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李建伟 王山磊 2014年6月

中央、省、市、县分别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河南”、“美丽焦作”和“美丽修武”,修武县在全市率先启动“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家园”的重要内容,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对于改造空心村,盘活土地资源,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修武县美丽乡村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模式。如何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先进模式,同时与修武县自身的旅游优势、农业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相结合,推进生态要素、生活要素到生产要素的转化,实现从乡村建设到乡村经营、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传承千年历史文脉,独具修武地域特色,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美丽乡村“修武模式”,亟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一、模式品牌定位方面。从国际看,有韩国“新村运动”、日本“造村运动”、德国“村庄更新”、荷兰“农地整理”等乡村建设模式;从国内看,有农业部推出的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美丽乡村“十大模式”,也有中坤集团开发世界历史文化名村安徽宏村、《爸爸去哪儿》拍摄地北京灵水村等古村落旅游模式。各地根据不同的模式定位,确定了各自的品牌定位,如潇洒桐庐、自在舟山、阳光温岭、金色平湖、人间仙居、幸福长兴、秀山丽水、田园秀洲等等。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首先要文化振兴。修武县应发挥云台山世界级旅游品牌、“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养生品牌、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一斗水、双庙等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优势,创建集休闲旅游、高效农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四种模式于一体的“修武模式”。根据修武县的产业优势特点,旅游经济向休闲经济的融合转型方向,以及百家岩这个中国休闲养生长寿文化的发源地、明朝李濂《百家岩记》“太行秾秀,此当为冠”的名句,可确立修武县的整体品牌定位为“秾秀云台、休闲修武”。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层次,创造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村城市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新优势。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同时,应突出各乡村的特色,找准每个乡村的品牌定位,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的乡村之美,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积极争取修武县的乡村入选农业部“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名录,与农业部、央视联合举办“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修武”活动,提升修武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影响力,全面彰显修武县的品牌产业、品位村镇和品质农民特色。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统筹规划布局方面乡村振兴应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遵循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经营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按5A级标准把修武全县整体规划成一个大景区、大乡村,变传统农村建设为现代景区经营。以大景区理念提升美丽乡村,布局旅游要素,完善休闲设施,融入景区标准,渗透现代元素。兼顾区域特色和个性亮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把美丽乡村规划与乡镇规划、全县旅游规划、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规划、台创园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等体系融合,使全县各项规划布局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将美丽乡村、名胜古迹、景区景点、园区企业等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网成片、扩大规模。把家户建成美丽小品,把村庄建成精品景点,把乡镇建成综合景区,通过接小连大和连线扩面,建成县域大景区。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总体上可规划“两带三纵两横”“两带”即两条乡村休闲精品带,以云台大道乡村休闲精品带联接城区与景区,促进景城一体发展;以青云大道乡村休闲精品带联通景区东西区,促进东西区联动发展。“三纵两横”即五条乡村休闲精品线,“三纵”分别是:1、历史古迹休闲线,包括云台大道沿线的小兰封吕布冢、秦厂商冢、李固浊鹿城、古汉山汉献帝禅陵等;2、山区古村落休闲线,包括西双路沿线的双庙、平顶窑、后河、陪嫁妆、桃园、大水峪、小水峪等;3、儒家文化休闲线,包括X002公路沿线的郇封薛澍墓与韩昶冢、官司赵氏宗祠、常桥王氏宗祠等。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两横”分别是:1、红色文化休闲线,包括青云大道沿线的三家村主席纪念堂、大南坡赵同孝烈士墓、大东村河南第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三门河抗日建国石刻等;2、宗教文化休闲线,包括县城至人民路沿线的北关祖师庙、东关火神庙、东门胜果寺与城隍庙、郜屯吕祖庙、孔村孔子问礼处等。可编制近期、中期、远期的美丽乡村规划,以重点村、重点乡镇、精品带为突破,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产业支撑融合方面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实施路径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是美丽乡村的支撑,产业兴村,美丽乡村才有后劲活力。修武县可立足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优势和千年古县的厚重人文历史特色,把优势特色放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是培育一批与特色品牌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项目,培育当阳峪绞胎艺术瓷旅游纪念品产业、五里源松花蛋深加工产业、郜延陵大葱绿色蔬菜产业等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乡村经营和特色产业培育的相互促进。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深度融合抓农业的理念,围绕“一产跨二进三”,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拓展休闲体验、文化教育、环境承载、陶冶性情等多种功能,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事生活体验、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农业科普教育等衍生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快荷鹿农庄、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千亩海棠园、西大掌村五指山休闲庄园、禅幽生态农场、轿顶山原始森林、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产业园,以及后河、葡萄峪和洼村马拉岭等休闲农业项目。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保留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优化旅游要素布局,加大特色产品开发力度,挖掘民风民俗,彰显乡村特色。加快台湾养生食品园建设,开发生态菜肴、养生食品、特色农产品等;大力建设不同风格的景观大道、自行车健身绿道、人行散步绿道、大沙河绿道、乡村绿道和文化绿道;推进七贤风情民俗文化城、大南坡村红色文化观光基地、青龙沟生态园、宋营村加拉湾休闲度假项目等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满足现代人的文化娱乐、康体健身需求。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四是可围绕“两带”,打造大型国际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以青云大道、云台大道两条乡村休闲精品带为依托,借鉴万达集团“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超级旅游综合体大盘”模式,与万达集团、泛海集团、亿利资源集团、一方集团、用友和联想六大民营企业“兄弟连”合作,打造云台山大型国际休闲旅游综合体航母旗舰项目。

四、资源整合经营方面。经营乡村的实质是推进资源与资本、产品与市场、环境与实力相对接,把静止的资源转化成流动的资本、把生态的要素转化成生产的元素、把环境的魅力转化成经济的实力,实现从乡村建设为主向乡村经营为主转变,从传统意义的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县域大景区经营转变。

一是整合所有涉农项目资源,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树立全县一盘棋的理念,整合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性资金项目,将沼气建设、农民培训、农技推广、农村清洁工程等方面的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形成合力,放大效应,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2013至2015年,农业部、财政部将重点支持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46个村、焦作市2个村、修武县1个村岸上村成为首批美丽乡村试点,省财政厅下拨1000余万资金支持岸上村美丽乡村建设。修武县可继续积极向上争取,申报更多的村入选美丽乡村,获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水利、电力、环保等各职能部门也可向上申报相应项目,集中捆绑投放到美丽乡村。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支撑体系,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提供充足资金来源。如借鉴安吉县“镇贷村用”模式,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县财政注资县农商行作为担保,县农商行以低于基准利率10%的优惠利率向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单位授信。如借鉴浙江遂昌县引进工商资本发展农家乐模式,以村级组织为主导,鼓励农户和工商业主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经营分配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村企共建等形式,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如借鉴中坤集团开发安徽宏村、北京灵水村等古民居模式,可策划修武县北部山区三个乡镇的双庙、一斗水、金岭坡、桃园、平顶窑、东岭后,后河、龙门等“数村联建”,整体包装项目招商,引进有开发经验的大企业投资,成立股份合作公司负责经营,可实行数村通票制,也可与云台山景区门票挂钩。村集体可以土地、村民以古民居资源入股,县政府可发挥监管、规划、服务和制度设计作用,各方可按股份比例利润分成。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五、长效管理机制方面乡村振兴要达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战略要求,就要实施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乡村外在美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民居美等方面,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需要农民内在美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因此,应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风尚,探索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着力形成“自觉美、永久美”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着力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优化配置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育农民创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合理设置优化培训专业,及时调整更新培训课程,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服务业发展人才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平台,有效整合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三是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坚持深入群众,通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决定美丽乡村重大事项,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接受、赞成和响应,真正赢得民心,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和抵触,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六、政策扶持体系方面。应从大农村、大产业、大生态的角度,着力构建修武美丽乡村的政策扶持激励体系,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对乡村进行考核激励。如借鉴安吉“跟踪复评制度”,对不同村庄分别授予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等称号后,由县农办每年度进行一次复评,复评合格的分别给予不同额度资金奖励,二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称号,不再奖励。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美丽乡村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有机结合,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转政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鼓励下山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程序,扩大土地、山地、林权、宅基地、住房等抵押贷款规模,使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县财政可设立美丽乡村发展基金,在设施建设、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旅行社、旅游企业、服务企业等给予奖励补助,扶持一批主题农庄、精品农家乐等休闲项目,引进大型旅行社、“国字号”旅游企业、意大利时代集团有限公司、美国IBM投资基金等海外投资者,培育一批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销售骨干企业。

经营“美丽乡村” 创新“修武模式”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