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入一带一路服务开放大局

本报记者 许锋利 李东阳

近年来,广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南向通道”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为抓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全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全面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风生水起,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和服务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

广西:融入一带一路服务开放大局

“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带动外贸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积极同世界各国尤其是东盟国家开展贸易活动,1991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08年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17年达到3866.3亿元,是1978年的212.4倍。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优正贸、提加贸、稳边贸”,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促进了外贸扩规模优结构。2013-2017年,广西进出口贸易从2035.9亿元增长到3866.3亿元,年均增长17.4%,超过全国平均14.7个百分点,总额接近翻番。第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提前一年实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助推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6倍。

“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是广西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外贸发展与工业升级的有力支撑,是加速广西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实施以来,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加工贸易倍增计划”进出口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加工贸易实现工业产值超过千亿。

在第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成功完成之后,2016年6月,全区开放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据广西商务厅介绍,2017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804.3亿元,同比增长2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结构更加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分别达321.4亿元和24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48.7%,占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达75.1%和57.3%,分别比2016年提高8.2和5.2个百分点。

2017年,广西电商交易额达到7000亿元,相比于2013年的1266亿元,年均增长53.3%,最终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左右,成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国首创了集跨境电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三体合一”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正式运营,实现了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物品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东兴、凭祥等边境城市依托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边民互市贸易的优惠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沿边跨境电子商务,初步形成集物流、支付为一体的沿边跨境电商新模式。阿里巴巴“一达通”、至简云图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落户广西,为广西和东盟企业提供通关、退税、外汇、物流、融资等线上一站式综合服务。

广西是全国口岸大省,开放口岸数量居全国第3位,拥有国家一、二类口岸25个,其中边境口岸12个,海港口岸6个,航空口岸3个,内河口岸4个,另有中越边民互市贸易点26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2014年起,广西建立了以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为召集人的口岸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和协调配合口岸开放建设和通关便利化的重大事项,成为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进一步提升口岸工作效率,促进口岸通行安全便利的重要抓手。

广西是西部地区首个启动并建成“单一窗口”的省份,也是首个将交通运管纳入“单一窗口”建设的省份。积极探索中越、中马“两国一检”通关新模式。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有序开展,出台《广西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广西沿边重点地区越南入境务工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截至2018年3月底,崇左市(凭祥市)、防城港市(东兴市)共办理越南人员入境务工、停留手续11.9万人次。

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引领对外经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对外投资从1980年代的0.18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17.1亿美元,增长近100倍。广西企业“走出去”地域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5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西备案或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及境外机构667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有序“走出去”,成效较为明显。2013-2017年,全区对外直接投资从7.8亿美元增长到17.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开创了“两国双园”的“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模式。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升级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目前以东盟市场为重点的“走出去”业务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二是投资目的地比较集中,三是投向行业分布较广,四是投资来源以大城市为主。

2017年,广西对外投资实际投资额13.55亿美元,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广西位列第14位。截至2018年6月底,广西对外投资涉及80多个国家,共684家(含境外机构)办理投资备案或核准手续。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100.38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为广西对外投资最大投资地,占58%以上。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际经贸盛会,迄今已成功举办14届,共有67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29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66.1万名客商参会,发表了《南宁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促成中马“两国双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体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成为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有效平台,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广西的亮丽名片,正在构建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的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多领域交流的公共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核心平台。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方案》以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效明显。根据《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5年将重点建设9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50亿元。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中兴、中国建设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建成或投运项目30个,正在推进建设项目42个。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各方面建设全面加快。成功举办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南宁—新加坡)合作发展圆桌会,达成五点“南宁共识”。成功推动凭祥-河内等多个联接广西边境与越南的互联互通项目列入中越两国签署的《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和《中越2012-2016年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项目清单。

作为中马两国领导人直接倡议和推动的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中马“两国双园”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设产业园区先河。经过5年多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进入提档加速期。钦州园形成以棕榈油、燕窝、清真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产品等为主产业集聚。关丹园区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现代钢铁厂实现投产,一批轮胎、铝型材加工、玻璃项目签约入园。

“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由少至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40年来,共有93个国家或地区的11149家外资企业在广西投资。全区实际利用外资从1980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2亿美元,年均增长9.4%。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广西大力实施“引资强贸”工程,成功打造“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八桂行”等品牌招商活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31家,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广西紧抓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全面推进与粤港澳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承接转移和共建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等建设,“东融”取得明显进展。2017年,桂港澳贸易额达38.8亿美元,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8.5%。截至2017年,香港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企业6796家,实际利用外资86.86亿美元,占广西实际利用外资的45.1%。澳门累计在广西投资企业341家,合同澳资额5.91亿美元,实际利用澳资额3.87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广西批准在香港投资项目144个,投资总额17.6亿美元。在澳门投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232.3万美元。

桂台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16年的92.1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7年的12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截至2017年底,台湾在广西累计投资企业1328家,项目投资总额19.9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7.26亿美元。2017年9月“广西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开园,已有劲高科技等19家台资企业进驻或签订协议,意向总投资80多亿元。

2017年,广西利用与香港开展CEPA合作的优势,积极向香港各界推介南向通道,力推香港发挥港口、物流等方面优势参与南向通道建设。香港政商各界迅速回应,积极与广西联系沟通,融入南向通道建设。2017年12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桂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向林郑月娥特首介绍广西推动南向通道建设等情况,得到林郑月娥积极反馈,表示将深入研究香港参与南向通道建设,助力发展。

广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和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机遇,以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南向”战略,全面深化与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成效较为显著。2017年,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2100.2亿元,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1894亿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9%。东盟已经连续1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企业560家,合同外资金额34.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3.21亿美元。

在“北联”和“西合”方面,广西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了与重庆、贵州、甘肃、四川等省市的合作,广西对西南中南地区的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增强。联合云南等省份,全面加强了与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湄公河国家合作,开拓了一批新兴市场。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南向通道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实践,是我区贯彻“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战略抓手。自2017年3月以来,在国家部委的的大力支持下,桂渝黔陇等省市的共同努力,在“建机制、通瓶颈、启运营、畅通关、出政策” 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7年4月,广西与新加坡签署了共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加密航线、通关信息平台等合作备忘录。2017年8月,渝桂黔陇四省区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机制化合作关系。2018年4月,渝桂黔陇与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等10省区市联合发布了重庆倡议。广西区内形成了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全力推动,相关部门、设区市和企业参与的推进工作机制。

渝桂黔陇四省区市大力推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通交通运力瓶颈,钦州港东站货场扩建一期工程于2017年7月底投入使用。2018年,广西将推动52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力量加快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心站、钦港铁路支线扩能改造等12项重点瓶颈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南向通道关键枢纽节点多式联运水平。

南向通道将“一带一路”紧密连接,形成了经中国西部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欧洲完整环线。2017年9月,北部湾港至重庆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截至6月底,渝桂班列已累计发行232列,并通过渝新欧班列成功连接中亚、欧洲大陆。2017年11月,北部湾港到香港和到新加坡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相续开行,截至6月底,已分别累计开行203.5班、71班。开通了中南半岛跨境公路运输以及南宁(凭祥)—越南河内集装箱直通班列。

2017年4月1日起,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之间货物转运不再需要办理转关手续。2017年8月,桂渝黔陇四省区市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共同签署支持持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2018年,南向通道沿线省份将深化通关一体化合作,对现行的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

2018年4月20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上,桂渝黔陇与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十省区市发布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重庆倡议》,提出了桂渝黔陇四省区市《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2018年工作要点》,西部省区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桂渝黔陇四地签署了《关于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合资合作备忘录》,南向通道公司吸收贵州、甘肃平台公司加入,组建四省区市南向通道建设平台公司,合作范围不断扩展。

2018年3月,广西成立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全力推动,相关部门、设区市和企业参与的推进工作机制。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南向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中国铁路总公司同意从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运费的固定基价,并给予南向通道集装箱运价下浮30%。《广西关于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印发,配套出台了2018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和优惠扶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