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做完作品集

投了4、5所院校

拿到offer满心欢喜,一看:

F**k!不是自己最想去的那所!

当你面对这种尴尬时,你会作何选择?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事实上,80%的人在权衡时间成本的投入后会选择接受,接受一个不太满意的offer,并认定这是命运的安排;20%的人会接受这个时间沉默成本,然后坚持为上内心中的理想院校而“二战”。

今天的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位勇于接受沉默成本,坚定选择后者的“少数派”的故事:

01 二战经验:沉默成本&项目重建

“原有项目如何提取精华”

L同学初到汉艺报名时,时间已经到了当年的10月,当时她已经有了一份作品集,也已申到了加拿大某校的offer,但这并不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offer,心有不甘的她百般纠结后,仍然毅然决定换机构,重新开始

初次对L同学作品集进行评估时,我发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同学,而且通过之前的作品集也可发现,L同学了解基本创作逻辑,也可以看到她对于各种材料和表达形式的尝试与应用。但对于申请伦艺甚至英国方向而言,她的作品集中也存在一个“致命”问题——作为一份平面设计的作品集,里面基本看不到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和表达:

L同学的四个项目中,三个比较侧重于手工制作和雕塑,而另一个则是结合了刺绣和书法,去表达中国文化,但对于各种材料、媒介和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却并未有太多体现,这样的作品集只能展现学生部分实力,却没有表现出最基本的认识和表达。

而英国“占位”的事情已然是公开的秘密,10月份开始到deadline时间已然十分紧张,因此全部项目推翻重做的方法并不适合L同学,于是在第一次课程之后,我与教务老师及L同学沟通后,为他确定了专属的作品集创作方案:

依据L同学个人兴趣及所长,新做一个VI设计的项目,原有的四个项目中,主要进行三个方向的改变:

摘取部分内容,重新发散,做成新项目——抑郁症项目纳入“鬼压床”主题的版式设计中,将原有的部分图片作为来源,同时增加许多新的视觉元素。

进一步主题拓展深入——“活着”主题的装置设计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并将其与平面设计做更好的结合;

规整手工制作感较强的作品,放到Other Works中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02 二战经验:突破既定认知的枷锁

“从项目创作中,了解真正的表达”

对于国内艺术生而言,两个难关必然要过:艺考、高考,为能入学国内名校,每位同学基本都要经历半年以上封闭式魔鬼训练,而这个漫长且重复性的标准化绘画学习过程,使得很多同学谈画色变,对于绘画十分抵触。

L同学便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在面对版式设计以及字体设计需要用到手绘元素的部分,她都表现的很是抗拒和为难。但事实上,绘画的基本能力也是贯穿在平面设计的诸多方面的,且对于申请国外本科,尤其是伦艺等顶级名校而言,展现手绘能力是必须要有的步骤。因此,帮助L同学建立起绘画的信心便成了创作的当务之急。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为了消除L同学对于绘画的隔阂,我挑选了大量风格各异,且与大众认知中“手绘好”的插画大相径庭的作品,仔细与它讲解了当代绘画审美风格,对于材料运用、造型和色彩间的关系,以及形式和表达的重要性。并在之后逐渐让她为我讲解一副作品的风格和优秀之处,帮助她学习自主思考。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之后在L同学绘画时,已经明显有突破,不再是之前的排斥感。我建议她结合主题和绘画能力,选择一种合适的工具去表达自己,比如说圆珠笔,并要求她不要去在意画面是否够没,而是要求他去画出一种“粗砺、生涩”的感觉。

最终L同学克服了绘画难关,且打开了新的思维领域,勇敢接受新的绘画方式,大胆突破自己对于绘画的既定认识,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和表达。而最终的效果,offer已然做了回答。

03 二战经验:排版见真招

“我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人”

关于排版,很多同学不会太放在眼里,往年也有过同学项目做完就去海外旅游的例子。更多同学第一想到的便是淘宝,几十块的价格,看似省心又方便,却不知吞掉了多少顶级院校的offer。教研团队经过多年的教研经验发现,淘宝排版的劣势在于——你永远也无法让一个靠淘宝过活的卖家,用心体会你的项目做出来有多不容易。具体解释:

1. 有很好的设计想法,但排版逻辑出现混乱,没有将设计表达出来,而且十分印象作品集观感体验。

2. 作品完成质量属于中上等,但排版却过于精致,从字体选择到版式都很好,但和项目风格或审美有着较大差异。

最了解大家项目和作品集的人,只有同学们自己,项目那个地方更为出彩,那个地方需要适当弱化都是大家最清楚,与其花钱让自己做监工,自己成为排版者才是最理智且高效的办法。这也是我与L同学在创作之初便讲清道明的部分。

所以作品集创作阶段,L同学还上了一段时间的Photoshop软件基础课,重点了解了一下在Photoshop中各种调色和制作特殊效果的技术,并将它们应用在了她的拼贴和手绘作品中。以其“鬼压床”项目为例,L同学便在排版及PS老师的帮助下,将图像数字化处理,进一步加强了作品中“不和谐”的视觉味道,通过大胆地对比和冲突去阐释她对“鬼压床”的理解和感受。

当申请完发现拿到的offer都不想去时……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04 导师总结

对于还在准备申请的同学而言,从别人的成功案例中借鉴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比如总结一下L同学的成功经验,我们更应该从中得到如下思考:

1. 相比功底,你的抗压能力有时更重要。每个人都想追求名校,谁不想上top1呢,但是面对不够理想的结果,却不是谁都有魄力接受那样的沉默成本,接受自己之前的付出付诸东流。咬牙坚持or就地放弃,常常就在一念间如果自认抗压能力一般,唯一的办法就是早点准备。

2. 你的导师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做到对哪都很熟悉。哈佛的毕业生也不是100%就意味着好老师,这不是逻辑对等的代名词,却更像是心理安慰剂,对么?而实际上,老师教学实力的高低最根本的取决于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教研分析,正如L同学的主带导师虽不是伦艺出身,但不影响他对伦艺的了若指掌和准确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