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論文——好公文寫出來要引人看,能說服感染人,那該怎麼做?

好公文寫出來要引人看、使人看得懂,能說服人、能信服人、能感染人。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機關人員起草的公文要達到“三性”的要求,應做到將思想作靈魂、事實作筋骨、細節作血肉、情感作紐帶。

一、突出主旨,以思想作靈魂

公文無論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是為了說明有關事實、闡明某個觀點,說服他人,爭取各方支持,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起草公文,突出主旨,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抓住了文章靈魂,即思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是要把上級的指示要求實際化。要緊密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把上級首長機關的指示要求細化,把普遍的要求個性化,在上情與下情的結合中,提出自己的具體要求和措施,這樣既把握了上級的指示精神,又突出了本單位的特色。

二是要把具體的事實政治化。公文表達的是領導機關的意志和決心,起草公文要善於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對待具體問題,不能就事論事,要從一般的現象中透視到本質。著眼上級看本級,思考提出的觀點對不對;著眼其他單位看本單位,看提出的觀點新不新;著眼全局向局部看,看提出的觀點指導性強不強。

三是要把傳統的內容時代化。要將傳統的問題賦予新時期的內容,增強主旨和要義的針對性和時代感,使人感到有新突破、新發現,有活力、有生命力,起草的公文也就有了思想,有了靈魂,既突出了主題,又深化了主題。例如李瑞環同志在會見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的講話稿,運用了漢朝京城田氏三兄弟鬧彆扭分家的典故時說:“我們這個5000年文明古國,之所以歷經磨難而綿延不衰,屢處逆境而昂揚奮起,就是國為有許多這樣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一種內在的強大凝聚力。當今中國要發展,要振興,必須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特別倡導和合’,強調團結。”聯繫現實緊密,時代感強,道理深刻,啟人感悟。

二、依據充分,以事實作筋骨

公文用事實說話,突出的是要在觀念上克服片面追求原則化、理性化的問題。公文中如果充斥著大量的大話、套話、空話,甚至假話、廢話,沒有實際意義,對工作更不會有指導作用。道理是用事實闡發出來的,經驗是從事實中總結出來的。因此,起草公文,做到依據充分,以事實支撐全篇,使人信服,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善於掌握第一手調查資料。“七分調查,三分寫作”,實踐出真知,就是要擺正心態,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事實材料。

二是善於運用數字材料。詳實的數據,能夠增強公文的感染力、說服力。如:建國後毛澤東曾對中國的工業有形象的描述:“你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工業化的起步》)毛澤東同志的講話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當時我國的經濟狀況,令人信服。

三是善於運用最新科研成果材料。根據公文需要,可以適當運用科研成果增強公文的感染力、說服力。如:網絡中心戰學說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梅特卡夫定律。該定律認為,雖然開發網絡的成本是隨著網絡中的節點數量增長而呈線性增長,但網絡的潛在價值卻與接入網絡的節點數量的平方成正比。N個實體構成的網絡,潛在的信息互聯數量為Nx(N-1),當N足夠大時,互聯網數量等於N2,即按指數規律增加。網絡的潛在價值就來自於這種信息互聯之中,互聯數目越多,網絡的潛在價值就越大。因此,在進行軍事指揮和組織軍事活動時,要遵循梅氏定律,儘可能多地使軍事系統中的實體(節點)間建立起聯繫,就可以使軍事系統整體湧現出儘可能大的作戰效能。(《信息化軍隊戰鬥力生成的動力機制研究》範虎巍)四是善於運用典故材料。古今中外,有許多膾炙人囗的典故,有很強的思想性,適當運用,可增強公文的文彩,顯得新穎生動。

如:1934年8月到1935年12月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裡,中國三支主力紅軍都放棄了“原有的陣地”,通過長征,轉移到了新的地區。毛澤東認為,這個大轉移,“敵人是得到了暫時的部分的勝利,我們是遭遇了暫時的部分的失敗”;但是張國素等人卻認為,紅軍失敗了。對此,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通過“坐井觀天”這個典故來加以解說: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一個蝦蟆坐在井裡說:“天有一個井大。”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不止一個井大。如果它說:“天的某一部分有一個井大。”這是對的,因為合乎事實。我們說,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佔領我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毛澤東還對所運用的典故加以必要的引申和補充,這實際上是根據具體內容對原來典故含義的有意擴展,因此,這種議論變得新穎而生動。

三、避免抽象,以細節作血肉

一份好公文,必須有血有肉,詳略得當,杜絕空泛、抽象、呆板、乾巴等問題。要特別注重細節在公文的關鍵作用,要把細節作為血肉,豐滿其間,使公文好看、耐看、引人看,甚至百看不厭。要做到:

一是變抽象為具體。胡喬木同志曾指出:寫文件要生動,不生動人家不願看,但不能像普通文學作品那樣辦。要生動就得在抽象的論述中加些不抽象的東西,這樣可以增加生動性。純粹抽象的,像算術題似的,一道道列下去,怎樣也不會生動,因為全部是抽象的。我們講討論工作本來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講的道理、列的數字是抽象的,可以穿插一些具體的人、具體單位具體的事實,讓文章不那麼沉悶。有了細節,文件給人的印象就深刻,自然就生動了。

二是化原則為具體。起草公文,要把工作中的原則要求敘述細緻,就得有細節。比如公文中經常強調的改進領導機關作風,關心基層官兵利益,要“想基層所想,急基層所急,解基層所困、幫基層所需”,到底怎樣“想、急、解、幫”,太原則,沒法操作,全是大話、套話,寫起來順手,讀起來順口,沒有實際意義。1966年邢臺發生地震,周總理來到災區白家寨村,當得知群眾炊具被砸壞,每天只吃乾糧時,沒有向救文指揮部負責人提什麼“要高度重視群眾困難,儘快幫助解決”等原則要求,而是指示“要保證群眾每家有一盞燈,一個和麵盆、一口鍋、一把飯勺,每人一雙筷子,一個碗”,有了這樣的細節,文章怎能不實在、不生動呢?

三是化理性為形象。在語言的運用上,起草公文要注重將抽象的、理性的內容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夠出細節,使文件能夠栩栩如生,簡明而生動。如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講到大革命失敗後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搭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

四、說服力強,以情感作紐帶“妙理宜人入肺肝”

機關人員起草公文的語言應力求避免生硬,不能習慣性地用“言腔”,更不能後高臨下地教訓他人,這樣讓人看過或聽過之後,有一種受訓的感覺。要充滿感情,語言活潑,不要板著面孔,注重學習和運用群眾語言,增強真實性、感染力和表現力。使公文充滿情感,要做到:

一是擺正位置,面目可親。機關人員起草公文,代表首長機關立言,不論是首長還是機關,都要真誠平等地對待他人,不擺架子,不神氣十足,不裝腔作勢嚇人,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用基層官兵語句,多用祈使句,少用命令詞語。

二是拓展思維,真實服人。機關人員起草公文,要拓展思維路徑,用辯證的思維方法,以普遍聯繫、發展、全面的眼光觀察事物,及時反映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實事求是、客觀準確地表述意圖,使之符合事物的本來面目,辦法和措施富有針對性、實效性,令人信服。

三是生動形象,表現力強。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嫁原》有這樣的表述:“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作者借排比和比喻兩種修辭格,極其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中國革命高潮到來的必然性,從而有力地駁斥了當時有關革命高潮問題的虛無主義論調,堅定了人們的必勝信念。

四是質樸自然,據理服人。“話須通俗方傳遠”。公文必須真實,樸實自然,形象地闡述事物的變化和發展規律,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所提出的觀點或所作的結論,都必須理據充足,恰如其分,經得起推敲和辯駁,其生動性的基調在於“以理服人”。如孫子兵法中所寫的“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富於變化句式,用層層遞進的手法,把不同的敵我力量對比條件下應採取的行動方法敘述得清楚明瞭,語言質樸,通俗易懂,說服力強。

若是有不會寫,或者是寫的不好的,想要修改的。都可以加我q 20127299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