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聯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近年來,全球對海洋環境和海岸微塑料汙染帶來的生態效應、漁業影響和健康風險日益關注。在7月初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海洋微塑料研討會”高峰會上,世界各國再次聚焦海洋微塑料問題。這也是該論壇舉辦十年來首次將“微塑料防治”作為主題,呼籲人們關注微塑料汙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全球聯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全球聯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000萬—2000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隨時間的流逝破碎成不計其數的塑料微粒進入水體中,能夠存在數百年時間。作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汙染物,微塑料將對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人類健康產生難以預計的危害。

為了減少微塑料汙染,全世界可謂是煞費苦心。2011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始持續關注海洋中的微塑料汙染問題,2014年6月召開的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將海洋塑料汙染列為近10年中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緊迫環境問題之一。2016年聯合國第二次環境大會進一步從國際法規和政策層面推動了海洋微塑料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國際社會正在積極尋求建立海洋微塑料防治的國際規則。2017年G20峰會主席國德國發起“G20海洋垃圾行動計劃”,提出了G20國家優先關注的領域和需要採取的政策措施,呼籲“顯著減少塑料微珠和塑料袋的使用,並適當予以淘汰”。一些國家也陸續出臺了針對性的法規和政策,重點在化妝品領域採取措施。比如,2015年美國出臺《無微珠水域法案》,明確2017年7月1日起不得生產任何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妝品。韓國在2018年7月開始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妝品。加拿大《化妝品中塑料微珠法規》已於2018年1月1日生效。如今,海洋微塑料問題日益突出,世界其他各國對微塑料的管控和檢測也逐步提上日程。

英國全面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洗護產品

6月19日,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發布消息,即日起英格蘭和蘇格蘭全面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沖洗型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禁令正式生效。比如面部磨砂,肥皂,牙膏和沐浴凝膠等含有塑料微珠的產品均在禁止銷售的範圍之內。該禁令被認為是目前全球針對含塑料微珠產品非常強有力的禁令,此次禁銷令是英國政府今年1月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洗護產品後的又一重磅舉措。

瑞典禁止部分化妝品使用塑料微粒

據報道,瑞典政府計劃自今年7月份起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粒的漂洗型化妝品,以減少海洋性塑料垃圾。該禁令於2018年7月1日起生效,適用於含塑料微粒的諸如牙膏、身體去死皮劑、面部清洗劑、沐浴露、香波、護髮素等產品。在上述化妝產品中所添加的塑料微粒是為了實現清潔、使死皮脫落、光潔等目的。但該禁令也有例外,如含單獨天然聚合物(未經合成、未發生化學改性的長鏈分子)的產品不必禁售。

法國下架所有含塑料微粒化妝品

據外媒報道,法國保護生物多樣性法案中規定,從2018年1月1日起,法國所有含有塑料微粒的化妝品都要被下架。自2020年1月1日起,家用塑料棉花棒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將被禁止出售。但醫用棉花棒仍可使用,家用棉花棒的塑料棒可能將被可降解紙所取代。

同時,法國限制一次性塑料餐具和杯子的法律也會從2020年1月1日起生效,目標是到2020年減少50%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量,到2025年減少60%。屆時,餐飲外賣只允許使用含有生態環保材質的一次性餐具。

中國在印度洋開展5次海洋微塑料調查

今年6月底,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科考隊員在本航段中開展了5個站位的海洋微塑料調查,這也是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海洋微塑料調查。據悉,全球在印度洋微塑料調查數據較為缺乏,我國此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獲取海洋微塑料樣品,對從全球尺度研究海洋微塑料分佈狀況、評估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影響有積極作用。

事實上,2013年國際上剛剛興起微塑料研究熱潮時,我國便開始對海洋微塑料進行科學研究。自2016年起,國內開始對近海微塑料進行監測。去年,我國首次將海洋微塑料監測拓展至大洋領域,一場從近海到大洋再到極地的微塑料監測在我國陸續展開。目前,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已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據悉,目前國際上從事微塑料研究工作的國家近40個,主要聚集在美國、西歐(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大洋洲(澳大利亞)和東亞(中國、日本和韓國),包含100多個教育和研究機構。其中,英、美兩國起步較早。

當然,微塑料汙染作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之一,其防治勢必是一場全民戰爭,需要各國攜手參與。今年6月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歐盟和加拿大通過了寫明削減海洋塑料垃圾數值目標的文件,然而日本和美國拒絕簽署,再次引發關注。

總而言之,面對現在海洋塑料汙染和微塑料問題,全球各國需展開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共同維護海洋生態安全。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需完善與塑料汙染管控相關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廢棄塑料回收循環利用機制。此外,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費習慣,減少廢棄塑料垃圾的產生。為了保護美麗海洋、守護藍色家園,讓我們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汙染物”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