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陸賈,公元約前240—前170年,漢族,漢初楚國人,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賈早年追隨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諸侯。劉邦和文帝時,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對安定漢初局勢做出極大的貢獻。呂后時,說服陳平、周勃等同力誅呂。著有《新語》等。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他針對漢初特定的時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為本、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模式。

早期經歷

楚漢相爭時,陸賈以幕僚的身份追隨漢王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遊說各路諸侯,深得劉邦賞識,被譽為"有口辯士"。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趙高殺害秦二世,派人來見劉邦,想簽訂盟約以瓜分關中,劉邦認為是詐計,就派酈生、陸賈前去遊說,用私利誘惑秦軍將領,趁機攻破了武關。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劉邦派陸賈遊說項羽,讓項羽釋放被俘的父親、呂后等人,未能成功。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說臣南越

劉邦平定中原後,趙佗(也稱尉他、尉佗)已在南越稱王, 因國家初定,劉邦便派陸賈出使南越,遊說趙佗歸附漢朝。陸賈到後,趙佗接見非常不禮貌。 陸賈便細數趙佗的中原出身,斥責他忘本而不講禮儀, 隨後結合楚漢之爭的歷史,指出南越和漢朝實力上的強弱懸殊,曉以情理,迫使趙佗改顏謝罪。

趙佗問及他與蕭何、曹參、韓信誰更高明,陸賈回答趙佗似乎更高明。趙佗很高興,又拿自己和劉邦進行比較,陸賈明確答覆漢王遠勝趙佗。 趙佗對陸賈的說辭非常滿意,願意遵從漢朝約束,接受南越王封號,對漢稱臣,並留陸賈宴飲數月。陸賈回朝彙報,劉邦非常滿意,任為太中大夫。

進獻新語

漢得天下後,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稱引《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劉邦討厭儒生, 因而罵道:"我馬上打得天下,要詩書何用!"陸賈反駁說:"馬上得到天下,豈能在馬上治理!" 隨後陸賈援引歷史,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向劉邦說明行仁義的重要性。

劉邦聽後面有慚色,便命陸賈著書論述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鑑。陸賈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劉邦都極力稱讚,稱其書為"新語"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稱病歸隱

劉邦死後,惠帝懦弱,呂后掌權,想封呂姓諸人為王,又擔心大臣不服,據理力爭。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陸賈知道事不可為,便稱病辭官,在好畤安家落戶。

陸賈變賣了出使南越時所得的財物,共計千金,均分給自己的五個兒子每人兩百金,讓他們各治生產。 陸賈自己則坐著華貴的車輛,帶著十個舞樂侍從和一口價值百金的寶劍,輪流到五個兒子家裡居住,每家住十天,將來死在哪個兒子家裡,就得到他的這些隨身之物。由於陸賈常到其他地方作客,每人一年也不過輪流兩三次,很好的避免了老來色難的困境。

協同滅呂

呂后掌權時,外戚的許多呂姓都被封了王,總攬朝政大權,打算劫持少帝,篡奪劉氏天下。陳平很擔憂,但力所不及,又怕禍及自身,於是常靜居深思,考慮對策。 陸賈前去問候,沒有通報就直接走進房中,當時陳平正在思索問題,沒有看見。陸賈指出陳平擔心諸呂篡權,少主危殆的事實,進言說:"國定安定時,要留意丞相;國家危險,要留意將軍;將相和睦,人民就會歸順朝廷。" 因而建議陳平結交周勃,以保護社稷。

陳平採用陸賈之計,獻五百金為周勃祝壽,周勃亦投桃報李,從此將相深交,呂氏的陰謀因此一再受挫。 為了感謝陸賈,陳平以"飲食費"為名,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輛馬車,五百萬錢。陸賈用這些財物在公卿中游說,名聲大震。在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的過程中,出力頗多。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再入南越

誅滅呂氏後,文帝即位,通告諸侯和四方邊境之國,廣施盛德。當時趙佗已趁機自封為"南越武帝"。 於是文帝派人修復趙佗先人在真定的墳墓,增設守墓之人,按時祭祀,並厚待趙佗尚在中原的兄弟,同時尋覓可以出使南越的人。 陳平等人舉薦陸賈,文帝同意。

陸賈第二次出使南越,見趙佗後,宣示文帝詔書(即《賜南越王趙佗書》),趙佗表示願意放棄帝號,去除僭越的各項禮儀,永為藩臣,地位如同諸侯。 陸賈不辱使命,回朝稟報,文帝非常高興。

治國理念

行仁義、法先聖。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後歸本於儒家的仁義觀,對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發展,在西漢初期儒學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由先秦儒學向漢代儒學轉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鏈環。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強調君主在國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須起到表率作用,認為國家的命運與君主的道德修養水平密切相關。陸賈繼承了先秦儒家的這套德化理論,認為秦亡就是因為不施仁義、專任刑罰, 驕奢靡麗以及重用趙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認為漢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轍,就必須反秦道而行之:"行仁義而輕刑罰; 閉利門而尚德義; 鋤佞臣而求賢聖",定下了帶有強烈儒學色彩的三大為政原則。

同時,為了使儒家學說更加適應漢初政治統治的需要,他在堅持儒家基本思想傾向的同時,已經公開地從道家、陰陽家、法家等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資料以充實儒家的思想體系,開啟了漢代儒學重構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無為而治、不廢有為。陸賈的"夫道莫大於無為"的思想來源於道家黃老之學。 陸賈的無為並不是由作為宇宙本根的道的無為推演出來的,而是從秦王朝驟亡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是與秦始皇的濫用刑罰的有為相對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則把法家和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更加貼近實際,更能解決問題。

陸賈並不排斥有為,他認為如果沒有人為的努力,社會就不能進步; 既然聖人都有為,那麼君子當然也要有為;有為不是妄為,而必須以道為準。主張對一切凡人力所能為、又必須為的事,均應該盡力而為之。

在陸賈思想中,無為和有為是有機的統一,是治道的一體兩面,以有為求無為,在有為的基礎上,達到無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積極有為,依仗自身修養制定出一套社會秩序,然後將這套政治社會秩序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制禮定樂,教化天下。

文武並用、德刑相濟。陸賈同時也改進了法學,他批評秦"法治"太過,主張"文武並用,德刑相濟",減廢秦法,但仍然堅持治國必須依靠"法治",只不過"法治"不再是治國之本,而是治國之末。陸賈還進一步提出減免賦稅徭役,讓利於民。要與民休息,不幹民,不擾民,不加賦,做到"國不興無事之功,家不藏無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貢獻"。

在歷史觀方面,陸賈繼承了法家韓非的觀點,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 先聖 、 中聖 、 後聖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陸賈不僅意識到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而且還接觸到了國家和法律的起源。陸賈在繼承與發揮法家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權變學說,表達了漢初地主階級在奪取政權後積極鞏固和發展封建統治的新制度的願望,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歷史上著名儒家人物——陸賈傳

天人感應、規限人君。陸賈天人學說中的陰陽災異思想來源於陰陽家。陸賈一方面繼承與發揮了《易傳》與《荀子》的唯物主義觀點,但同時也吸收進了陰陽家的一些天人感應、陰陽災異的迷信思想。 陸賈雖從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會中君主是人間最高的權威,君主可以統治萬民,但卻沒有人能制約君主,因此只有借這種可與人感應的天來警戒、威嚇人君,使其因天變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種規勸和限制人君胡作非為的作用。

總之,陸賈不僅為儒學在漢初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為儒學在漢代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啟賈誼、董仲舒的漢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學發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經學的一箇中間環節。這種天人感應說,在漢代肇端於陸賈。陸賈和賈誼的這些天人感應的思想,後來被董仲舒發展成天人合一的神學目的論。

漢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年),陸賈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