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解放张家口(二)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解放张家口(二)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解放张家口(二)

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

解放军在张家口附近突然出现,使防守张家口的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岚峰大为恐慌。他一面发电向傅作义告急,请求派兵增援,一面召集一O五军军长袁庆荣、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市警备司令靳书科等进行紧急磋商,进一步调整部署,加强城防,准备顽抗。

傅作义接到孙岚峰的求援电报之后极为震惊,迅速作出决定,派三十五军于11月29日出发,增援张家口,于次日12时到达。同时令驻守怀来的一〇四军的二五八师于12月1日乘火车增援到宣化,一〇五军的三一〇师乘火车增援张家口,并将一〇四军主力二六九师由昌平调遣配置于怀来,十六军主力配置于康庄岔道地区,企图增强平张线的防御。敌三十五军、一〇四军一个师、一〇五军一个师增援张家口、宣化之后,并向万全进行反扑,侵占了万全城。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在数量处于劣势情况下,以坚决、勇敢的行动,打破敌多次反扑,加强了自己的阻击阵地。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解放张家口(二)

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

对张家口包围后,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于12月2日一面令杨得志率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三、四、八纵)由易县西北的紫荆关地区出发直取涿鹿,迅速向下花园地区急进,以隔断敌怀来与宣化的联系;一面令东北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第四、十一纵队,由蓟县地区向南口、怀来前进,以隔断敌怀来与北平的联系。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十一纵在北平以北密云歼敌十三军两个团及一个保安旅。东北野战军的从天而降,使傅作义惊惶失措,误以为要进攻北平,即日便急令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率部速返北平。

军委8日电令:三十五军东窜以后,张垣之敌有向绥远逃跑可能,华北三兵团唯一的任务即以三个纵队八个旅,全力包围张垣之敌,务必不使该敌逃跑。兵团遵照军委指示,在张家口外围四周加强构筑四道防线,坚决隔绝敌人逃路。以六纵布于张家口西北的稍道沟、南天门、黄土梁、宣平堡、土井子、梁家庄地区;以二纵布于张家口西南的新旧窑子、上下营屯、孔家庄地区;以一纵三旅布于张家口东北之西甸子、乌拉哈达、朝天洼一带,该纵主力布于张家口东南的榆林堡、宁远堡、沙岭子、北新渠地区。另以北岳军区及察北骑兵大队等控制张北、尚义地区,为后备堵截力量。

12月11日,毛泽东发出“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现在张家口、新保安两敌已被围,大体上是很难突围逃走……”“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平津战役和解放张家口奠定了基础。在12月11日这一天,毛泽东先后发出8封战役电文,及时下达了关于平津战役的指示。

「烽火张垣」平津战役之解放张家口(二)

张家口市第二次解放

12月20日,东北四纵到达张家口东南市郊。21日黄昏接替华北三兵团一纵两个旅的阵地,即一二一师、一二三师进至张家口东南的宁远堡和榆林堡。至此,张家口即被我军重重包围起来。这样,就使傅作义对张家口、新保安被围部队难于弃之不顾,难于下从海上南逃的决心,迫使他继续调动天津、塘沽之九十二、九十四、六十二军增援北平。从而达到了拖住敌人,不使逃脱,争取时间,为东北主力入关完成分割包围的部署创造了条件,使敌人陷于逃不掉、收不拢的绝境,为之后各个歼灭创造了条件。(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张家口文史·四—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图书资料馆档案资料,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岳日报》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