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作诗要强调押韵?不押韵的写作可以称为诗吗?

安徽好排丈土鸡蛋


自由体和现代诗可以不押韵,但是你写古体诗词就要押韵,否则你一定会成为众失之的。但是,古韵已失,今韵与古韵的读法是有区别的,而且繁体已经简化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词已非原貌,你如果真的喜欢诗用心去谱写就好,新事物出来总会有人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但是历史是不会倒退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古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传承者,但中国文化依然需要开拓者,新世纪应该有新观念,不要太拘于泥形式。

写诗不要去模仿古人,毕竟不是同一时代,古今世事变迁,有时候过多的引用典故,反而让诗失去了现代之美。我们住的是高楼大厦,用的是现代化电器,可诗词中老描写古风古韵,后世之人根本不会说你写得好,反而会说不切合实际生活,都是无病呻吟仿古风而已,没有实际的研究价值,除非你有深厚的遣词造句之功,你的诗词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否则都是昙花一现。

如果你想用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完全可以用自由体和现代诗去写作,效果是一样的。如果你特别爱好古诗词,那你就必须守规矩,押韵对仗平仄要讲究,甚至为了显示你的文学造谐引用典故增加你的文采。否则,不入行家之眼。


菲儿


现代诗可以不押韵,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词必须押韵。不仅《唐诗三百首》中的每首诗都押韵,整个《全唐诗》都是押韵的。古时字的读音与现代汉字读音发生了较大变化,不能以汉语拼音去匡评某首古诗是否压韵。



无韵不成诗。古诗之所以兴起、盛行并流传,诗韵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诗之初,也许是为了顺口、易诵,但诗韵特有的意声美感让人回味无穷,后逐渐成为一种章则法度规范下来。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发起后,中国才出现了新诗。也就是说,从《诗经》所处的春秋时期一直到满清王朝覆灭的这一漫长历史阶段,中国的诗歌是全部压韵的。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是宋代的《广韵》(《大宋重修广韵》);《广韵》之前有《唐韵》;《唐韵》之前是隋朝陆法言编著的《切韵》;在《切韵》之前,最早的韵书是北魏李登的《声类》。《广韵》共206部韵,分韵过细不便使用。到了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把《广韵》中同用韵合并,得107韵。之后,金人王文郁进一步归并为106韵(平声韵30,上声韵29,去声韵30,入声韵17),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水韵”。平水韵尽管出自南宋,但它实际上反映了唐、北宋诗人用韵的情况,而且被南宋及其后来诗人所遵循。

今人学作古诗词,韵律之学不可弃。

抱庸斋主。问候诗友。


抱庸斋主


就你所提之问题,我简单的谈谈我的观点,就诗词而言,是必须押韵的。如现代散文诗和各种杂诗对押韵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需在诗行间自由选择带韵的字既可,是灵活多变的。有好多新文化的文学大师的自由诗,是没有按韵部来作的,但谁能说那就不是诗了的。没有人敢说的,但是,如写古体,近体,律诗,那就得必须按韵部而作。有一韵到底的,有换押邻韵的,换韵指的是长排律诗。这就是有些人作的诗标明是平水韵,或是中华新韵。

如按正规要求作诗,就必须按韵部押韵,你押的那一个韵部的韵,就在那个韵部里去找,非常的简单。因为,各部的韵字都规纳在一起,查找很方便的,我这里指的是初学写诗的新手而言,如是写诗高手那就用不着韵书了。总的来说,诗和押韵是两个概念,不能一语而论,要分是什么诗和押的什么韵的。本人观点,谢谢各位师友的阅读。





夜无眠158725182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是押韵的,古人写诗讲究偶数句押韵,“原”和“昏”同属于《平水韵》十三元。虽然用普通话读起来这两个字大相径庭,但在古代它们却属于同一韵部。随着语言的变化,古人的发音已无从知晓。

今人写现代诗强调押韵,是非常好的,这一建议沿袭了古诗的传统,毕竟古诗都是押韵的。古代诗歌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才形成了标准的格律诗。格律诗之所以讲究押韵,是为了吟诵的时候产生铿锵和谐感,说白了就是一种美学,一种音韵美。如果不讲究押韵的话,诗歌就失去了这种音韵美。

现代诗人闻一多对于新诗,也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观点,其中的音乐美,讲的就是节奏和押韵,诗歌用同一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比如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就非常符合“音乐美”。

诗歌讲究押韵,不是一两个人所提出来的,而是诗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古老的《诗经》已经有了押韵的雏形,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虽然不讲究平仄,却讲究押韵,唐诗宋词元曲都讲究押韵。



至于现代诗歌,虽然强调了押韵,却似乎很少有人遵守,我觉得现代诗歌押不押韵都可以,不押韵的诗歌也可以称为诗歌。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应该一味地因循守旧。现代诗歌,形式自由,随心所欲,押韵反而限制了才情的发挥。


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胸去面对新诗的押韵问题,有时候,不押韵的新诗反而更好,比如卞之琳的一代名作《断章》。


层城鵷雏


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裁,诗要压韵,词要词牌,无韵不成诗,这是古今诗人作诗必须遵守的规律。举几例: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第一句纷,第三句魂,第四句村,都是拼音韵母cen组成。因此压韵。陈颜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五言第二句直和第四句时拼音韵母就相同,读起来通畅有韵味。写待选同音的字结合汉语拼音用四声拼音拼一下音韵相同就压韵了。我看了有些人写的标名是诗,我一看四句八句都没有压韵,其实这是无词牌的词。望我们互相学习,一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谢谢关注。







关注社会情感文化


回答这篇提问可能会得罪一部分头条的诗友们。但本着对文化文艺负责的态度,我认为写诗特别是诗歌,古体诗,词一类的必须押韵。无韵不成诗!一首诗写的孬好姑且不论,但能够押对韵,就可以说是一首诗。至于诗的深度,广度在于个人创作水平及灵感等限制。诗在唐朝达到鼎盛,诗人人才济济,名家多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家。他们作的诗韵律整齐,耐人品读寻味,历经干年不衰一直流传至当今。你看看不管是唐诗也好,还是宋词也罢,不押韵的很少。音韵增加了诗的美感,读来通顺不拗口。没有韵节的诗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别别扭扭不顺畅!当然,写诗贵在参与。在头条上有些拥有很多粉丝,写出来的作品尽管不押韵,但却有众多的点赞。总感莫名其妙,懂诗的少,很多是凑热闹的。

远的谈了,再说近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卓越的大诗词家。还有另一位老一辈革命家陈毅也擅长作诗。再如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诗也写的很值得称道。看看他们的诗,气势恢宏,豪情满怀。文笔精炼美畅并且合韵。没有不按韵随意而作。规规整整,章法不乱。所以纵观古今,作诗不按韵节,与散文白话何异。个人一点浅见,知无不言,望头条诸友谅解!


江山多娇21392


谢谢头条家的文小姐邀请。

关于本题头一问,笔者曾在《大家来做诗》4,诗歌为什么要押韵?一文中作了详细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看一下,不再重复。现对后一问说点看法。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向以“秾丽”著称,他写的诗不可能不押韵。原、昏同属《平水韵》上平十三元,在同一韵部,是按韵书严格押韵的,至于以前这两个字怎么读,只有古汉语学者能搞清,我们这些人是搞不清了。

押韵对于古典诗歌太过重要,“无韵不成诗”,凡流传下来的古典优秀诗歌,都是押韵的,没有例外。因为当时如果不押韵,又号称诗歌,只会让人鄙夷,不可能流传到今。有的诗现在读起来不押韵,那是语音变化了,不是古人当年的错误啊!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很著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现在读来已不押韵了,但如果查看一下《平水韵》就会发现,者、下,同属《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应该是“下”、“者”的音调变了,我们这里乡下土话仍将“下”,读ha四声,如:等我一下(ha);将“者”读za三声。可见当时肯定是押韵的。

我们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古往今来,几千年以来,传承不绝,字意没多大变化,音却悄然变了,只在古典戏剧和乡土方言中还保留着远古遗迹。

韵是古人区别诗与文的重要标志,文可以不押韵,诗却不可不押韵。特别是格律诗对押韵要求近乎严苛,只能按韵书在同一韵部押韵。如果诗也可以不押韵,那诗与文就失去了区分标志,诗可以叫文,文也可以叫诗,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了。

汉字总量在十万以上,音节却只四百多个,存在大量同音字,有大量同义字、近义字,这给押韵提供了广阔回旋空间。能把文章写得棒棒的,文采飞扬、激情四溢的人,按理说押个韵绝对小菜一碟,无需皱眉头,何需去为这古老传统闯红线呢?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押不了韵不作诗就是,写出妙文一样光耀门庭,名垂千古,吃不到的葡萄酸不酸跟我没关系,一样可以志得意满。


云卷飞山


不仅仅是现在人作诗强调押韵,就连古人写诗也同样是讲究韵律的,就象《诗经》、《楚辞》、《离骚》等。

押韵是写诗最基本的常识,也是诗歌最明显的特征。押韵,它能使人在品读时自然流畅,琅琅上口,产生一种俯扬顿挫,爽快圆润的艺术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美的韵律感,从而获得一种无比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

诗也叫诗歌。也就是说凡诗者,谱之以曲便能放之以歌;放之以歌便能歌之以咏,进而咏之以情。但是它必须是以诗的押韵为基础的。

总而言之,余以为不押韵的写作不可以叫做诗。象题主所举李商隐之例,好像还有出其右者,但在自古及今的诗歌的海洋里确属个例,凤毛鳞爪。

才疏学浅,一管之见,勿哂莫喷!🙏






俺是徐老三



罗曼67647969


押韵是学习写诗填词必经的过程,目的不是背韵书韵谱,而是养成押韵的习惯。当押韵变成习惯时,要谨慎句句押韵的呆板,不要把韵押的过多过死。就像绝句第三句不要求不押韵,目的就是追求声调的变化。

当我们写作熟练时,可以尝试不用韵脚押韵,可以在诗句词句的字里行间,获得押韵。

这首诗之所以朗朗上口,而且至今还是脍炙人口,不是韵部的简单选用,而是用字的讲究。

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

夕与已,同韵;阳与黄,同韵;近与昏,同韵。

前面两句已如此,我没有背诵先来,就知道后两句,所以请自行对照分析。

诗,读着写。词,唱着填。就不会有声调不协的问题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