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昨日下午

朋友圈里很多人

在发“疫区封锁令”、

“扑杀生猪视频”的消息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到底是怎么回事?

真相看这里!

↓↓

8月3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发布非洲猪瘟重大突发动物疫情预警,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疫情

根据通报,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接到报告后,农业农村部立即紧急指导当地做好各项防治措施并采样检测,8月3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据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发布的消息,

疫情发生后,沈北新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已实施管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8月3日15时,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图据北京时间


疫区周围设立了多个临时消毒站,对出入人员物品进行强制消毒。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农业农村部提醒生猪养殖者,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的,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关于非洲猪瘟

你必须知道的4个问题

1、什么是非洲猪瘟?

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负责人介绍,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持续流行,之前国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国外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的处置场景。(资料图)

2、非洲猪瘟是否会传染人?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就是说该病毒不会感染人

3、非洲猪瘟主要危害是什么?

虽然,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但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

据了解,非洲猪瘟的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俄罗斯为例,据2013年9月俄罗斯农业部统计资料,自2008年非洲猪瘟传入俄罗斯以来,俄罗斯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20亿卢布(约21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达200-300亿卢布。据预测,如果非洲猪瘟传入美国,其对生猪产业、贸易的影响,以及后续用于净化的费用,将达到45亿美元。

4、正规渠道猪肉可以放心吃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相关技术人员介绍,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传猪不传人,正规渠道的猪肉可以放心吃。且该病的致病病毒在60℃下、10分钟就会被灭活。

如何挑选猪肉?

1、看表皮:健康猪肉表皮无斑痕。病死猪肉表皮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2、看外观:新鲜猪肉表面有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切断面稍湿,不粘手。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黏。

3、看脂肪: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

4、看肌肉: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病死猪肉颜色发红发紫,挤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液渗出。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5、看弹性:好猪肉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变质猪肉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戳穿。

6、看淋巴: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病死猪肉的淋巴结肿大,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

7、闻气味:好猪肉无异味。变质猪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