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作者莫開偉系知名財經作家|知名財經評論家

近日,中國互金協會針對近期一些地區網貸行業出現的項目逾期增加、平臺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等現象,呼籲加強社會城信文化建設,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維護規範合同的存續效力。同時,進一步發揮司法協作、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礎設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聯合懲戒。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可以說,中國互金協會的這個倡議不僅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它對穩定當前互金平臺的清理整頓成果、確保金融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整個網貸行業生態化也將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最近網貸行業爆雷事件接連不斷,處於“暴露”集中期。新聞媒體幾乎每天都會曝光網貸平臺的違約關門、甚至跑路的消息,給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安全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社會對網貸平臺經營前景的廣泛擔憂。據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6月以來的40天 ,P2P網貸新增問題平臺133家,“暴雷潮”愈演愈烈,行業風聲鶴唳,進入7月以來,又有兩家百億交易規模的平臺出事,網貸平臺整體形象和聲譽受損。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據分析,導致網貸平臺逾期違約事件集中爆發的原因有四方面:受宏觀經濟形勢疲軟大環境的影響,導致底層資產逾期現象嚴重,平臺無力追回,繼而發生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金融監管趨嚴,監管力度加強。監管當局陸續下發的專項整治文件“57號文”及驗證工作通知的 “29號文”,使得監管手段增強,監管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使得平臺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風險逐漸暴露;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受負面傷輿情影響,部分中小平臺抵抗力較弱,發生擠兌時,難以有效應對,猶如多米諾骨牌導致更多平臺爆雷;網貸平臺運營成本和合規成本不斷加大,借款人的逾期率及故意逃廢網貸平臺到期債務增多,更是導致網貸業暴雷的重要因素。

顯而易見,網貸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為更加劇了網貸業經營環境的惡化,成為網貸業暴雷的直接“導火線”,且這種行為無限蔓延,放大了網貸業的經營風險,使得整個網貸業不斷滑入經營泥潭。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從當前看網貸借款惡意逃廢債務會帶來三方面嚴重危害:

其一,惡意逃廢債務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它不僅會直接導致網貸平臺的資金鍊中斷,無法對資金出借人的資金進行及時、有效清償,誘發網貸平臺的信用危機,更使得整個網貸業借貸人逃廢債成風,更會將網貸平臺推向違約、關門停運甚至跑路逃債等惡性經營旋渦,加速整個網貸行業的經營紊亂和危機。而且,更會導致投資人受損,加大金融風險傳染,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其二,它在很大程度上會加劇全社會對網貸平臺的經營恐慌情緒,使民眾對所有網貸平臺不分清紅白一律排斥,因為逃廢債盛行之後,不僅會導致更大範圍、更多借貸者的違約行為,使整個網貸行業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整個網貸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尤其對正規網貸平臺帶來不利,讓更多的網貸平臺無法度過清理整頓的“寒冬”,加速更多網貸平臺的違約和關門停運,使更多的網貸平臺陷入被淘汰的悲慘結局。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其三,加大網貸業經營和監管的艱難性和複雜性,使網貸業經營成本因逃廢債務而加大,經營盈利能力下降,正常經營難以為繼;同時也使清理整頓的結果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會延緩對整個網貸業監管政策的出臺;同時也會更加動搖政府監管當局對網貸業發展的信心,將使整個網貸業陷入更加嚴厲的監管範圍,從而會抑制網貸業的正常發展。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由此,對網貸業借貸者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為,各級政府及其監管職能部門應引導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遏制:

一方面,加快清理整頓步伐,儘快將合格的、具有資質的網貸平臺發放正規金融許可牌照,促進其正規經營,納入有效監管範圍;將不符合條件的儘快淘汰出局,使網貸平臺能夠進入有效的金融監管範圍,將其資金運行安全納入有效的金融法治軌道,享受與正規銀行金融機構一行的債權保護,讓平臺能夠正常行使相應債權維護工作,從制度層面消除借貸者惡意逃廢債務的可能性。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將清理整頓之後網貸平臺的借貸人錄入社會信用系統網絡,建立借貸人信息發佈和披露平臺,讓借貸者接受全社會監督,對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為除通過司法等部門建立聯合打擊機制和防禦體系,並將其納入法治軌道、提高逃債違法成本、增強法治威懾力、不給任何僥倖逃債的機會之外,還將網貸平臺借貸人的信用狀況載入“黑名單”,在乘坐交通工具、貸款、購房、高檔消費場所等方面予以全面限制,讓其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無法立足,從而倒逼其主動將網貸平臺的借款償還,永絕網貸平臺借款被惡意逃廢之患。

P2P網貸“暴雷潮”愈演愈烈,投資者何去何從?

再一方面,可通過各種輿論媒體或其他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民眾形成信守誠信光榮、逃廢債務可恥的金融文化氛圍,大力弘揚和倡導全社會信用文化,增強民眾對網貸行業守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消除網貸行業惡意逃廢債務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