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都說美國是汽車上的國家,澳洲是羊背上的國家。越南倒好,一個騎在摩托車上的國家。

從西貢機場(也叫胡志明市)出來後,去市裡最好的方法是打車。東南亞版的“滴滴”叫Grab,提前在手機內下好軟件,需要時可以隨時呼一卦車,但要注意,千萬別呼來摩托車。

因為摩托車出行或載人其實對越南來說更常見也更實用,雖然我們無法想象用“滴滴”叫一輛摩托車:等在路邊,然後坐在陌生人的後座,戴上頭盔,一路飛揚不知去向。(Grab的摩托司機有專門的綠色制服和綠色頭盔,如下圖。)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若要騎摩托,頭盔是強制性佩戴,而且騎車的與坐車的人都要戴,因為事故率很高。我想這事故率高還不是因為交通秩序混亂?我常常覺得在這裡信號燈是個擺設,過馬路是件很危險的事。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在很多路口都是如此,紅綠燈貌似不能提供給行人什麼保障,即便直行機動車停下了,拐彎的車輛依舊接二連三的讓我不知道誰該讓誰,等彎道的走完,直行車輛立刻呼啦啦地又走起來,更是過不了。所以什麼時候該過?汽車不會主動讓,那就更別指望摩托車讓你。

第一天我簡直被路上的場景嚇壞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摩托在大街小巷飛奔,男女老少都在騎,花花綠綠的頭盔,密度高至前後車輛相差一米不到,左右還穿插著汽車。好像只要是機動車不管兩輪還是四輪,完全不分道地並排呼嘯,而我眼前的每一天都在上演著速度與激情。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按照越南人的過馬路準則,該過就過,等是永遠等不來的,我在朋友Linh的帶領下安全而驚險地過了馬路。好歹人家熟門熟路,我抓著她的手,緊張到何止左右張望,頭恨不得扭成了撥浪鼓。旁邊的車似停非停地讓我很苦惱,遠處的車也不知有沒有剎車的意向,好好的斑馬線走起來怎麼那麼扎心。

走至中途,Linh伸出手,側平舉,邊走邊示意車輛。以前我覺得這動作可遜了,現在覺得這作為保護的姿勢簡直不能再有用。他們的眼睛都跟長天上了一樣,你不伸手,他還指望你讓他呢。

所以,在越南過馬路,請一定記住側平舉,像交警一樣作禁止通行的指示:同志,我要過馬路!請剎車!至少請減速!

時不時我還會在路上看見極度嚴重超級過分的超載,但我後來便見怪不怪,像這樣全家出動,前擁後抱的姿勢十分親民,十分普遍,十分危險…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滿大街都是摩托還會有一個很顯然的問題,就是吵,引擎聲一直不絕於耳。

現在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孤獨星球對西貢的介紹說dizzying,確實有點令人頭暈目眩。看著頭暈,坐也是不太享受的。

當地人酷愛摩托不是沒理由的,因為方便,見縫插針,衝起來沒有去不了的道。目前在越南唯一一次摩托經歷是坐在Linh的後座上,還在西貢的時候,一天晚上,不知道衝去哪裡的餐廳。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噪音和尾氣的肆虐。起初我看騎行者大都戴著口罩,並未太多在意,直到我自己坐上車才覺得很有必要。半路上實在支撐不住的我要求買口罩,於是我進了一個小藥店,但口罩不可單賣,一買一包。

看來我的朋友也沒有去過那個餐廳,居然在晚上繞迷了路,在自己的城市暈了,一次次要求我檢查谷歌地圖。我只好掏出手機,平時刷臉解鎖,誰知帶了大口罩,連手機也認不出來了,只得一次次輸入密碼。

至此,我還沒想到有什麼特產可帶,這一袋未開封的口罩可以算作西貢特色,一共三十張,回去分發。若有酷愛飆車的,我願贈送口罩一隻,以備防塵。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越南至今沒有地鐵,全國都沒有一個。

我大概來了兩天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難怪人多車多引擎多,這必須人人都開在路面上啊。我們常常覺得歐洲很安靜,道路上人又少,其實你到路下面看看,人全在底下呢,路上當然安靜。

在西貢的最後一天,我在市中的大劇院旁看見了正在進行的施工,Linh說是在修建地下交通,這麼一來應該可以大大減少摩托車的數量了。顯然當地人也希望改變長久以來摩托車上的生涯。

越南|行駛在發動機引擎上的國家

我想,可能幾年之內的西貢就快成為越南全國內第一個有地鐵的城市了。

那些終將成為廢銅爛鐵的摩托車通通會被指責為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走向報廢的必然結局。

當引擎不再響動于越南的大街小巷,日本產的口罩也會面臨滯銷。我會再來,應該會輕鬆很多,比如可以坐個輕軌之類的從機場到市中心… 呵呵,憶苦思甜不大現實,但我卻會永遠懷念一個戴口罩坐摩托的夜晚。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ced4015e5bf1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