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

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

一提起杨陵镇,人们就不由想到今天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想到当年的西北农学院、西北林学院、陕西水利学校及诸多农业科研单位,也想到当年的武功车站。

今天的杨陵镇(暂且我还是这样称呼吧),已初具中等城市的规模,街道宽阔、交通便利,楼房林立、环境优美,城区人口已达十几万,已成为一个全国闻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陵镇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益于这里有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众多农业科研单位;也得益于许多农业高新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及每年一次的农高会。这些年来,通过企业与院校强强联手,以农业高科技领先,利用农高会这一平台,既扩大了宣传力度,促进了交流发展,又吸引了外来资金,使杨陵镇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现在城区面积也逐年扩大,杨陵已真正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农科城了。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追溯杨陵镇早期发展的历史根源,就不能不提到民国时期的精英人物于右任、焦易堂、杨虎城和李仪祉等人。一九三O年,杨虎城在陕西主政期间,当时关中一带的军阀混战刚结束不久,经过民国十八年饥馑浩劫的武功地区,田原荒芜,赤地百里,而杨陵又是重灾区,人们饥寒交迫,正奄奄一息地挣扎在死亡线上。一九三三年,杨虎城聘用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工修建渭惠渠,以灌溉西府渭河以北荒芜多年的农田,造福乡邻。

渭惠渠动工修建后,国民党中央政府一位大员来武功视察时,于右任、焦易堂和杨虎城等人提议,在武功设立一个农林专科学校,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培养一批农林科技方面的专门人才,于右任、戴季陶其后在国民党中央会议提出了正式议案并被批准。于是,于右任等亲赴武功勘察选址,最后确定在杨陵张家岗塬上建立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当时正是重灾之后,渭惠渠的修建、陇海铁路的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紧张进行中,由于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灾民们就成为当时人数众多的廉价劳动力。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举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学楼奠基典礼。一九三五年元月,渭惠渠眉县至武功金铁寨段试水成功;一九三六年底,陇海铁路通车到宝鸡,随着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竣工,武功、杨陵一带的农民,通过以工代赈,终于得到休养生息,也使他们对灾后重建家园,增加了信心。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陇海铁路通车后,在武功县境内设立了两个车站,一个是普集镇车站,另一个就是位于杨陵镇的武功车站。因为当时的武功县城距杨陵镇只有十五里路,所以铁路车站就以武功站命名了。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亲自为武功车站撰写了站名牌。那时武功车站只是一个四等小站。杨陵镇是因隋炀帝之父杨坚的陵墓在附近而得名。杨陵建镇应追溯至清代,那时的杨陵镇在西大寨,民国之初那里也曾是繁华的小镇子,有酒馆、戏园子,陇海线通车后,武功车站侯车室外也热闹起来,逐渐自然地形成了一条长约二百多米的小街道,而且越来越繁华,后来人们就慢慢的把这条东西向的小街道叫成杨陵镇了。

有人说,杨陵镇兴于西农,这话是有道理的。一九三八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扩大升级,更名为西北农学院。没有当年西北农学院,杨陵镇也许还是当年那个位于西大寨的小镇。而武功车站的设立,当时也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所农业院校的交通问题。一九五六年,武功县成立三大镇(普集镇、小村镇、杨陵镇),杨陵镇便是其中之一,镇政府就设在车站外面小街上,这里就成为真正的行政管理机构了。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解放后,由于较多的省部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入驻,杨陵镇在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方面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一九五八年,杨陵成立了人民公社,但是由于公路交通的限制和后来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及其后来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很长一段时间内,杨陵镇都处于交通闭塞、物资匮乏、供应紧张的状态,所以发展速度较慢,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七十年代末。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改革开放后,杨陵迎来大发展的机遇。一九七九年二月,成立了武功县杨陵特区,下辖杨陵镇和杨陵公社;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合并扶风县五泉公社后,杨陵变为一个县级行政特区,从此脱离武功县管辖;一九九七年七月,杨陵特区划归新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行政区划仍属咸阳市。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一九九九年九月,中央决定在杨陵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是直属教育部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这所大学,以原西北农学院为主,包括杨陵地区各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在内,从而使杨陵的农业高科技实力得到整合和最大程度的提高。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杨陵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农科城出现在世人面前。西宝中线公路、杨陵至临平公路、杨陵至哑柏多条公路先后通车,以及西宝高速的建成,使杨陵的公路交通更为便利;陇海线火车提速及车站站场改建完成,大量特快、快速列车有了停点;高铁车站的建成运行,使杨陵变成近百公里内最大的客流集散地。杨陵镇的发展和行政级别的提升,仅仅是改革开放后时代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而火车站站名的变化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多次变化。

1961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武功县人民政府机关由原武功镇,整体搬迁至普集镇。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铁道部决定将普集镇车站更名为武功车站,原武功车站更名为杨陵镇车站。从建站到更名,武功车站站名在杨陵镇存在了四十六年。从这天起,杨陵镇车站才真正名符其实了。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二O一四年四月五日,杨陵镇车站再次更名为杨陵车站。据说这次更名后还引起了小风波,一些人认为杨陵车站应改为“杨凌车站”,以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称相符。但不知何故,铁道部最终没有采纳,所以杨陵站名得以沿用至今。也许怕车站更名过于频繁,会造成人们对地名认知上的混乱。不管怎么说,杨陵这些年的发展是高歌猛进、日新月异、成绩裴然,成绩有目共睹。在交通方面,现在武功人坐铁路快车和高铁,要去杨陵乘车,人们心理上就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武功和杨陵近在咫尺,一衣带水,盼望杨陵的发展也能惠及周边地区,让武功人民也赶上杨陵发展这趟快车。

现在武功一带,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戏谑般的顺口溜:小村不小,大庄不大。水渠没水,河道没河。南仁不在南,北营不在北。普集不在普集,武功不在武功。细细想来,地名窘境,亦复有趣。最后只当几句谈笑而结束此文了。

我们期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地越来越好,也能给武功县人民带来福音。

老陈写于2018年7月9日

(文中资料图片,由武功乡党尚遥、靳军等友情提供)

附记——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在此文即将收尾时,笔者有必要简介一下西宝高铁杨陵南站的基本情况。 西宝高铁,其实是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铁路的一段,是指西安北至宝鸡南的一段高铁线路,最早叫做西宝客运专线,现在人们习惯称为西宝高铁。

西宝高铁于2009年12月11日开工建设,2013年12月28日通车。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目前实际按250公里/小时运行。 西宝高铁中途设有咸阳秦都、杨陵南、岐山三个高铁站,目前均由西安铁路局西安北站负责运营管理。 杨陵南高铁站设于杨凌示范区城区西南方向,距杨陵火车站约有三四公里距离。该站建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杨陵站由宝鸡车务段管理,而高铁杨陵南站由西安北站管理。

历史|杨陵镇及其火车站的变迁(文/陈爱国)

作者简介:陈爱国,男,现年68岁,陕西武功县人,铁路退休人员。爱好硬笔书法与写作,爱好自驾游,擅写游记,热爱乡土文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