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涵養正能量

好家風涵養正能量

朱廣志

有首歌這樣唱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家”是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家風則關係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家風正方能黨風正、政風清、民風淳。建設一個美麗富強文明和諧的國家,需要每個家庭都具備良好的家風。只有“最小國”的好家風,才能推動形成“千萬家”的好風氣,才能匯聚成強大的社會正能量。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這樣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說,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搖籃,人生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而家風就是從小播撒在心中的種子,是個人品行養成的基礎,是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優良家風,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生髮並激蕩成時代新風尚,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由此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重視家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國曆來重視家風家規,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和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都是傳世的治家經典,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家風如同無聲的教誨,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後人銘刻在心、代代受益。優良的家風傳承,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燦爛不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培育好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用偉大人格、醇厚家風為我們作出了表率。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在家風家教方面堪稱一代典範,在家風上給自己制訂了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劉少奇同志“約法三章”規範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行為。周恩來、朱德等革命家用“十條家規”、“要接班不要接官”言傳身教自己的親屬。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在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中長大的,他曾在給父親習仲勳的一封拜壽信中寫道:一是學父親做人;二是學父親做事;三是學父親對信仰的執著追求;四是學父親的赤子情懷;五是學父親的儉樸生活……這些無一不是老一輩革命家良好家風的體現。而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優秀共產黨員也同樣展現了清白做人、勤儉持家的純正家風。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惠及了一個家庭,更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財富。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傳統,優良家風是整個社會乃至國家風清氣正的基礎。“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好的家風能讓一個家庭變得團結、互助,讓左鄰右舍相處更加友善融洽,能讓整個社會的風氣變得淳樸,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良好家風,必然凝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和無窮智慧。

古人云:“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就是在告訴我們,無論事大事小都要做一個正能量的人,而這一切需要有良好的家風做輔助。良好的家風是建設美好家庭、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傳承,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為社會風尚的進步發展、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貢獻正能量。

良好家風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正能量”。不斷強化和放大這種“正能量”,就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社會的正風正氣才能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才能進一步提高,國家才能穩定昌盛,在文明之風中闊步前行。

作者單位:杞縣縣委群眾信訪工作部

通訊地址:河南省杞縣南環路中段168號

聯繫電話: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