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這個小山村隱居著王羲之的後人

江寧這個小山村隱居著王羲之的後人

山陰村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代表作《蘭亭序》可謂“天下第一行書”,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而在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曹村社區裡,有個依傍在秦淮河邊上的小山村,名為山陰村,這裡生活著一眾王氏村民,他們竟是王羲之的後代。自東晉太元年間至今,王氏一族在此繁衍生息已經1600多年。

王徽之結廬隱居,王氏後人在此生活1600多年

王徽之,字子猷,東晉書法家,為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其書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僅次於其弟王獻之。歷任車騎參軍、大司馬及黃門侍郎,金紫光祿大夫等職。傳世書帖有《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並有“雪夜訪戴”的佳話流傳。

東晉太元五年(380年),王徽之與謝安在朱雀橋乘船從內秦淮河出城到了外秦淮河,謝安遊至江寧東山,當時稱作土山,便在東山結廬而居,便有了“東山再起”的典故,而王徽之繼續逆秦淮河而上,至銅山曹山,見此地“青山相擁、綠水縈迴”,並且此處“遠隔驛道市塵,近澗小橋流水,可以君子居之”,遂在此結廬隱居,與志同道合者敲琴賦詩,一直隱居到去世。王氏後人便一直在此過著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

後來到了南宋淳熙年間,王徽之的第21代孫朝奉郎王五四,因得罪權貴,便舉家從浙江山陰縣回遷至此,便將原先的村名改為山陰村。自此,山陰村的村民一直沿用到現在,王氏後人在此繁衍生息已有1600多年。

村裡地名相生相剋,原來是劉伯溫來此洩王氣

在山陰村裡面,有很多老地名還沒一直沿用,比如王徽之乘船到此的王家渡,當初王徽之偏重竹子的竹墩山,以及鍋鐵塘、落星塘、劉伯墩等。“這些地名可不是隨便起的,很有講究,而且相生相剋,裡面學問大呢”,已經退休的曹村小學校長王楊勝,今年66歲,是王羲之的第49代孫,他告訴記者,王徽之來到此處隱居後,為了讓後代能夠人才輩出,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在居所附近廣種竹子,起名竹墩山,寓意“節節登高”;村東口的蝦子地,寓意“下一個天子”;村子最大的池塘因有隕石降落,起名為落星塘等。

到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後,令劉伯溫遍訪王氣,加以破壞。相傳劉伯溫到了山陰村,一看這王家風水,大吃一驚,為洩這裡的王氣,在蝦子地附近,築蛤蟆墩,防止王氏再出優秀子孫;將竹墩山之水引入護山村的“彎塘”以洩地氣;山陰村呈螃蟹狀,並將村口的池塘分別改名為“斬塘”“鍋鐵塘”,以及“落星塘”,讓“螃蟹”衝不出去。另外劉伯溫還不放心,便在竹墩山最高處築白土為墳,當地人稱為“劉伯墩”,以借天子御賜風水官之威鎮住王家風水。

山陰村正打造成新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旅遊點

在山陰村的南側便是秦淮河,目前正在進行新秦淮河風光帶的打造,規劃在此復建王家渡碼頭,今後市民乘秦淮河遊船便可來此觀光旅遊,這給山陰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山陰村自然生態好、環境宜人不說,我們還有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和故事傳說,一定要保護好、打造好”,曹村社區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山陰村正在進行環境整治,對於一些保存下來的古蹟進行保護,比如落星塘,落星塘裡面有一塊天外隕石,社區正在建設觀景臺,讓遊客能夠一睹隕石真容,村子北面的斬塘修建了木棧道,栽種了花草,可供遊客走走看看。毀於大火的王氏祠堂正在復建過程中,佔地近千平方米,採用古典園林式風格,向遊客展示王氏家族千百年來的事蹟,讓遊客更詳盡瞭解到這個東晉時期的名門望族。另外,曹村社區還有一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那就是久負盛名的高臺獅子舞,作為江蘇優秀的傳統表演藝術,銅山高臺獅子舞已被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這些年來由於後備人才缺乏、經費問題等原因,演出斷斷續續,接下來社區將重新組建隊伍,為遊客獻上精彩的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