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在战争中的妙用——冰之战

战争,从来就是血与火的拼杀,即使在冷兵器时代,一旦打起仗来也是热火朝天、红染大地,当今的战争更是热烈,其热能释放动辄亿万计。然而,古今中外不少战争也从未忘记巧妙用“冰”。别具一格的“冰之战”毫不亚于热战,未来军事气象学的发展已经向人们展示出了其生动的画卷。

冰,寒气侵入,冷光照戎装。史来多少战例,读之动人心魄:

三国时期,曹操与马超大战于战略要地潼关,曹军筑起坚固的冰沙城,渡过渭水,打败了马超;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大家是熟悉的,可安禄山指挥叛军南下,利用黄河结冰顺渡之事,知者却不多。据《资治通鉴》述,丁亥,安禄山渡黄河,以草木等横绝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桥。

“冰”在战争中的妙用——冰之战

唐朝以后,用冰作战更甚,其中最著名的是叶旺垒冰阻纳哈出。那是公元1375年隆冬的一场大战。那时,元朝大将军纳哈出统领数万兵丁不断南下,侵扰朱元璋刚刚建起的明朝。为巩固新生政权,朱元璋命战将叶旺率精兵迎敌,在辽宁金县一带叶旺大败纳哈出,元军残兵败将被迫溃逃。叶旺预料败军北退必经益州(今盖县)城南祚河,便命令全军将士沿河北岸筑起一道数尺高、10余里长的“冰城屏障”,并在河滩上设钉板,挖掘陷阱……果不出所料,纳哈出领着惶惶之兵逃奔祚河而来。只见城上明军伏兵跃起,杀声震天,众元军跨河夺道,碰上又陡又滑的冰墙,纷纷落马,非死即伤。元军从此气数已尽。

“冰”在战争中的妙用——冰之战

冰用于战争是因为它有超常的强度。据科学试验测定,冰的拉力强度为12-15公斤/平方厘米,压强为35-45公斤/平方厘米,可谓既“坚”而又“强”。另据实验,河水结冰5厘米厚时,上边行人可大胆行走;20厘米厚,可作天然运动场;厚达50厘米,汽车可在其上“高速行驶”,重型炮弹落下亦安然无恙。

上述均为天然冰在战争中的妙用,可人类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应运而生的是“人造冰”。那是在二次大战初期,研究人员发现在水中掺入一些木屑后所结的冰特别坚硬强韧。木屑不易溶化,易于保存,恰如水泥加钢筋。据测定,一块1英寸厚的木屑冰,在普通手枪、左轮手枪的射击下,只会起些白点。当时,盟军常为补给舰船遭德军潜艇和飞机袭击而犯愁,于是,他们大胆地用“人工混合冰”试制了一艘宽30英尺、长60英尺的名为格莱特的军舰,这艘真正的冰舰,以8.5英里的时速灵活地在水面上浮游了70多天,就是在1943年夏季,水温升至15℃时,它仍游弋于大洋之上。它使德军为之惊叹,盟军为之赞叹!

“冰”在战争中的妙用——冰之战

冰舰的出现,可以说把冰在战争中的妙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悉,目前美国正在北冰洋一座冰天雪地的小岛上试制冰航空母舰,而且一个以此为专题的科研站已建立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