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有一群人,

他们每天都经历着

不同的生死离别,

穿梭在一个又一个

伤感或遗憾的故事里。

他们就是殡葬礼仪师,

负责接待逝者亲属,

并主持告别会,

为逝者送上最后的祝福。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家住新安镇镇西村的张丹丹,今年30岁。2014年加入殡葬行业,成为一名殡葬礼仪师,这已经是她入职的第五个年头了。30岁的她已经主持了上千场的遗体告别仪式,每一位逝者,“活”在张丹丹的悼词中,都能在平凡的生命中找到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张丹丹每天早上5点上班,所以四点多就要起床,上班地点在六塘八间房,离她的家里有20多分钟车程。张丹丹和我们说,他们馆长人很好,他们上下班都是馆长负责接送的。她说现在是夏天了,所以上班迟点5点,冬天的时候都是不到4点就上班了。

每天到了殡仪馆之后,首先就是换上工作服,整理好仪容,要有一个很好的精神面貌,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礼仪师们力求把每一场告别都做的更完美,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会再重来,因此礼仪师的责任很大,必须认认真真帮助家属,跟逝者做最后的告别。

每一次和遗体告别,张丹丹和他的同事都要很努力的控制住自己不要表现出情绪,殡葬礼仪师的仪态仪表要求很严,要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也寄托了家人的情感。从语速、语调到表情、动作都有特别的要求,不能悲伤,也不能僵硬,要肃穆庄严,也要专注平静。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会对殡葬这个行业有些抵触,但张丹丹说她并不觉得有什么恐惧,因为以前的老殡仪馆在她家附近,她从小见的多了所以就不会觉得害怕。她是26岁加入这个行业,之前和馆长认识是朋友,馆长带她进入这行。张丹丹说她特别热爱她的这份工作,为逝者送行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她的家人也都特别的支持她,朋友也都比较崇拜她,觉得她真的很厉害。

通过这份工作,让她明白,要更珍惜自己每一天,更珍惜家人,珍惜身边的朋友。因为人生总会有一些意外,她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遗憾。每次遇到年轻的逝者,她都会觉得特别惋惜。所以,她觉得人生一定要知足长乐,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张丹丹有个9岁的女儿,她说她以前为了孩子有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但最后还是因为比较热爱这份工作,家人也都支持她,所以她就坚持了下来。她也并没有瞒着女儿她的工作。

工作的时候有点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辛酸处,她和她的同事每天上午要主持近20场的告别仪式,有的时候是30多场,因为时间都在早上,所以都流程都是要安排的妥当,有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太理解的家属,她们也要尽力的去和家属做沟通、调解。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每天上午9点左右,她们的工作就差不多结束了。换下工作服,准备回家。与工作中相比,她们又是另一个模样。

每天下班张丹丹到家后,会简单收拾下,中午都是补补觉,下午有点时候会在家陪陪孩子,有的时候会和朋友逛街。

张丹丹还说到,每天晚上是需要轮流值班的,两个女生一起,她并不觉得害怕,就算一个人值班也没有什么,晚上一般都没有什么事情的。每个月也会有特殊的日子,每逢初一、初五、初七、十一、十四、十七、二十,她们会两组轮流安排调休。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下了班之后的张丹丹△

张丹丹:“有人负责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就得有人负责在终点为生命送别,我们作为人生驿站的送行者,最大的价值在于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不再谈“葬”色变,殡葬礼仪师能成为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

「灌南人的一天」85后殡葬礼仪师张丹丹——生命最后的“摆渡人”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一个生命的开始与结束,总会有很多的故事。因此,跟生命告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作为殡葬礼仪师,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生死离别,伤感或遗憾的故事,生命的告别虽然多是痛苦,但更多的是真情和感动。

有人负责迎接新生命,就有人负责为生命告别,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生命都需要最后的圆满,礼仪师工作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