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沈飞和成飞,共和国的两颗明珠,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挑大梁的顶尖飞机制造厂。成飞当年是作为沈飞的备份厂存在的,不过细数近些年来空军新锐装备的竞争中,似乎沈飞都败给了成飞——如今假的比真的还要厉害了,这是个什么逻辑?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成飞的成功不是偶然。从魔改歼-7,到干副业整“枭龙”,再到中国第一款拿得出手的战斗机歼-10,更是到震撼世界的歼-20,成飞已经完全摆脱仿制设计的,走出了自己完全独有的路。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沈飞,诞生于一架苏27。在那之前,一个歼8沈飞就研制了二十多年,还没研制出来就落后了20年。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引进苏27后,沈飞开始立足自身研发国产山寨版,成功打造出歼11以及后续升级型号。但包括歼15、歼16在内,所有飞机看起来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除了名字似乎并没有不同——因为都是一个妈(苏27)生的。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摘到苹果,但基础不牢也是沈飞的痛点。自以为吃透了苏27的技术后,沈飞“国机国造”进行歼11B的研产,擅自去除了一些自以为没有用的部件,直到后来在飞行中出现了事故,研究人员才搞明白自己去掉的零件是干嘛用的,“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这句话也成了名言警句。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没有自己的技术,就不敢随意修改飞机。由于引进的苏27是采用模拟式飞控的第一代产品,沈飞直到歼-11BS也还在采用,天然输给了一开始就采用全数字飞控的歼10;苏27存在机体机构强度的问题,歼11全系列都有这个毛病;苏27七十年代水平的火控系统在歼11上完美体现,歼10都已经能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和鹰击-91反辐射导弹,歼11B却还在使用无制导火箭弹和炸弹遂行低烈度打击任务。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近年来,中国无人机发展如火如荼,成飞和沈飞都有自己的雄心给PLA研发新一代的无人机。为了实现高空长航时的目标,沈飞选择和苏霍伊合作,打造了“神雕”双体无人机——双体设计是被世界航空史证明了得不偿失的设计。成飞呢?另辟蹊径,采用了联翼设计的“翔龙”——联翼既解决了长机翼的震颤问题,也兼顾了隐身。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从“翔龙”不断现身各个战区,而“神雕”几乎销声匿迹的结果来看,沈飞显然又一次败给了自己的备份厂。

何时摘掉“沈霍伊”的帽子?沈飞转型路漫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逆境和困难中走出来的成飞,在飞机设计上显然有更多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在苏霍伊襁褓中长大的沈飞,直到FC-31才算真正开始走成飞当年研发歼10的路,什么时候能真正摆脱苏霍伊的影响,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