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李白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也是建设新诗坛的巨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天真烂漫,又充满了不幸,这是时代给他造成的悲剧,这悲剧却给他造成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人物。

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于唐代长安元年701年),死于唐代宝应元年(763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朝末年,他的先人因获罪而被迫流落西域,李白出生在碎叶(前苏联吉尔吉斯境内)。在他5岁的时候,随父亲从西域迁居西蜀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由)青莲乡。少年时代李白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很杂,包括算卦、医学之类的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15岁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这当然和他勤奋学习是有关系的。据说李白少年时代读书时曾一度不想学习了,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见一位姓武的老奶奶,正在磨铁杵,李白就走过去问老人家磨铁杵干什么,老人家回答说:“磨杵作针。”这件事对李白震动很大。至今在人们的口语中还常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来互相勉励。除了读书,李白还很注意体育锻炼,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剑术,而且技艺高强。20岁以后,李白开始在蜀中游历,在去成都的途中曾去拜访当时著名的诗人益州长史苏非,苏非常赞赏李白的才能,认为李白天才卓越,如果再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与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齐名。这对年轻的李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李白是一个怀有四方之志的青年,他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常把自己和管仲、诸葛亮相比,并以大鹏象征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他在一首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有吞吐宇宙之势。他完全相信自己不仅具有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干,而且具有巢父、计由高尚的节操,自己的学识可以穷极天理人道,文章可以改变一代的文风。所以他不屑于参加什么科举考试,自信可以经过漫游、隐居,施展才能,广交诸侯,自布衣一举而为卿相。待功成名就之后再退隐山林,优游人生。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浪漫的幻想,在他20岁这一年仗剑出川辞亲远游。这次漫游长达16年之久。足迹近半个中国,除了因游名山胜水,寻仙访道之外,他还模仿古代纵横家游说诸侯的方式,拜见一些地方长官和知名人士,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由于李白个性突兀,傲岸不用,这些地方长宫不仅不赏拔荐举,并且大有不容李白之势,如安州的李长史只因路上李白未及回避,有所冒犯,就要给李白治罪。李白哪里会想到刚入世就碰了一鼻子灰,这使他对那些达官贵人的丑恶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十多年中,李白也学着走一条隐居学道的“终南捷径”,希望以此培养声誉,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久,道士吴筠奉诏入京,在唐玄宗面前荐举李白,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是个女道士,她也久慕李白的大名,希望能在京城见到李白,于是唐玄宗三次下诏书征召李白入京。

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李白来到长安紫极宫拜访了太子宾客贺知章,80多岁的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兴奋地赞叹道:“你真是嫡仙人啊!”唐玄宗更是爱重,亲自步迎,请他吃饭,赐以天马驹,让他做翰林供奉。宫中的宴会、皇帝的巡游都少不了他。由于玄宗的赏识,李白一时成了长安城里大名鼎鼎的人物,那些王公贵族达官显宦也都争着与他过从交往。李白对唐玄宗的礼遇感到很满意,对于豪华的生活也很称心。可是这种扬眉吐气的日子没过多久,李白渐渐感到玄宗并不是真正看重他,不过是把他当作点缀升平和声乐享受的御用文人,写些行乐的新词,增加一点宫廷生活的乐趣罢了,而对李白的什么“济苍生”、“安社稷”,参与国家政事,一概不关心。唐玄宗不仅不关心李白的理想抱负,连朝政也渐渐不放在心上,他已经由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渐渐变得昏庸荒淫了。朝廷被奸相李林甫把持,政治日趋腐败,贤能之士多遭贬斥,所谓“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形象地反映了这一黑暗的现实。李白深感自己从前的种种希望和抱负不过是一场幻梦,因此心中闷闷不乐,不免产生一种寂寞凄凉之感。世无知音,孤独失意,他恨不得早一天离开这个嘈杂纷乱的长安,离开这个污浊的世界,与明月相约在高远的碧空,永结超乎世情的欢好。有时他也去繁华的酒肆,喝得大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洒中仙。”可见他当时的狂傲与愤怒。李白秉性刚直,从不阿谀奉承的这种桀骜不逊的性格,终于使他遭到权臣的嫉恨和谗毁、玄宗的冷淡和疏远。李白不甘于清客的地位,也受不了这种小人谗言、君主冷遇的生活,于是上书请还。玄宗也顺水推舟放李白出京。李白在长安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亲眼看到了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权臣贵族的腐化以及地方军阀的罪恶。他在《蜀道难》一诗中对怀有分裂野心的地方军阀进行了揭露,诗中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他看到了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时局形势,对国家命运表现了无限的忧虑。玄宗晚年重视宦官、喜欢斗鸡,在《古风大车扬飞尘》一诗中,李白对宦官的有钱有势,斗鸡小儿的盛气凌人表现了极大的不满,而这些人的后台不正是皇帝老子么,不正是唐玄宗纵容这些小人和无耻之徒么!李白看到了个极盛的时代已经开始产生着乱世的危机。在仕途上李白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思想上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趋于成熟。

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揭开了他第二次漫游的序幕。这次漫游以梁园(今河南开封)为中心,游历了现在的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山西、河北等广大地区。在东都洛阳李白结识了诗人杜甫。两人一同来到梁园,饮酒赋诗,慷慨怀古。天宝四年他们又在营郡(今山东交州)相会,两位大诗人携手同游,寻仙访道。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记述他们之间的友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明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种真挚的情谊是以彼此尊重、互相敬爱为基础的,是和他们共同的理想、抱负和对诗艺的追求分不开的。两位大诗人的这次交往虽然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李白辞别杜甫之后,又开始了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流浪生活,从表面上看,生活过得十分满意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忧愁和悲愤。这个时期随着天宝年间朝政的日益黑暗,他写了许多批判现实的诗篇,如《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思想感情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不少作品反映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痛苦和忧愤之情。他在诗中愤愤地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安三年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是那些权贵们的谗言堵了他的进身之路,是玄宗皇帝冷淡了他,最终抛弃了他,但这又使他对丑恶黑暗的现实加深理解。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空前的战乱使李白随着避难的人群南逃。在离乱中他不断作诗痛斥叛贼,表示自己杀敌报国之心,之后,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永王李幕府。不久,李被李亨以“反叛”的罪名杀害,李白受株连入狱,以“从逆”罪被判以死刑;经有人多方营救,免去死罪改为流放夜郎。这时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夜郎远在贵州,承受着第二次沉重的政治打击,担心着能否生还,李白十分沮丧。不料喜从天降,他中途逢赦。恢复自由后,李白乘船沿江而下,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绝句。随后,他徘徊于长江下游诸地,纵情于诗酒。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贫病交加,不得不寄人篱下,投奔了族叔当涂令李阳冰,不久便在那里病逝,终年62年。临终前他将一生著作交给李阳冰,后被整理成《草堂集》十卷。代宗李适即位,下诏追赠李白为左拾遗,这位声名赫赫的大诗人直到死后才得了这么个正式官职。

他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扫荡齐梁绮丽柔靡诗风的大将!

李白的诗歌创作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概括:1.在恢复和发展诗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方面,李白诗歌作出了贡献。2.李白诗歌在展示封建时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灵,表现其性格方面,开辟出一个前无古人的新境界。3.李白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诗作,在我国古代山水风景诗中异军突起,境界独辟。4.李白发展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屈原以后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5.在诗体建设方面,李白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白的诗歌,从《诗经》、屈赋、汉魏六朝乐府和文人创作中广泛地吸取营养,把我国五七言诗歌的创作推到了高峰。他在世时已诗名大著;逝世之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一直很高。唐代的韩愈、李贺、杜牧,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学习,发展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一直到今天,连许多还未识字的儿童,也都能背上几首李白的诗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