鎮,老人家對故鄉有些許不捨,但住進了樓房,一個孫兒一個孫女都分別在昆明和縣城有了穩定的工作,她每個月有移民後期扶持、逐年補償、高齡補貼等各種補助近500多元,算是過上了享福的日子,心中那個幸福啊,自然是活了80多年來少有的。

談話間,李清國還安排他妻子,去天樓上採摘了葡萄來給我們品嚐,說是他們自己種的原生態葡萄。看得出來,這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其樂融融,幸福自不言說。

現在,黃華鎮的10000多移民都有了良好的歸屬,朝陽壩上的5000多移民,有1000多人外出務工,在家的有的做點小生意,也有的擺渡打魚,有的帶孩子居家過日子,基本算是安居樂業了。

如今的朝陽壩新集鎮,猶如一艘浮在水面的巨輪,已起航前行。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江畔的檜溪集鎮老街和新區)

檜溪:半城入水半城新

永善縣“肩挑”溪洛渡和向家壩兩大巨型水電站,如今兩大電站建成後,永善境內的168公里江面變成了兩個大湖泊。

7月22日,記者一行從永善縣城出發,經溪洛渡大壩下的永久大橋,在四川境內行車40多公里,來到了四川省雷波縣渡口鎮江邊橋頭,對面就是永善縣檜溪集鎮,一個已經淹沒了一半集鎮在水下,又建起了一大片移民新區的新檜溪,如一頭暢飲江水的駿馬,蓄勢待發中。

陡崖下、江水上,長達2公里多的檜溪大橋和金沙江跨江大橋,形成了一條直線,如一條穿山而出的巨龍,將雲南四川緊密地連在了一起。曾經的金沙江航運碼頭,早已沉入了江底。

檜溪百年老鎮位於金沙江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和文化名人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在明朝因地形四面高、中間低而得名“窩心裡”。明末清初,漸成集市趕場,更名為“興隆場”。在清康熙年間,因金沙江兩岸盛長檜樹改名為檜溪而沿用至今。民國時期,滇、川兩地就有5000人聚集於此地貿易經商,川流不息的船隊和客商從這裡走出群山,成為永善縣沿江通省大道的必經之地。

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前,檜溪已經形成了一平方米公里多的集鎮,有4條主街道,是當地十里八鄉最繁華的中心集鎮。

而新街、小河街等臨近金沙江航運碼頭,順江公路穿街而過,商貿相當繁榮,是黃金地段,農曆二五八的趕集天,街道上更是車水馬龍的景象。

作為向家壩水電站庫尾最後一個集鎮,水庫蓄水後,檜溪境內金沙江水位從近350米上升到381米,淹沒區涉及檜溪鎮4個村1社區19個村(居)小組,有958戶3325人需要搬遷安置。

向家壩水電站庫水上升後,檜溪集鎮要淹沒三分之一的區域,而新街全部、一街和二街的部分,就在381米海拔之下,是要淹沒的“黃金”區域。經過實物指標調查,集鎮有540戶2109人需要搬遷安置。其中145戶629人選擇了自行安置,其餘的人家選擇集中安置,加上農村移民,檜溪移民新區需要安置395戶1480人。

2010年至2012年,檜溪鎮在原來集鎮後面的200多畝坡地上,規劃建設了3條新街3公里多,新修了鎮政府機關和各站所辦公樓;按統規自建的要求,為395戶移民建起了新的安居房。曾任移民辦主任的檜溪鎮黨委副書記肖貞華,介紹起移民工作那是如數家珍。

2012年移民搬遷以來,檜溪鎮圍繞“湖濱山城、歷史文化、特色農業、商貿休閒”定位,建設移民“休閒宜居”新區,打造特色旅遊小集鎮的理念,正用在老街的發展,融合進新區機遇,帶動集鎮的繁榮發展。

張健家是老街的“大戶人家”,有兄弟4人,共有3處房產1000多平方米。張健和妻子在國道213線和集鎮交叉路口開餐館,當時一年的收入就有近10萬元。

移民搬遷中,張健家獲得了40多萬元補償,搖號得到了新區文化廣場對面的一塊60平方米地基(當時他家3個人,移民後又生了1個小女孩),修建了3層樓房,其中一二樓在街面下,三樓在街面上,開小超市,又租了旁邊的60平方米商鋪,重操舊業開餐館,一家4口人的生活還算有了保障。

如今,一座新區和老城融合的新檜溪,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金江河畔。

溪洛渡、向家壩兩大電站的建設,給永善縣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據永善縣移民局副局長帥翼駿介紹,向家壩涉及永善4個鄉鎮14個村49個村民小組1651戶5440人的搬遷安置;溪洛渡6個鄉鎮24個村149個村民小組9628戶36854人搬遷安置。

在兩大電站的大建設、大開發、大搬遷中,永善縣先後在檜溪、佛灘、縣城、黃華、大興等建立了10個移民安置點,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實施了向家壩、溪洛渡庫區大移民。

在2003年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移民徵地開始以來的15年間,縣城和各鄉鎮都得到了大發展,縣城面積從3平方公里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10平方公里左右,永善縣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和人均純收入等經濟指標都實現了年均兩位數的增長;2017年,永善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52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6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分別完成7.74億元和34.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54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3539元和8700元。

永善,正在因“肩挑”金沙江上向家壩、溪洛渡兩大電站而發生著鉅變,融入長江經濟帶快速發展的洪流中,匯入偉大中國夢實現的奇蹟裡……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朝陽壩碼頭擺渡的客船和貨船)

昭通永善:肩挑两站 逐梦金江!

今日推薦

圖文/昭通日報記者 陳忠華 部分圖片/袁志堅

編審/李仁安 校對/李曉溪 編輯/馬 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