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撲殺913頭生豬,病毒會感染人嗎?

昨日下午

朋友圈裡很多人

在發“疫區封鎖令”、

“撲殺生豬視頻”的消息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到底是怎麼回事?

真相看這裡!

↓↓

8月3日下午,農業農村部發布非洲豬瘟重大突發動物疫情預警,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疫情

根據通報,8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某養殖戶的生豬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存欄383頭,發病47頭,死亡47頭。接到報告後,農業農村部立即緊急指導當地做好各項防治措施並採樣檢測,8月3日,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該起疫情為非洲豬瘟疫情。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據遼寧省畜牧獸醫局發佈的消息,

疫情發生後,沈北新區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疫點邊緣向外延伸3公里的區域已實施管控,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8月3日15時,疫點內913頭生豬已經全部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撲殺913頭生豬,病毒會感染人嗎?

圖據北京時間


疫區周圍設立了多個臨時消毒站,對出入人員物品進行強制消毒。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農業農村部提醒生豬養殖者,要嚴禁從疫區調運生豬,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儘可能封閉飼養生豬,採取隔離防護措施,儘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嚴禁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或餐餘垃圾飼餵生豬。一旦出現不明原因死亡異常增多且有豬瘟類似症狀的,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

關於非洲豬瘟

你必須知道的4個問題

1、什麼是非洲豬瘟?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介紹,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

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汙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帶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豬瘟的可能性。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是重點防控的外來病。

近年來,非洲豬瘟在俄羅斯和東歐國家持續流行,之前國內尚未有病例報告。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國外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後的處置場景。(資料圖)

2、非洲豬瘟是否會傳染人?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傳染病,也就是說該病毒不會感染人

3、非洲豬瘟主要危害是什麼?

雖然,非洲豬瘟對人不致病,但對生豬生產危害重大

據瞭解,非洲豬瘟的發病率通常在40%—85%之間,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異。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動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間,在幼年動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間;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間。

我國是生豬養殖和產品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量和存欄量均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同時豬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質來源,豬肉消費佔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加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低,生豬調運頻次高、數量多,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以俄羅斯為例,據2013年9月俄羅斯農業部統計資料,自2008年非洲豬瘟傳入俄羅斯以來,俄羅斯的直接經濟損失已超20億盧布(約21億人民幣),間接經濟損失達200-300億盧布。據預測,如果非洲豬瘟傳入美國,其對生豬產業、貿易的影響,以及後續用於淨化的費用,將達到45億美元。

4、正規渠道豬肉可以放心吃

遼寧省畜牧獸醫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傳豬不傳人,正規渠道的豬肉可以放心吃。且該病的致病病毒在60℃下、10分鐘就會被滅活。

如何挑選豬肉?

1、看錶皮:健康豬肉表皮無斑痕。病死豬肉表皮常有紫色出血斑點,甚至出現暗紅色瀰漫性出血。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2、看外觀:新鮮豬肉表面有微乾的外膜,呈淡紅色,切斷面稍溼,不粘手。變質豬肉表面外膜極度乾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綠色、發黏。

3、看脂肪:新鮮豬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4、看肌肉:健康豬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病死豬肉顏色發紅發紫,擠壓時有暗紅色的血液滲出。

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913头生猪,病毒会感染人吗?

5、看彈性:好豬肉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復原。變質豬肉用指頭按壓後凹陷,不但不能復原,有時手指還可以把肉戳穿。

6、看淋巴:質量合格的豬肉淋巴結大小正常。病死豬肉的淋巴結腫大,其脂肪為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為墨紅色。

7、聞氣味:好豬肉無異味。變質豬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異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