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如何笑看宠辱——入世之法

关于道家思想,有人学了拿来修生养性,有人拿来管理企业,有人拿来治国,有人拿来用兵,就像孙子兵法也是继道家思想而延展的兵法。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今天谈《道德经》主要是如何借鉴古人的思想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

老子《道德经》:如何笑看宠辱——入世之法

图片来于网络

关于宠辱,在《道德经》中第十三章提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大致意思为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老子《道德经》:如何笑看宠辱——入世之法

图片来于网络

世人都认为宠很重要,辱太难过,但有时好未必是好,坏未必是坏。

道家讲究阴阳平衡,当你受宠到一定的地步,你就要小心了,当你受辱了,你也别担心,你就要触底反弹了。

举一个例子,在古代朝臣之中,如果某个大臣深受皇帝的宠爱,你就该小心了,因为有无数个嫉妒的人都会把目光集聚在这个大臣身上,等着他出错。如果你权力过大,那么皇帝也会担忧你的权势是否会威胁到他。

受宠可以,重要的是你在受宠的过程中有没有承担一切的能力,如果没有,那还是不要受宠的好,因为你会加速终结。 同时在受宠的同时,为自己留一条退路,不要认为风光了,便可永久。

老子《道德经》:如何笑看宠辱——入世之法

图片来于网络

我有一个老师,他以前是一个公务员,在一个高官手下当秘书,相信看过《二号首长》的人或者是对政界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秘书的职位和权力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实他是受宠的,甚至可以官运亨通。但是他却出乎意料的辞职了,他说辞职是我思前想后很多遍决定的。

原因很简单,他说我是典型的电视剧里活不过第二集的人,思维简单,为人处世也难作为。曾经有很多人指点他,比如如何跟上级送礼,思前想后他也不知道,放在桌子上吧,怕领导说是贿赂,匿名吧,感觉又不起作用。再后来表决一个事物,所有人都同意,他一个人反对了,所有人都告诉他不应该反对。后来,他终于明白,他虽受宠,却没有承担宠的能力,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祸端。

现在,他的直属上司已经被抓,曾经一起共事的提心掉胆,想着还不如直接自首来得畅快。而他却早已辞职,当着老师,身安自在。

老子《道德经》:如何笑看宠辱——入世之法

图片来于网络

通常我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怎样才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要有车有房有家庭。怎样才能有车有房?要有钱。怎样才能有钱?没日没夜的工作。

到最后你才发现,你原本追求的是幸福,落实在实际之上的时候却成了条条框框的禁锢,反而不幸福了。所以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于身体外在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许多人把宠和功利名禄看做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尽管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宠也罢,辱也罢。记住得意的时候不要太得意,失意的时候不要太失意。

篇幅有限,未能详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