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爲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7.28,對唐山人來說,是平凡卻不普通的數字。

42年前,歷經過這一天的人,永遠不會忘記那場浩劫。而青年一代,或許只能通過珍貴的史料來了解那段艱難的時光。當然,一些影視作品,也能讓人隨著鏡頭重回過去......

以唐山大地震這段歷史為背景的影視文藝作品不在少數,例如:馮小剛2010年執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香港著名演員袁詠儀主演的電視劇《無情海峽有晴天》、李雪健主演的電視劇《唐山絕戀》、紀實電影《英雄戰震災》等。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電影海報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一起回顧的,是一部於1979年拍攝的劇情片《藍光閃過之後》。該片是國內最早反映唐山大地震的劇情類電影,片中為還原真實震災還插入了唐山震後的影像資料,與劇組十分用心搭建的震後殘垣模型一起,營造了真實震撼的災難效果,極具代入感。《藍光》上映後一度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並獲得1980年第3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工獎。

藍光閃過之後 命運終向何方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邢惠明女兒生前最後一次演出

故事開始於一場盛大的露天音樂會,主人公邢惠明的女兒作為表演團的領舞在臺上跳著輕快的芭蕾。此時的一切如往常安寧和諧,熱鬧的人群,孩子們的笑臉和舞動的身姿,臺下的鮮花和掌聲,沒有誰能想到翌日的黎明,命運終向何方……

晚會結束後,人們同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著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盛愛萍的父親許諾她一定在五天後回來給她過10歲的生日,並且送給她一條藍色的裙子作為生日禮物;醫生莊靜嫻與她的戀人小孟互訴衷腸,許下在下一個春天就結婚的“春日之約”;煤礦工人郭師傅囑咐完大兒子照顧弟弟便去值夜班了......這溫馨美好的一切,永遠定格在了藍光閃過之前。

正在人們熟睡之際,一道藍光劃過死寂的黑夜,地震毀滅了一切。邢惠明在一片廢墟中醒來,遍尋不到家人,只找到了女兒最愛的紅裙子;莊靜嫻望著一片廢墟呆滯地流淚,愛人小孟杳無音信,腦海中臆想婚後的旅行,然而一切已成迷惘。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痛失親人的他們開始一起救助地震孤兒,並組建了“育紅學校”。在國家與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災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臨時成立的育紅學校也即將搬到新的校區。主人公們也完成了自己人格上的成長,並且幫助地震孤兒們走出了失去親人的夢魘。鮮花再次開放,莊靜嫻遇見了自己大難不死的戀人小孟,他們的“春日之約”又可以繼續下去了。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地震孤兒有了親人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災難後再次重聚的戀人

在此期間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比如為了照顧地震孤兒而加入育紅學校的老奶奶、為了救出工友而放棄生的希望,最終不幸遇難的礦工郭師傅等。

《藍光閃過之後》一經上映反響熱烈,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甚至一度成為“地震”的代名詞。這部電影時至今日依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光是電影中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真善”和大愛,還有影片中展現問題角度的全面,這些也被當今的觀眾們津津樂道。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模擬真實的大地震

影片在地震前設計了幾組“暗示鏡頭”來增強不祥和壓抑感。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地震前的異象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地震前動物預警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藍色閃光

影片對唐山震前異象進行了細緻地描繪:當日天氣很熱,夜裡忽然就颳起大風,吹起了窗簾;打起了雷,出現了“閃電”;原本溫順的動物變得焦躁不安,魚躍犬吠;駭人的藍光從天際閃過,林林總總,終示浩劫。這處災難的醞釀,為影片蒙上了一層緊迫的壓抑感。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影片對震後人們的心理創傷也特意設置了一處情節來表現。一天晚上打雷,孩子們瞬間驚醒。紛紛亂跑,莊靜嫻只能大聲告訴他們這不是餘震,然後跑出去尋找孩子,在漫天的大雨裡和他們相擁。這是影片對震後人們的心理狀態一處十分細緻、寫實的描摹,災難傷害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肉體,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精神。

五塊錢糧票的天崩地裂

四十年前的國產電影能展現出什麼樣的災難特效?《藍光閃過之後》給出了答案。雖然當年沒有電腦CG技術,但其模擬的震災場景和營造的氛圍在今天看來依舊撼動人心:天塌地陷,跳樓逃生的人們被下墜的重物活活砸死;大地開裂,逃生的人落入縫隙,宛若墮入地獄,種種慘像只是真實災難中的冰山一角。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地震中的火災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震後的斷壁殘垣

相比電影《唐山大地震》大場面的震撼塑造,《藍光》則更注重細節的展現。據老一輩人回憶,唐山大地震後,全國各地普及防震、抗震知識,北京、天津一帶因為餘震的緣故人心惶惶。該影片上映距大地震不久,在放映時嚇壞了不少小觀眾,至今仍有評論稱這一段給童年留下了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震後百態浮世繪

支離破碎的家園、悲痛的生者、鮮血流淌的傷者、麻木的孤兒、奔波在救災一線的解放軍……這些人物組建了整部影片的脈絡。作為一部誕生於70年代末的主旋律影片,《藍光》不僅描繪了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還將“自救、互助”的大義精神融入其中,迎合了當時的社會價值取向。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藍光》的敘事角度是群像式的,影片通過展現四組家庭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來凸顯出“天災無情”。《藍光》也絕非單純敘事,恰恰相反,它所展現的角度是全方位的:失去親人後的悲痛、災後救援時的人性光輝、重建時的堅韌、安撫震後孤兒們的內心創傷……描畫出了一副震後百態浮世繪。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人們排隊領取救濟糧

紅色讓人感到炙熱和溫暖,表現出熱烈和生氣勃勃;藍色呈現出憂鬱和哀傷,寓意冰冷和沉寂,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就通過這兩種顏色,暗示主人公的命運。開場時邢惠明女兒穿著粉紅色裙子是她人生中最後的光輝,通過音樂會、紅裙女孩、鮮花等預示著這座城市“盛大到了極致”,盛極則必衰。盛愛萍的生日禮物,那件藍色的連衣裙則預示著那哀傷的結局。她的父母註定參加不了她10歲的生日……

五天後,當盛愛萍穿起那件熱烈的粉紅色裙子的時候,我們便知道,她再次有了親人。這些在震後強忍著傷痛互相扶持的人,都是彼此的親人。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藍光》採用前後照應的結構,首尾是兩場盛大的聚會;結構十分完整,邏輯自洽,還善於利用道具來渲染氣氛和抒情比如:影片中的粉紅色裙子、燈、烙餅等。

美好的演繹 時代的遺憾

影片的基調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大無畏精神,但對於人物的塑造過於“偉、光、正”,情節推動也較為生硬,不過這些都是時代侷限。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電影《藍光》以唐山大地震為藍本,在劇情上虛構了一座重工業城市——燕南市,規避了政治背景,有部分演繹。相較於7.28,電影中每個人的結局還算圓滿,戀人重聚,老人領養孩子有了新的家庭,孤兒被國家撫養並享受良好的教育,但實際情況遠比藝術作品要來得殘酷。簡而言之,這部電影前半部分是現實主義,後半部分更像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中國日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家王文瀾,曾參加過唐山大地震的新聞採訪,“7.28”報道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鏡頭下,震後的唐山人並沒有表現出電影裡的那份堅強與樂觀。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一張攝於7.28大地震後的照片 王文瀾 攝

“當時應該只能拍正面宣傳的,抗震救災的,意氣風發的那種,大傢伙都充滿信心的,而像那種人性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悲痛、憂傷,當時就很少去表現。當時還是偷偷摸摸按了一張。在後來的很多影展、畫冊也都沒用過這張。”——王文瀾

這部描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竟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開往希望的校車

肉體的傷疤可以癒合,但心靈的創傷永遠不能痊癒,影片最後孩子開心的笑臉也許只是當時人們的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